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习题
一、填空题
1、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这种现象称为 。日常生活中通过发酵技术获得的产品有 。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主动地改造了一些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具有 ,从而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
二、判断题
1、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 )
2、制作馒头中的发面过程就是酵母菌发酵的过程。 ( )
3、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引起的,如利用微生物酿酒、制酱、制醋、制腐乳等。 ( )
4、人们现在能利用改造过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去生产更加广泛的发酵制品。
( )
三、分析题
你见过泡菜坛吗?制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你也尝试的做做!注意:制作时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封口,你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吗?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习题
一、填空题
1、直到近代人们才认识到发酵现象是由 引起的。
2、发酵技术是指利用 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 ,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3、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为 ℃。
二、判断题
1、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不会变酸。 ( )
2、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引起的,如利用微生物酿酒、制酱、制醋、制腐乳等。 ( )
3、制作馒头中的发面过程就是酵母菌发酵的过程。 ( )
三、思维拓展题
有一篇科学幻想小说,描述了一位愚蠢的国王下令消灭了所有的微生物,随后便产生了种种问题。你能从发酵及发酵产品的角度,推断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吗?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习题
一、填空题
1、酿制酒酿时,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洗,其目的是 。
2、制作酸奶时必须要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因为乳酸菌是一种 细菌。
3、发酵技术与我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有: 产品、 产品、 和 等。
二、选择题
1、下列生活用品的生产,与发酵工程无关的是( )
A、加酶洗衣粉 B、沼气 C、味精 D、啤酒
2、下列属于现代发酵技术应用的是( )
A、制酱 B、制醋 C、制腐乳 D、制青霉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发酵技术,并且知道发酵的原理
B、发酵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能够人为地改造微生物,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的新阶段
C、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是乳酸菌发酵的结果
D、发酵技术与人类关系密切,但是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
三、问答题
试举例说出两种发酵产品,并说明它们和你生活有什么关系。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习题
一、填空题
1、酒酿是 发酵的产物,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是 发酵的结果。
2、发酵技术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 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 创造出具有 的微生物,以生产 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是( )
A、酒精生产 B、抗生素生产 C、塑料生产 D、酱制品生产
2、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 )
A、隔绝空气,防止杂菌进入并繁殖
B、利于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
C、防止灰尘污染
D、使多种细菌在坛内快速增多
3、我们日常生活中饮用的酸牛奶是用乳酸菌经发酵制成的,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酸牛奶具有的优点是( )
A、具有丰富且易于消化的营养物质
B、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提高人体免疫力
C、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
D、上述全是
三、分析题
小倩同学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如下:
消毒:将1L牛奶放在锅内加热到82℃接近沸腾,然后平均分三份倒入A、B、C三个已消毒的0.5L广口瓶中。 ?
加入接种:分别在A、B两个广口瓶中加入40mL两种不同品牌的酸奶,在C瓶中加入40mL自来水,并搅拌均匀。 ?
密封发酵:将三只广口瓶封好,放入38℃~ 44℃的烘箱内保温约1h。 ?
观察:1h后,每过30min观测一次,如果瓶中的牛奶已经凝固呈果冻状,说明酸奶已经做好了。请分析:
(1)制作酸奶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 。能否用微波炉制作酸奶?理由是: 。
(2)某同学按照此步骤操作后,在A、B瓶中均未品尝到两个原有的品牌酸奶的味道,C瓶中还有馊味。试分析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难点:
1、“酿制酒酿”实验的注意要求。
2、发酵技术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课时:1节
教学过程:
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1、教师把准备好的面包、馒头、酱油米酒,米醋、甜酒等拿出来,这些你们吃过吗?他们的生产与哪一类生物技术有关?
2、同学作答。
2、教师总结,引出发酵——(定义)。
3、酒的酿制。
①中国名酒,你知多少?广西又有哪些名酒?
(请同学回答,之后教师点评并给出答案)
一滴香 二锅头 三花酒 四特酒 五粮液 金六福 泸州老窖 八仙酒 酒鬼酒 十全大补 酒
②你懂得哪些有关酒的诗句?
