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培优卷】第一单元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3·张家界)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夏至种豆,重阳种麦”提到的夏至和重阳温度不同,温度不同种植的作物也不同,可见这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2.(2023·赤峰)巴林左旗境内数万亩锦鸡儿锁住沙龙,蔚为壮观。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从中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说明锦鸡儿能适应干旱的环境;锦鸡儿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说明锦鸡儿又能影响环境,即能体现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3.(2023·荆州)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荒漠气候干旱,缺乏水分,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适应环境的表现,A不符合题意。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适应寒冷的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是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C符合题意。
D、炎热荒漠中水分少,骆驼尿液非常少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这是适应环境的表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基础题,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身边常见的实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深恶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
4.(2023八下·揭东期末)农谚“惊蛰雷鸣,谷米成堆”说明在惊蛰时期,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光 B.土壤 C.空气 D.水
【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 农谚“惊蛰雷鸣,谷米成堆”的主要意思是惊蛰时节常出现春旱现象,雷鸣下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各种生物。
5.(2023·滨州)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不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温度降低,叶片的颜色发生了改变,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B符合题意。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中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C不符合题意。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环境因素中光照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多注意积累身边常见的实例,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6.(2023·武威)民勤县盛产蜜瓜,其肉嫩汁多、含糖量高,深受人们喜爱。在瓜田中,影响一株蜜瓜生存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水分 B.杂草 C.其他蜜瓜 D.以上都是
【答案】D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在瓜田中,影响一株蜜瓜生存的环境因素是阳光和水分非生物因素、杂草、其他蜜瓜生物因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7.(2023·衡阳)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 因为西藏的温度、阳光等环境条件与北京不同,导致了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的叶球质量不同,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8.(2023八下·永新期中)惊蛰,古称“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挚,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可见这一节气前后对生物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等,其中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挚"。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可见这一节气前后对生物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区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9.(2023·资阳)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农谚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水在植物体内的重要生理作用: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水是新陈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水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能保持植物体的固有状态。可见,在“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分。
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10.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苔藓植物有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强
B.蚯蚓活动使土壤疏松,并提高土壤肥力
C.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宜生活在水中
D.北极熊毛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能抵御寒冷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A错误;
B、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取食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地面上的落叶,使土壤疏松,并提高土壤肥力,说明食物能够影响环境,B正确;
C、鲫鱼通过鳃丝里的毛细血管和水进行气体交换,通过各种鳍的协调作用在水中游泳, 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宜生活在水中 ,C正确;
D、北极熊毛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能抵御寒冷 ,这些特点能够适应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改变着环境的的存在状况,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变化。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该古语说明橘不能在北方种植,那么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 柑橘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低不适合柑橘生长,长出的柑橘因此影响其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柑橘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低不适合柑橘生长,因此影响其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
12.(2023·无锡)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是(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体现了水分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体现了无机盐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3.(2023八下·东明期末)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C.在沙地上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
D.枯叶蝶体色与周围落叶颜色一致
【答案】C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故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
B、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且地上的枝叶部分很小,这是为了增大对水的吸收同时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 ;
C、在沙地上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C符合题意 ;
D、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枯叶蝶体色与周围落叶颜色一致,这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改变着环境的存在状况,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变化。
14.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使用了10只鼠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 )
A.纸盒上面全都用纸板盖住 B.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C.将纸盒放在寒冷的环境中 D.1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
【答案】A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目的是保持变量唯一。A符合题意;
BC、小明所要探究的是“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水,就要设置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除水不同外、温度、湿度、震动幅度都应一致。BC不符合题意;
D、仅用2只鼠妇,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有偶然性,不具有可靠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实验的学习迁移能力。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单一实验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15.(2023·株洲)以下谚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瑞雪兆丰年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玉米遇旱穗难伸 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 【解答】 A、“瑞雪兆丰年”,意思是冬天多下雪,土壤中含有的水分增多,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瑞雪兆丰年”中体现了环境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说长长的河堤因为蚁穴的存在而被河水冲垮,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B符合题意。
C、“玉米遇旱穗难伸”,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前后雨水充沛,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一定的水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判断题
16.(2022八上·泗县期中)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的双方都不可独立生活。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故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内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7.(2022七下·德庆期中)水稻与田中的杂草是合作关系。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水稻与田中的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内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8.(2023·无锡)农田里的田鼠所生活的环境就是由阳光、温度、水和土壤组成的。 ____(判断对错)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农田里的田鼠所生活的环境除了由阳光、温度、水和土壤等非生物组成外,还包括影响它的其它生物因素,故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9.(2019·天水)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判断对错)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竞争关系如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两条狗争夺骨头,合作关系如蚂蚁搬运菜青虫、蜜蜂守卫蜂巢,捕食关系如猫抓老鼠等。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竞争几种方式。
20.(2019·天水)人们将“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很快在滇池蔓延,威胁到了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生物只能影响环境。(判断对错)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材料中的“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河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威胁到了其他生物的生存,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故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如,“水葫芦”引种到 昆明滇池 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生物使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发生改变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如,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后,因没有天敌控制而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威胁到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这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
三、资料分析题
21.(2018·纳雍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辽阔的草原上,鹿群在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昆虫也在高升鸣唱,人们在如地毯般柔软的草地上尽情的欢歌、舞蹈.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让青青的小草愉快地成长,魅力的草原充满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如果鹿群大量增加,或人类过渡地进行资源开发,都可能会破坏这如诗如画的天堂.
