儒学复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标: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地位: 本课的内容是高一上学期《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二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本课隶属于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是辽宋夏金元历史知识的文化部分,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关于辽宋夏金元历史的知识网络,使其对之前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本课也是辽宋夏金元学习的最后一课,有一定的承上启下作用,承辽宋夏金元的历史,启明清的历史。
各子目关系:本课的内容有四大板块: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文字。均为《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的下属子目,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均为并列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儒学复兴的背景2.程朱理学的内容
难点:1.理学的内容2.理学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上学期的学生,他们对本课的知识在初中已有初步的对史实的了解。但高一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还未培养到较高水平,特别是唯物史观与史料实证方面水平较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运用一些较浅的唯物史观理论讲解,并且会和学生一起分析较多的史料,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设计:
唯物史观:学生会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基本理论解释儒学复兴等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现象,并对其作出正确评价。
时空观念:学生通过对儒学的发展过程、文艺的发展脉络等知识的学习加强时间观念,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分布等知识的学习加强其空间观念。
史料实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史料分析的方法培养其史料实证的素养。
历史解释: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正确、客观地对“儒学复兴”、辽宋夏金元文艺的发展等历史现象作出符合唯物史观的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发展与繁荣做出的贡献,加强其民族团结意识,认识到理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我国在这一时期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史实,加强其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史料学习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名牌大学吗?
生:清华、北大、复旦......
师:我相信你们之中一定有人能考上这几所大学。而在宋朝,也有一些“名牌大学”,比如四大书院,一般来说,四大书院指的是: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你们从小学就认识的朱熹也是其中一个书院的院长,知道是哪个书院吗?【PPT展示四大书院的图片】
生:白鹿洞书院。
师:没错,就是你们教材上有照片的那个白鹿洞书院。那他在这个书院里讲哪个学派的知识呢?
生:儒学(理学)
师:就是儒学中的理学,它为什么叫理学而不直接叫儒学呢?它和之前的孔孟儒学、董仲舒儒学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就让我们在今天《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这一课的学习中找寻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高中生感兴趣且重视的“名牌大学”引入四大书院,再由四大书院引入朱熹和本课主题之一——理学。“名牌大学”、“四大书院”以及提问的引导方式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1.儒学衰落的原因(复兴的背景)
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宋朝之前的儒学的命运如何,在春秋时期······到了魏晋、隋唐时期呢 这个我们还没学习过,不过,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在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有所下降,不再独尊,它没落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儒学会没落呢?他没落之后又有了一次复兴,它复兴的背景又怎样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这个问题,等会儿请两个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注意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多层面分析这个问题。【教师巡回监督,并给予其启发,学生分享结果后教师做评价】
生:在经济方面······
师:这两组的发言人都说的很好,虽然各有侧重,当两相结合,已经是一份比较完美的答案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儒学,它是文化,文化属于什么?
生:上层建筑。
师:没错,那么我们一般分析一个文化问题产生的背景时首先必须想到经济方面。OK,让我们来看看这段材料······在政治方面,宋之前是什么时期啊?
生:五代十国。
师:哎,没错,五代十国,我在另一个班听到有人说唐朝。那不对嗷。这一时期的政治对儒学有何影响呢?大家看着这张图,想想,这一时期和之前我们讲过的儒学的哪个时期很像?
生:战国。
师:就是战国,同样的天下四分五裂,战争不断。统治者想要的是自己能统一天下,而儒学那一套却是忠君爱民,统治者会喜欢那一套吗?肯定不喜欢。所以儒学受到冷落那是必然。我们说了经济,说了政治,下面就是文化方面。在这一方面,我们要把视野扩大,你们在初中应该学过,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三大家思想。那就是
生:儒释道。
师:没错,我们现在先来看看儒学的两个对手发展的怎么样。佛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佛道两教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他们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会对曾经的地位独尊的儒学产生冲击。那么他们只会相互冲击吗?就像河流交汇一般,泾河和渭河这两条颜色迥异的河流最后都交会在了黄河里,共同养育了中华儿女。儒释道这三家也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交汇,他们也相互借鉴,有所融合。这在我们历史界称为三教合流······刚才我们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分析了儒学复兴的背景。这三方面侧重于外因。那么内因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到树上第77页,告诉我答案。
生: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