(同学背诵诗句)
③阅读“酿制酒酿”实验。并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并讨论:
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洁,防止污染;
酒曲必须充分碾碎,均匀搅拌在米饭中;
温度应保持在25度。
(实验后,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二、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发酵产品,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看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简单介绍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
医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
食品和饮料:酱制品、酒类、饮料。
教学小结:
1、发酵现象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发酵技术;
3、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尝试制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发酵过程的控制(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把准备好的面包、馒头、自制的酸奶、酱油、米酒、米醋、甜面酱拿出来,这些东西你们吃过吗?它们的生产与哪一类生物技术有关?
学生踊跃回答: 这些食品的制作与微生物的发酵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补充引导: 在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发酵。刚才大家看到的那些食品都是通过发酵原理制成的。下面我们通过酿制酒酿的实验来讨论分析一下发酵产生的原因和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思想用学生常见常吃的食物打开学习本节知识的窗户,开门见山从生物技术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知道了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新课教学
(一)“酿制酒酿”实验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技术造福于人类的历史非常悠远。在我国的漫长历史中,酒文化源远流长。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都与酒有关。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现在众所周知的国宴用酒“茅台”更是享誉五湖四海。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利用发酵技术进行大规模酿酒。同学们想不想弄清楚酒是如何酿制出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都来尝试地做一次酿酒师。
酒酿制作: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实验。制法:
1、将糯米先用水淘干净,直到水清为止。再用水浸泡约8h,以糯米没有硬心为度,捞出沥干。
2、将泡好沥干的糯米上屉蒸熟,再用凉开水冲一两遍,降温至30~35℃,沥干抖散待用。
3、将待用的糯米摊开,撒上酒药粉拌匀,盛入洗净的容器内抹平,并在中间做成一圆柱形窝形。盖严后用棉被包裹,放在约25℃左右的环境中发酵。经40h左右即成酒酿。
教师揭示酿酒的原理:发酵技术。
1、发酵的原因: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什么叫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酒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果酒是乳酸菌发酵的产物。
现在我们尝试地来做一次酿酒师,在酿制前老师给大家一些友情提示:
(1)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洁,防止污染;
(2)酒曲碾碎必须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
(3)温度应保持在25℃。
同学们现在开始制作,按照我们座位的四人小组开始合作完成,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认真操作,时刻都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你的产品影响,关键点:熟糯米、酒曲搅匀、温度适宜。祝愿大家都能酿制出飘香的美酒。
器材:蒸熟的糯米、酒曲、广口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碘液等。
学生活动:
1、学生4人一组,先讨论有关实验的各种问题。
2、用冷开水冲洗蒸熟的糯米。将酒曲碾碎,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装入广口瓶。
3、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为25~30℃ ,应采用各种方法保持适宜的温度。
4、两天后,取出酿制好的酒酿液体少许,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在酿制酒酿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品尝自制的酒酿。
讨论: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实验完毕师生总结酿制的要点:要选择好合适的酒酿,严格控制发酵的温度,注意防止杂菌感染。
设计思想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学习为突破,从活动入手,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个过程是个愉悦的过程且又主动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二)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多媒体演示:多种利用发酵原理生产的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酸奶已经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饮料,酸奶不仅酸甜可口,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学们知道吗?制作酸奶也是利用发酵技术。教师以学生爱喝的酸奶为例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方法,服务自己的生活。
(三) 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部分发酵产品,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看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简介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设计思想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例和发酵技术的讨论学习,学生对发酵技术的微生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知道如果消灭了微生物,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就无法生产出来。通过对发酵技术的广泛应用的了解,意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 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1、发酵现象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发酵技术;
3、发酵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课题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及重点
知识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
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
2、学生做预习
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一、概念——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1、概念
2、举例
二、发酵技术
1、概念
2、应用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酿制酒酿(发酵技术)
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述:刚刚过完春节,在春节期间肯定吃了不少好东西
述:我们先一起来聊一聊春节大家吃了什么好不好啊?