读完这段材料,请你说出:
(1)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2)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答案】(1)鹿群、人类等
(2)草、人类等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1)鹿群在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人类过度的资源开发破坏草原。因此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鹿群、人类等。
(2)鹿群吃青草,人类猎取鹿,因此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有:草、人类等。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22.(2022七上·潮安期中)资料分析:
资料一:蚂蚁和蚜虫,蚜虫会不断取食植物的汁液,因此它的粪便是带甜味的。所以哪里有了蚜虫,蚂蚁就随它赶来,用自己的触角轻轻地在它屁股上一扫,取下蚜虫的粪便即蜜露来享用。蚜虫会在秋末冬初产下卵,蚂蚁怕它们会冻死,通常就把蚜虫和卵搬到自己的窝里过冬。有的时候还会怕它受潮,影响到蚜卵的孵化,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蚂蚁还要搬出窝来晒一晒。等到次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小蚜虫孵出了后,蚂蚁就会把它们搬到早发的树木和杂草上,苣荬菜、蒲公英和花椒树的嫩叶上去。
资料二:当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趋向较湿的地方生长的特性。绝大多数高等植物的根都是正向水性。由于根系吸水,根系附近水分减少,而水在土壤中的移动是缓慢的,所以根从土壤中获得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不断生长。根的向水性有助于根系不断占据土壤中较湿的区域。
材料三:孟子《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1)材料一中蚂蚁取食蚜虫的粪便即蜜露,这体现生物生活需要 。蚂蚁与蚜虫是 关系。
(2)材料二中植物根的向水性,体现何种生命特征 。
(3)材料三中蒙鸠(鸟类)建巢产卵,说明生物能够 。
(4)材料三中射干是耐干旱和寒冷植物,可长在高山峭壁间,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 。
【答案】(1)营养;合作
(2)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
(3)繁殖
(4)适应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从外界获取。所以,材料一中蚂蚁取食蚜虫的粪便即蜜露,这体现生物生活需要营养。原始合作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这是一种比较松懈的种间合作关系。所以,蚂蚁与蚜虫是合作关系。
故填:营养;合作
(2)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是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材料二中植物根的向水性,体现何种生命特征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
故填: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
(3)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材料三中蒙鸠(鸟类)建巢产卵,说明生物能够繁殖。
故填:繁殖
(4)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所以,材料三中射干是耐干旱和寒冷植物,可长在高山峭壁间,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填:适应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23.(2021七上·龙门期中)小丽同学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后,绘制了如下的概念图。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再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中①②③的内容补充完整:① ② ③
(2)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铁树开花 b.潮起潮落 c.火山喷发 d.飞蛾扑火 e.开水沸腾
(3)图中A指的是“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对应实例: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4)“生活在 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环境;“蚯蚓能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环境;
(5)生物的生命共同特征表现在 、 、 、新陈代谢等方面。
【答案】(1)生命;非生物;生态因素
(2)ad
(3)细胞
(4)适应;影响
(5)应激性;生长;繁殖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环境反过来又能影响生物,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等。
(2)a铁树开花属于生物繁殖现象,属于生命现象,d飞蛾补火是飞蛾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属于生命现象,铁制品表面锈斑增大是化学现象, b.潮起潮落 、 c.火山喷发、 e.开水沸腾 均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故ad符合题意。
(3)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了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4)“生活在 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叶退化成刺后,叶片面积减小,蒸腾作用减弱,降低了蒸腾作用,是适应干旱环境的表现,“蚯蚓能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说明因为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是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生物的生命共同特征表现在应激性、生长、繁殖后代、新陈代谢等方面。
故答案为:(1)生命、非生物、生态因素;(2)ad;(3)细胞;(4)适应、影响;(5)应激性、生长、繁殖。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生物的共同特征如下: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
四、实验探究题
24.(2023七上·茂南期末)生物兴趣小组去参观“大棚温室农业”,很多同学发现大棚内另有灯光补充,且灯光颜色都不是白色的。经查阅资料发现:太阳发出的可见光为白光(也叫复合光),可分为多种单色光。这些单色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否一致呢?生物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盆栽的香蕉苗,且保证光照充足且强度相等。两周后测量叶片长度和宽度,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红光 橙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叶长度平均值(cm) 初始值 7.2 7.3 7.2 7.3 7.3 7.3
