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8 18:3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
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下列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这个概念有人认为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不可用。 B.狭义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可以与文、史、哲并列。 D.广义的国学即“一国所有之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学界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B.广义的国学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C.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存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已持政,稍自肆????????????????      肆:放纵
???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 讽:劝谏
???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
(2)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8.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为何物?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它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写了什么思想?(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4)登东皋以舒啸, 。聊乘化以归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论快乐(有删节) 钱钟书
  在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的《诗人日记》,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喜乐一个名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所以我们又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德语的“沉闷”一词,据字面上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种神话,确反映着人类的心理。从此类推,地狱里比人间更痛苦,日子一定愈加难度;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嫌人生短促的人,真是最快活的人;反过来说,真快活的人,不管活到多少岁死,只能算是短命夭折。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象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 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想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此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大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 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现在的账,我们预支了将来去付,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把快乐分肉体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祝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譬如从写《先知书》的所罗门直到做《海风》诗的马拉梅,都觉得文明人的痛苦,是身体困倦。但是偏有人能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使健康的消失有种赔偿。苏东坡诗就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在着重体育的西洋,我们也可以找着同样达观的人。工愁善病的诺凡利斯在《碎金集》里建立一种病的哲学,说病是“教人学会休息的女教师”。身体结实、喜欢活动的人采用了这个观点,就对病痛也感到另有风味。顽健粗壮的十八世纪德国诗人白洛柯斯第一次害病,觉得是一个“可惊异的大发现”。对于这种人,人生还有什么威胁? 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同时也许是自欺。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
  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在文中巧妙的运用语言现象来引发观点,比如汉语的“快活”、“快乐”都用“快”
来表达,说明人生乐事的难遇和短暂;德语的“沉闷”一词,据字面上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说明痛苦的常见和持久。 B.作者引用“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两句的目的是证明越是快乐,就越是短暂:越是痛苦,就越是漫长。   C.文章看似诙谐,其实具有相当深刻的批判精神,例如“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一句,就批判了“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做法。   D.用“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作类比,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这个道理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痛苦威胁的人。   E.“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含义就是人生总是在痛苦中漫游,而人生观总应该积极乐观,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哲学和智慧。
第一段中说“这种神话,确反映着人类的心理”。联系上下文,请问答“人类的心理”含义
是什么?(6分)

(3) 作者善用比喻,下列比喻的含义和作者借此表明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6分)   ①“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作者认为,“把快乐分肉体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为什么?请分条陈述。(8
分)




第Ⅱ卷 阅读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放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
活。 B.近日,部分新西兰奶粉“涉毒”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而一位业内
人士向记者透露,事件背后,可能另有隐情。 C.最近,重庆园博园举办了菊花花卉展览,各种菊花争奇斗艳。很多市民意兴阑珊地缓步于
花海之中,沉浸在这一难得的色与香的世界里。 D.2011年末,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第200场封箱庆演,接连火爆3
天。美轮美奂的表演,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卢浮宫、白金汉宫等世界著名宫殿见证了帝国的兴衰和文明的构建,它们以固态的建筑、
雕刻、绘画、艺术等诉说着流动的历史和文化。 B.造成高房价的原因主要是土地财政的病灶、腐败枉法的危害、房地产商唯利是图的不良行
为和炒房者“搅浑水”的混乱等因素引起的。 C.据郑州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在房交会上的统计,约有70﹪的被调查者有购房计划,但如何
让这些购房需求变成购房行动,是开发商最头疼的问题。 D.事业单位大多数是服务行业,都要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使从业人员养成良
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15.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内容完整,句式整齐。(6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 ,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收饱满的金秋;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 。


16.下面是关于“名人故里之争”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在文化遗产开发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和不良现象包括: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①?? ,名人故里之争对于中华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 ②???;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一些地方肆意炒作负面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 ③???? ,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 ②? ③?
五、作文(60分)
1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些景物是必须仰望的
比如鹰,比如高山,比如天空……
有些人是必须仰望的
像李白,像范仲淹,像辛弃疾……
成长
是必须仰望的
像纯洁、像崇高、像伟大……
仰望纯洁,脱离庸俗;仰望崇高,抛却卑鄙;仰望伟大,感受渺小……
仰望使头颅更有分量
仰望使眼睛长上翅膀
……
这首小诗让你想到了什么?请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