交流(将学生提供食物与酒,醋等相联系)
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
(酒、醋、酱油、馒头等)
述:日常食品中,酸奶、泡菜、酸菜、奶酪、酱豆腐、豆豉、酱油、醋、馒头、酒糟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你可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述: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
(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
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述: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
述: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
述: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
述: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 交流
(酸奶、泡菜、酿酒等)
述:我们利用某些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手段来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地生产一些发酵产品,这种技术就是发酵技术。
述: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酒酿的酿制过程。
(实验指导)
课外探究:酸奶的制作
思考:
问:我们蒸馒头时,要在面里放上一些酵母,这是利用酵母菌发酵的什么产物?(CO2)
问:有些馒头发酵过头会有酸味,请你想想酵母菌发酵还会产生什么?(乳酸)
述:刚才我们谈了这么多,全部都在说发酵和吃的关系,其实发酵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
述:请大家阅读课本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交流
(食品、饲料、医药、化工产品)
鸡鸭鱼肉……
(酒、醋、酱油、馒头等)
(通过发酵制得)回答
阅读、回答
甜面酱、奶酪、……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了解发酵技术,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劳动的过程。
2、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认识发酵技术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发酵产品。
教学步骤:
教学环节
教师组织教学
学生活动
目标及教学意图
引入
酒酿的制作过程?
酱油的制作过程?
醋的制作过程?
酸奶的制作过程?
根据以往的经验回答
引入发酵技术
进行新课
一、发酵技术和食品生产
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乳腐、黄酒、啤酒、葡萄酒,甚至还可包括臭豆腐
实验:酿制酒酿
二、发酵技术和日常生活
讨论,举例说明各种发酵食品,及其制作过程。
总结出发酵的概念:
广义的就是人类有目的地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一些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的原料转化为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狭义的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利用分解糖类等有机物进行生长繁殖并且产生酒精、乳酸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实验
讨论,举例说明其他各种发酵产品。
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香料等。
医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等。
了解发酵的概念。
知道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知道常见的发酵食品。
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了解发酵的条件。
了解常见的发酵产品
课堂拓展
发酵食品的价值
分组讨论
发酵食品不仅味道爽口,而且营养价值高,且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更在防病保健方面胜于普通食品一筹。
首先,经常食用发酵食品就不愁维生素缺乏。
其次,发酵食品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高。如豆类,发酵之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高达95%以上。
再次, 使钙、铁、锌、铬等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度大幅度上升。
同时,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活性因子。这些活性物质或促进钙质的吸收,或提高人体免疫力,或者降低血压,十分有利于健康。
了解发酵食品的价值
课堂总结
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发酵的条件:温度、水、气。
课件17张PPT。第二十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生物学的四大工程√1、发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叫做发酵技术?
3、酸奶是由哪种微生物发酵制作的?酒和馒头是由哪种微生物发酵制作的?水果放久了有酒味是什么导致的?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是哪种微生物发酵的结果?
请问答: 发酵技术的含义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发酵产品的分类:
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
医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等;
食品和饮料:酱制品、酒类、饮料等; 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化工产品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医药产品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食品与饮料发酵食品:
酸奶、馒头、面包、酱油、米酒、米醋、啤酒等等 …… 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如青霉素、红霉素等,有利于人体抵抗外来的病原体。什么是抗生素?使用材料糯米自制酒酿制作方法 1、将糯米先用水淘干净,直到水清为止。再用水浸泡8h,以糯米没有硬心为度,捞出沥干。
2、将泡好沥干的糯米蒸熟,再用凉开水冲一两遍,降温至30~35℃,沥干抖撒待用。
3、将泡好沥干的糯米摊开,撒上酒曲拌匀,盛入洗净的容器内压平,并在中间做成一圆柱形窝形。盖严后用棉被包裹,放在约25 ℃左右的环境中发酵。经40h左右即成酒酿。浸泡 蒸饭 淋饭 落缸拌匀 搭窝发酵我是小小酿酒师 作为酿酒师在制作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认真操作,时刻都要考虑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要制作出品质优良的酒酿,你觉得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点?知识加油站 请大家从以下几方面对酒酿制作过程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1、先将米蒸熟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冷却到30℃后才可以加入酒曲?