二周后 7.8 7.8 7.4 7.2 8.1 8.1
增加值 0.6 0.5 0.2 -0.1 0.8 0.8
叶宽度平均值(cm) 初始值 1.9 1.9 2.0 2.0 2.0 1.9
二周后 2.1 2.1 2.0 1.9 2.4 2.3
增加值 0.2 0.2 0 -0.1 0.4 0.4
(1)该实验的变量是 ;叶片的生长情况能反映其光合作用的强弱,发生该作用的场所是 (填细胞结构)。
(2)由表可知,对植物生长促进效果最显著的两种光分别是 光和 光,而完全没有促进效果的是 光。
(3)如遇到连续阴雨天,为了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通常需要进行补光,一般采用 (选填白光或单色光),你认为其中可能的原因 。
(4)从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 。
【答案】(1)颜色不同的单色光;叶绿体
(2)紫光;蓝光;绿光
(3)白光;白光是复合光,对促进植物生长效果最显著
(4)单色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不一致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生物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这些单色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否一致呢? 故实验变量是颜色不同的单色光。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颜色不同的单色光;叶绿体。
(2)生物小组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盆栽的香蕉苗,且保证光照充足且强度相等。故实验中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及颜色不同的单色光。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周后叶长度平均值增长最多的是紫光和蓝光,均为0.8cm,最少的是绿光,为-0.1cm;叶宽度平均值增长最多的是紫光和蓝光,均为0.4cm,最少的是绿光,为-0.1cm。故对植物生长促进效果最显著的两种光分别是紫光和蓝光,完全没有促进效果的是绿光。
故答案为:紫;蓝;绿。
(3)如遇到连续阴雨天,为了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通常需要进行补光,一般采用白光,因为白光是复合光,对促进植物生长效果最显著。
故答案为:白光;白光是复合光,对促进植物生长效果最显著。
(4)通过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盆栽的香蕉苗,且保证光照充足且强度相等。叶片长度和宽度变化不同,故可得出结论:单色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不一致。
故答案为:单色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不一致。
【分析】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探究实验中要设计对照实验,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25.(2022七上·朔州月考)【科学探究】
光照条件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山西省的省花是榆叶梅,别名小桃红,因其叶片像榆树叶,花朵酷似梅花而得名。它有着春光明媚、花团锦簇和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榆叶梅枝叶茂密,花繁色艳,观赏价值很高,常种植于公园和街道,它的果实近球形,果肉薄,成熟时开裂,种子可以入药,有抗炎、镇痛、润燥滑肠的作用。榆叶梅喜肥,施肥后要适量浇水。
(1)榆叶梅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根尖的 。施肥后适量浇水的原因是 。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榆叶梅生性强健,喜阳光。在光照不足的地方栽种,植株瘦小且花少,甚至不能开花,为了探究光照条件对榆叶梅开花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作出假设】光照条件对榆叶梅开花有影响。
【制订并实施计划】选取两株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榆叶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置于下表所示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开花的数量。
组别 温度/ 光照条件 其他条件
甲 21 光照充足 相同且能满足榆叶梅生长发育的需要
乙 21 光照不足
【交流分析】
①甲和乙两组除光照条件外,其余条件保持一致的目的是 。
②小芳认为该实验有一处设计应加以修改,请你给出修改方案: 。
③完善实验方案后,小组同学进行观察记录,下图是根据记录的结果绘制的曲线图,据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榆叶梅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但在黏土中多生长不良,为了探究土壤状况对榆叶梅生长的影响,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思路并写出预期的实验结果。
①实验思路: 。
②预期结果:
【答案】(1)成熟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施肥后适量浇水有利于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合理即可)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合理即可);选取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榆叶梅20株,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株(合理即可);光照对榆叶梅开花有影响,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榆叶梅开花数量多
(3)取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榆叶梅20株,分成两组,每组10株,甲组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培养,乙组在黏土中培养,其他生长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榆叶梅的生长状况;甲组榆叶梅比乙组榆叶梅生长得好(与前一空对应)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施肥后适量浇水有利于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2)①对照试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是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甲和乙两组除光照条件外,其余条件保持一致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②实验中选取的榆叶梅数量太少,偶然性太大,因此,选取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榆叶梅20株,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株。
③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光照对榆叶梅开花有影响,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榆叶梅开花数量多。