师:两汉之后,大部分儒学家们对儒学的研究日益僵化,天天坐在家中闭门造车,一天到晚就拿着从前儒家经典逐字逐句研究,研究这一个字是什么意思,那一句话从哪儿来的?是不是孔子说的?他们不知道出去走一走,不知道与社会多交流交流,不知道去和老百姓接触接触。这样,能让儒学保持生命力吗? 但是,也有一些杰出的儒学家们为儒学复兴作出了努力。比如,在唐朝,我们都知道韩愈提倡儒学复兴运动,到了北宋中期,涌现了一批儒学家,他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的努力是儒学复兴必不可少的条件。 现在我们知道了,儒学僵化了,一批儒学家们想要让他重新充满活力。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做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儒学的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它们为何能兴盛起来。就像你的一个初中朋友······ 那么儒学该如何做呢?它空洞地······服务现实,进入百姓生活······同时结合他自己的老本行。儒学的老本行是什么?大家想一想。······于是它就会想到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而在众多儒学家中有一派在这一方面做的很优秀,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利于其理解新知识,完善知识网络。小组讨论分析,增强其合作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概说两观一论
师:同学们,请告诉我理学的代表人物有
生:程颢程颐、朱熹。
师:正确,简单了解一下,程颢······下面进入本课的核心内容。这个理学,吹的那么厉害,它让一度没落的儒学再次复兴了。那么它到底说的什么呢?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两观一论。······这两观一论,特别是两观很能体现三教合流。······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我们如今对待不同文化也应当海纳百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让我们中华文明的文化长久不衰,永世繁荣。
【设计意图:重点知识框架构建;深化对“三教合流”理解;培养其对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的正确态度】
3.宇宙观
师:OK,让我们先来看看宇宙观。同学们,根据这三则材料,你对理学的‘理’有何认识?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什么是理?待会儿请两个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提示一下,这三则其实是从三个层面阐释‘理’。。【教师巡回监督,并给予其启发,学生分享结果后教师做评价】
生:理化为了天地万物······
师:这两组同学都分析得有一定道理,对理也有一定的认识,不过好不够全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三则材料······
【设计意图:培养史料分析能力;集中注意力;培养表达能力;小组讨论分析,增强其合作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人生观
师:下面我们进入人生观的学习,存天理,灭人欲。这天理刚才我们也说了,它是比较抽象的,玄而又玄,那么,应当如何在社会实践中遵守这至高法则呢?我们一起看看这段材料,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有个寡妇······这个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中哪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呢?他们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小明同学回答一下。
生:丈夫和妻子,妻子应当为了丈夫保持贞洁。
师:没错,小明同学回答得很不错,还结合了文言文材料,有理有据。你们觉得这二程的说法对吗?
生:不对
师: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自然是极其错误的,这是夫为妻纲的表现。我都说到夫为妻纲了,那你们想到了人在社会中要遵守的天理具体是什么吗?
生:三纲五常
师:没错,看来你们初中时候的只是还是记得挺牢的。三纲五常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守的天理的具体体现,也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具体体现。这里就有同学要问了,灭人欲?是所有的人的欲望都要灭掉吗?当然不是。这儿的人欲是指超出生理需要的人欲,比如想要天天大鱼大肉,那肯定就是应当灭掉人欲,而每天只是想吃饱穿暖,这种欲望那还是可以满足的。下面我们具体看看三纲五常的内容······三纲五常是理学思想中最与老百姓相联系的部分,它对我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大家简单思考一下,分点作答,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把大点子写在草稿纸上。【教师巡回监督,并给予其启发。】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都知道从利与弊两方面作答,很好,我们分析一个历史事物的影响就应该辩证地分析。我们先来看看它的显而易见的弊。······然而它并不只有弊,他还对我国古代甚至现在的文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写出答案,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辩证看待此问题,培养其历史辩证思维。学生发言,锻炼其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认识论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认识论——格物致知。我们先来看看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给大家讲个故事,帮助大家理解······这就有点像我们现代的科学了,要去亲自观察,才能有一定的结论。不过,它虽然在形式上与现代科学类似,但是它是只追求的东西却与现代科学相去甚远。致知是得到知识是吧?那这个知识是什么呢?同学们阅读者两则材料,我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生:理,天理。
师:没错!回答得很好,此处的知识就是天理。今日格一件·····
【设计意图:学习分词理解词义的方法;史料分析能力;将认识论与世界观相联系;助其理解此二者含义。】
两观一论小结
师: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两观一论······这个理贯穿于两观一论,理学可谓是名副其实。
【设计意图:重点难点及时巩固,两观一论以“理”贯通,助其理解知识。】
朱熹传播理学的努力
师:我们知道,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思想要想对社会甚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那一定要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接受它,学习它,践行它。要做到这一点呢,在这个思想发展的初期,该学派的思想家们就应当大力的宣传该思想。孔子收七十二门徒,周游列国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传播他的思想。作为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也为理学的传播作出了他的努力。······
【设计意图:①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认识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三)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是写一个至少500字的小论文,要求是:1.主题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以理学为例子论述,文中要分析理学的影响(利与弊)。下课!
【设计意图:提高其唯物史观核心素养与辩证思维;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课后自主研讨知识点,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1.课前给出本课知识大纲
2.课中完善小子目
3.辅之以副板书(关键词)
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