3、用凉开水冲淋的目的是_________。
高温杀菌保持酵母菌的活性,防止其被高温杀死降低温度知识加油站 请大家从以下几方面对酒酿制作过程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4、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5、加盖密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要压平?又为什么要中间做成一圆柱形窝形?
保持适宜的温度,促进酵母菌的生长再见!课件19张PPT。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第二十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1、什么叫做发酵?
2、发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什么叫做发酵技术?
4、你所知道的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的食品有哪些?我问你答使用器材酒酿的制作使用工具使用材料酒曲糯米称取糯米制作过程淘洗糯米蒸煮糯米准备酒曲煮熟糯米混合酒曲米饭分装发酵为什么要用冷开水冲洗蒸熟的米饭,可不可以用冷水?
为什么各种器具必须认真清洗?不洗行吗?
把糯米蒸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发酵技术有了什么样的新进展?
你所知道的发酵产品有哪些?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谢谢!课件13张PPT。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第二十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都是发酵惹的祸!1、发酵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
微生物
2、除了水果发酸,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发酵有关的例子?
酸奶、泡菜、酸菜、奶酪、酱豆腐、豆豉、酱油、醋、馒头、酒糟、啤酒等 发酵的起源发酵工业起源很早,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用发酵法酿酒,然后开始制酱、制醋、做腐乳等。但直到1857年才由法国学者巴斯德证明酒类等的发酵由微生物引起。1894年日本的高峰让吉首先利用米曲霉生产酶制剂(高峰淀粉酶)作为消化药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投入生产,1956年日本的木下祝郎用发酵法代替盐酸水解面筋法生产谷氨酸,这些对微生物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射干难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自制酒酿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微生物工业的经济效益很高。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释放因子,从9升细菌培养液所得的激素数量等于大约从50万头羊脑中提取得到的数量。需要从1万头牛的胰脏才能提取1公斤结晶蛋白酶,而通过微生物发酵,只需几百公斤淀粉、麸皮、黄豆粉等,几天时间就可生产出这些数量的酶。中国微生物工业发展很快。1980年微生物工业的产值已达70亿元;1980年用发酵法生产抗生素900吨、维生素4000吨。微生物工业产品主要有酒类、有机酸、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有机溶剂、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激素、单细胞蛋白等,这些产品可用于工、农、医、环境保护以及日常生活。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发酵产品的分类:
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
医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等;
食品和饮料:酱制品、酒类、饮料等;日常食品中,酸奶、泡菜、酸菜、奶酪、酱豆腐、豆豉、酱油、醋、馒头、酒糟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你可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原来得益于发酵。所谓发酵,就是利用微生物分类对于食物进行加工处理,又称为发酵食品。
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发酵食品不仅味道爽口,而且营养价值高,且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更在防病保健方面胜于普通食品一筹。 发酵食品中的有益菌可以改善人体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一方面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繁殖,另一方面则可壮大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原有的肠道内有益菌的队伍与实力,防止有害菌兴风作浪,保持肠道一方平安。
更是可贵的是,发酵食品尚有一定的防病功效。就说牛奶吧,由于土耳其人率先发现了发酵现象,将牛奶变为酸奶便是他们利用发酵现象的第一项成果。而酸奶的最大好处是既可以调节肠胃功能,还可以防治多种疾病。
发酵食品还有延年益寿之功。90年代初,诺贝尔奖获得者伊利娅.梅奇尼科夫就提出,某些高加索白种人长寿,即得益于大量饮用酸奶。
总之,发酵食品正在以新的姿态崛起于食品之林,成为人类餐桌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不过也要注意,如果生产或加工条件不严格,污染了有害杂菌,发酵食品也会出现卫生安全隐患。因此,你一定要注意选购质量上乘、品牌过硬的产品,以保安全。不宜长期使用的发酵食品
研究人员用蚕豆根尖细胞核试验和Ames试验两种测试方法,对杭州市场上出售的烤鸡、烤鸭、熏
鱼、叉烧肉、咸鱼、火腿、咸肉、冬腌菜、豆豉、臭豆腐、霉冬瓜、霉干菜、霉千张、霉菜梗、虾鱼卤等10多种食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这些美味佳肴虽然好吃,但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熏烤类食物中存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会引起潜在的致癌作用;腌制类食品中有较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一旦与肉中的二级胺合成亚硝酸胺,可直接导致胃癌;发酵类食品中除了含有亚硝基化合物,还有多种有害霉菌,长期食用这类食品会对人体形成潜在危害。抗生素的定义: 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如青霉素、红霉素等,有利于人体抵抗外来的病原体。再见!课件14张PPT。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第二十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家里的水果放的时间长了有什么味道?