(3)①为了探究土壤状况对榆叶梅生长的影响,应设计以土壤状况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应取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榆叶梅20株,分成两组,每组10株,甲组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培养,乙组在黏土中培养,其他生长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榆叶梅的生长状况。
②预期结果:甲组榆叶梅比乙组榆叶梅生长得好。
【分析】(1)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五、简答题
26.金钱豹常常隐伏于大树上,藏在浓密的叶荫之下.它身上有许多环状斑纹,很像古钱币.它身上这种特殊的体色和形态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金钱豹的这种体色和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是它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形成许多环状光斑,很像古钱币.古代金钱豹的体色、形态不同,体色、形态与环境一致的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容易捕获猎物,体色、形态与环境不一致的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不易捕获食物而被淘汰,这样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金钱豹.
故答案为:金钱豹的这种体色和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是它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培优卷】第一单元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3·张家界)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2.(2023·赤峰)巴林左旗境内数万亩锦鸡儿锁住沙龙,蔚为壮观。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从中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2023·荆州)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4.(2023八下·揭东期末)农谚“惊蛰雷鸣,谷米成堆”说明在惊蛰时期,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光 B.土壤 C.空气 D.水
5.(2023·滨州)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不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6.(2023·武威)民勤县盛产蜜瓜,其肉嫩汁多、含糖量高,深受人们喜爱。在瓜田中,影响一株蜜瓜生存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水分 B.杂草 C.其他蜜瓜 D.以上都是
7.(2023·衡阳)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8.(2023八下·永新期中)惊蛰,古称“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挚,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可见这一节气前后对生物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9.(2023·资阳)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农谚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10.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苔藓植物有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强
B.蚯蚓活动使土壤疏松,并提高土壤肥力
C.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宜生活在水中
D.北极熊毛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能抵御寒冷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该古语说明橘不能在北方种植,那么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12.(2023·无锡)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是(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13.(2023八下·东明期末)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C.在沙地上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
D.枯叶蝶体色与周围落叶颜色一致
14.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使用了10只鼠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 )
A.纸盒上面全都用纸板盖住 B.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C.将纸盒放在寒冷的环境中 D.1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
15.(2023·株洲)以下谚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瑞雪兆丰年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玉米遇旱穗难伸 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二、判断题
16.(2022八上·泗县期中)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的双方都不可独立生活。
17.(2022七下·德庆期中)水稻与田中的杂草是合作关系。
18.(2023·无锡)农田里的田鼠所生活的环境就是由阳光、温度、水和土壤组成的。 ____(判断对错)
19.(2019·天水)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判断对错)
20.(2019·天水)人们将“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很快在滇池蔓延,威胁到了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生物只能影响环境。(判断对错)
三、资料分析题
21.(2018·纳雍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辽阔的草原上,鹿群在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昆虫也在高升鸣唱,人们在如地毯般柔软的草地上尽情的欢歌、舞蹈.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让青青的小草愉快地成长,魅力的草原充满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如果鹿群大量增加,或人类过渡地进行资源开发,都可能会破坏这如诗如画的天堂.
读完这段材料,请你说出:
(1)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2)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22.(2022七上·潮安期中)资料分析:
资料一:蚂蚁和蚜虫,蚜虫会不断取食植物的汁液,因此它的粪便是带甜味的。所以哪里有了蚜虫,蚂蚁就随它赶来,用自己的触角轻轻地在它屁股上一扫,取下蚜虫的粪便即蜜露来享用。蚜虫会在秋末冬初产下卵,蚂蚁怕它们会冻死,通常就把蚜虫和卵搬到自己的窝里过冬。有的时候还会怕它受潮,影响到蚜卵的孵化,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蚂蚁还要搬出窝来晒一晒。等到次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小蚜虫孵出了后,蚂蚁就会把它们搬到早发的树木和杂草上,苣荬菜、蒲公英和花椒树的嫩叶上去。
资料二:当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趋向较湿的地方生长的特性。绝大多数高等植物的根都是正向水性。由于根系吸水,根系附近水分减少,而水在土壤中的移动是缓慢的,所以根从土壤中获得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不断生长。根的向水性有助于根系不断占据土壤中较湿的区域。
材料三:孟子《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1)材料一中蚂蚁取食蚜虫的粪便即蜜露,这体现生物生活需要 。蚂蚁与蚜虫是 关系。
(2)材料二中植物根的向水性,体现何种生命特征 。
(3)材料三中蒙鸠(鸟类)建巢产卵,说明生物能够 。
(4)材料三中射干是耐干旱和寒冷植物,可长在高山峭壁间,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 。
23.(2021七上·龙门期中)小丽同学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后,绘制了如下的概念图。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再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中①②③的内容补充完整:① ② ③
(2)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铁树开花 b.潮起潮落 c.火山喷发 d.飞蛾扑火 e.开水沸腾
(3)图中A指的是“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对应实例: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4)“生活在 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环境;“蚯蚓能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环境;
(5)生物的生命共同特征表现在 、 、 、新陈代谢等方面。
四、实验探究题
24.(2023七上·茂南期末)生物兴趣小组去参观“大棚温室农业”,很多同学发现大棚内另有灯光补充,且灯光颜色都不是白色的。经查阅资料发现:太阳发出的可见光为白光(也叫复合光),可分为多种单色光。这些单色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否一致呢?生物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盆栽的香蕉苗,且保证光照充足且强度相等。两周后测量叶片长度和宽度,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红光 橙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叶长度平均值(cm) 初始值 7.2 7.3 7.2 7.3 7.3 7.3
二周后 7.8 7.8 7.4 7.2 8.1 8.1
增加值 0.6 0.5 0.2 -0.1 0.8 0.8
叶宽度平均值(cm) 初始值 1.9 1.9 2.0 2.0 2.0 1.9
二周后 2.1 2.1 2.0 1.9 2.4 2.3
增加值 0.2 0.2 0 -0.1 0.4 0.4
(1)该实验的变量是 ;叶片的生长情况能反映其光合作用的强弱,发生该作用的场所是 (填细胞结构)。
(2)由表可知,对植物生长促进效果最显著的两种光分别是 光和 光,而完全没有促进效果的是 光。
(3)如遇到连续阴雨天,为了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通常需要进行补光,一般采用 (选填白光或单色光),你认为其中可能的原因 。
(4)从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 。
25.(2022七上·朔州月考)【科学探究】
光照条件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山西省的省花是榆叶梅,别名小桃红,因其叶片像榆树叶,花朵酷似梅花而得名。它有着春光明媚、花团锦簇和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榆叶梅枝叶茂密,花繁色艳,观赏价值很高,常种植于公园和街道,它的果实近球形,果肉薄,成熟时开裂,种子可以入药,有抗炎、镇痛、润燥滑肠的作用。榆叶梅喜肥,施肥后要适量浇水。
(1)榆叶梅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根尖的 。施肥后适量浇水的原因是 。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榆叶梅生性强健,喜阳光。在光照不足的地方栽种,植株瘦小且花少,甚至不能开花,为了探究光照条件对榆叶梅开花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作出假设】光照条件对榆叶梅开花有影响。
【制订并实施计划】选取两株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榆叶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置于下表所示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开花的数量。
组别 温度/ 光照条件 其他条件
甲 21 光照充足 相同且能满足榆叶梅生长发育的需要
乙 21 光照不足
【交流分析】
①甲和乙两组除光照条件外,其余条件保持一致的目的是 。
②小芳认为该实验有一处设计应加以修改,请你给出修改方案: 。
③完善实验方案后,小组同学进行观察记录,下图是根据记录的结果绘制的曲线图,据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榆叶梅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但在黏土中多生长不良,为了探究土壤状况对榆叶梅生长的影响,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思路并写出预期的实验结果。
①实验思路: 。
②预期结果:
五、简答题
26.金钱豹常常隐伏于大树上,藏在浓密的叶荫之下.它身上有许多环状斑纹,很像古钱币.它身上这种特殊的体色和形态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夏至种豆,重阳种麦”提到的夏至和重阳温度不同,温度不同种植的作物也不同,可见这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2.【答案】D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说明锦鸡儿能适应干旱的环境;锦鸡儿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说明锦鸡儿又能影响环境,即能体现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3.【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荒漠气候干旱,缺乏水分,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适应环境的表现,A不符合题意。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适应寒冷的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是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C符合题意。
D、炎热荒漠中水分少,骆驼尿液非常少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这是适应环境的表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基础题,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身边常见的实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深恶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
4.【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 农谚“惊蛰雷鸣,谷米成堆”的主要意思是惊蛰时节常出现春旱现象,雷鸣下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各种生物。