碰了的苹果吃起来有什么味道?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人——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1632.10-1723.08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自幼就喜爱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他的放大透镜以及自制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他对于在放大透镜下所展示的显微世界非常有兴趣,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 他称之为“微生体”。第一个发明显微镜的人是荷兰的詹森父子发酵技术的发展史自然发生说前苏联化学家奥巴林(O. A. Oparin)于1938年提出的关于生命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非生命物质直接产生的假说。
该学说认为,不洁的衣物会滋生蚤虱,污秽的死水会自生蚊,肮脏的垃圾会自生虫蚁,粪便和腐臭的尸体会自生蝇蛆。总之,生物可以从他们所在的物质元素中自然发生,而没有上代。 巴斯德实验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鹅颈瓶(曲颈瓶),现称巴斯德烧瓶。烧瓶有一个弯曲的长管与外界空气相通。瓶内的溶液加热至沸点,冷却后,空气可以重新进入,但因为有向下弯曲的长管,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不能与溶液接触,使溶液保持无菌状态,溶液可以较长时间不腐败。此时如果将曲颈管打断,溶液就会很快腐败变质,并有大量的微生物出现。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肉汤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 生活中的发酵产品酒发酵与发酵技术发酵: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发酵技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常见食品与发酵其的微生物酒酿
面包,
馒头酵母菌果酒
醋醋酸菌酸奶泡菜乳酸菌(厌氧)白醋是醋酸勾兑的,不是发酵产物
果酒制作好以后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是乳酸菌作用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已经从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化工产品:
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医药产品:
抗生素(红霉素,青霉素)食品和饮料:
酱制品,酒类,饮料随堂练习:1.发酵技术指利用 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
,大规模生产 的技术。
2.直到近代人们才认识到发酵现象是由 引起的。
3.发酵技术已经从用自然界中 进行发酵生产,进入到按照 创造出具有 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4.发酵技术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直接相关的有: 产品, 产品, 和 等。
5.酒酿是 发酵的产物,泡菜是 发酵的产物。
6.下列不是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的产品是( )
A.香料 B.抗生素 C.豆浆 D.面包微生物发酵过程发酵产品微生物原有的微生物人的意愿特殊性能化工 医药食品 饮料酵母菌乳酸菌C7.不属于我国传统发酵产品的是( )
醋 B.酱油 C.抗生素 D.酒
8.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B.阻隔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
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发酵技术,并知道发酵的原理。
B.发酵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能够认为的改造微生物,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的新阶段。
C.水果放久了有酒味是乳酸菌发酵的结果。
D.发酵技术与人类关系密切,但是其发展历史还很短。
CCB10.制作甜酒时,常常将煮好的糯米冷却后,加入酒曲,并且将酿酒的容器密封。若天气寒冷还需要采取保温措施。请据此回答:
(1)加入酒曲的目的是:首先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成: 、
(2)加入酒曲前,需将煮熟的糯米冷却到常温,原因是什么?
(3)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的原因是什么?
(4)酿好的甜酒表面常有一层泡沫,这是什么原因?
(5)酵母菌的营养类型是 型。葡萄糖酒精 CO2
和防止温度过高将酵母菌烫死。造成缺氧环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生理活动产生的CO2以气体的形式散发出来形成的。异养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