5.【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温度降低,叶片的颜色发生了改变,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B符合题意。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中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C不符合题意。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环境因素中光照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多注意积累身边常见的实例,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6.【答案】D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在瓜田中,影响一株蜜瓜生存的环境因素是阳光和水分非生物因素、杂草、其他蜜瓜生物因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7.【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 因为西藏的温度、阳光等环境条件与北京不同,导致了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的叶球质量不同,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8.【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等,其中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挚"。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可见这一节气前后对生物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区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9.【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水在植物体内的重要生理作用: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水是新陈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水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能保持植物体的固有状态。可见,在“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分。
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10.【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A错误;
B、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取食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地面上的落叶,使土壤疏松,并提高土壤肥力,说明食物能够影响环境,B正确;
C、鲫鱼通过鳃丝里的毛细血管和水进行气体交换,通过各种鳍的协调作用在水中游泳, 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宜生活在水中 ,C正确;
D、北极熊毛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能抵御寒冷 ,这些特点能够适应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改变着环境的的存在状况,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变化。
11.【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 柑橘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低不适合柑橘生长,长出的柑橘因此影响其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柑橘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低不适合柑橘生长,因此影响其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
12.【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体现了水分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体现了无机盐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3.【答案】C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故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
B、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且地上的枝叶部分很小,这是为了增大对水的吸收同时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 ;
C、在沙地上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C符合题意 ;
D、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枯叶蝶体色与周围落叶颜色一致,这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改变着环境的存在状况,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变化。
14.【答案】A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目的是保持变量唯一。A符合题意;
BC、小明所要探究的是“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水,就要设置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除水不同外、温度、湿度、震动幅度都应一致。BC不符合题意;
D、仅用2只鼠妇,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有偶然性,不具有可靠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实验的学习迁移能力。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单一实验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15.【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 【解答】 A、“瑞雪兆丰年”,意思是冬天多下雪,土壤中含有的水分增多,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瑞雪兆丰年”中体现了环境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说长长的河堤因为蚁穴的存在而被河水冲垮,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B符合题意。
C、“玉米遇旱穗难伸”,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前后雨水充沛,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一定的水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6.【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故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内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7.【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水稻与田中的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内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8.【答案】(1)错误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农田里的田鼠所生活的环境除了由阳光、温度、水和土壤等非生物组成外,还包括影响它的其它生物因素,故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9.【答案】(1)正确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竞争关系如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两条狗争夺骨头,合作关系如蚂蚁搬运菜青虫、蜜蜂守卫蜂巢,捕食关系如猫抓老鼠等。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竞争几种方式。
20.【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材料中的“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河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威胁到了其他生物的生存,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故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如,“水葫芦”引种到 昆明滇池 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生物使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发生改变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如,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后,因没有天敌控制而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威胁到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这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
21.【答案】(1)鹿群、人类等
(2)草、人类等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1)鹿群在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人类过度的资源开发破坏草原。因此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鹿群、人类等。
(2)鹿群吃青草,人类猎取鹿,因此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有:草、人类等。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22.【答案】(1)营养;合作
(2)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
(3)繁殖
(4)适应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从外界获取。所以,材料一中蚂蚁取食蚜虫的粪便即蜜露,这体现生物生活需要营养。原始合作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这是一种比较松懈的种间合作关系。所以,蚂蚁与蚜虫是合作关系。
故填:营养;合作
(2)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是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材料二中植物根的向水性,体现何种生命特征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
故填: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
(3)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材料三中蒙鸠(鸟类)建巢产卵,说明生物能够繁殖。
故填:繁殖
(4)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所以,材料三中射干是耐干旱和寒冷植物,可长在高山峭壁间,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填:适应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23.【答案】(1)生命;非生物;生态因素
(2)ad
(3)细胞
(4)适应;影响
(5)应激性;生长;繁殖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环境反过来又能影响生物,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等。
(2)a铁树开花属于生物繁殖现象,属于生命现象,d飞蛾补火是飞蛾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属于生命现象,铁制品表面锈斑增大是化学现象, b.潮起潮落 、 c.火山喷发、 e.开水沸腾 均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故ad符合题意。
(3)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了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4)“生活在 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叶退化成刺后,叶片面积减小,蒸腾作用减弱,降低了蒸腾作用,是适应干旱环境的表现,“蚯蚓能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说明因为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是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生物的生命共同特征表现在应激性、生长、繁殖后代、新陈代谢等方面。
故答案为:(1)生命、非生物、生态因素;(2)ad;(3)细胞;(4)适应、影响;(5)应激性、生长、繁殖。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生物的共同特征如下: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
24.【答案】(1)颜色不同的单色光;叶绿体
(2)紫光;蓝光;绿光
(3)白光;白光是复合光,对促进植物生长效果最显著
(4)单色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不一致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生物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这些单色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否一致呢? 故实验变量是颜色不同的单色光。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颜色不同的单色光;叶绿体。
(2)生物小组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盆栽的香蕉苗,且保证光照充足且强度相等。故实验中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及颜色不同的单色光。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周后叶长度平均值增长最多的是紫光和蓝光,均为0.8cm,最少的是绿光,为-0.1cm;叶宽度平均值增长最多的是紫光和蓝光,均为0.4cm,最少的是绿光,为-0.1cm。故对植物生长促进效果最显著的两种光分别是紫光和蓝光,完全没有促进效果的是绿光。
故答案为:紫;蓝;绿。
(3)如遇到连续阴雨天,为了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通常需要进行补光,一般采用白光,因为白光是复合光,对促进植物生长效果最显著。
故答案为:白光;白光是复合光,对促进植物生长效果最显著。
(4)通过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盆栽的香蕉苗,且保证光照充足且强度相等。叶片长度和宽度变化不同,故可得出结论:单色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不一致。
故答案为:单色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不一致。
【分析】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探究实验中要设计对照实验,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25.【答案】(1)成熟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施肥后适量浇水有利于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合理即可)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合理即可);选取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榆叶梅20株,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株(合理即可);光照对榆叶梅开花有影响,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榆叶梅开花数量多
(3)取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榆叶梅20株,分成两组,每组10株,甲组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培养,乙组在黏土中培养,其他生长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榆叶梅的生长状况;甲组榆叶梅比乙组榆叶梅生长得好(与前一空对应)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施肥后适量浇水有利于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2)①对照试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是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甲和乙两组除光照条件外,其余条件保持一致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②实验中选取的榆叶梅数量太少,偶然性太大,因此,选取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榆叶梅20株,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株。
③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光照对榆叶梅开花有影响,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榆叶梅开花数量多。
(3)①为了探究土壤状况对榆叶梅生长的影响,应设计以土壤状况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应取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榆叶梅20株,分成两组,每组10株,甲组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培养,乙组在黏土中培养,其他生长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榆叶梅的生长状况。
②预期结果:甲组榆叶梅比乙组榆叶梅生长得好。
【分析】(1)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6.【答案】金钱豹的这种体色和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是它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形成许多环状光斑,很像古钱币.古代金钱豹的体色、形态不同,体色、形态与环境一致的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容易捕获猎物,体色、形态与环境不一致的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不易捕获食物而被淘汰,这样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金钱豹.
故答案为:金钱豹的这种体色和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是它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