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卷】第一单元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卷】第一单元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16 01:30:27

文档简介

【培优卷】第一单元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3八下·巴中期末)巴河是巴中的母亲河,经过数年的治理,水质明显改善,生态得到修复。首次出现濒危植物野生水蕨,形成了鱼鸟齐飞的生态长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巴河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B.野生水蕨是生产者
C.“鱼→鸟”表示一条食物链 D.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巴河包括了巴河中所有的生物及其中的环境,即包括了巴河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属于生态系统,A说法正确。
B、野生蕨属于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说法正确。
C、食物链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结构,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鱼是消费者,C说法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以,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2023·天门)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图中,丙可以释放二氧化碳,也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说法正确。
B、序号①是丙消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说法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森林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量较强,C说法正确。
D、森林生态系统中绿色植被多,蒸腾作用强,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所在地区气候湿润,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基础知识,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智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能力有大有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3.(2023八下·惠来期末)如图为某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A、B、C、D、E分别表示不同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E为生产者,图中有4条食物链
B.B、C可表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及分解者
D.B、C、D、E是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图中可以看出,A和E为生产者,因为没有箭头指向A和E,食物链有:A→B→C,A→B→D→C,E→B→C,E→B→D→C,一共四条食物链,A说法正确。
B、B和C存在捕食关系,C以B为食物,B说法错误。
C、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食物网上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C说法错误。
D、图中,BCD为消费者,E为生产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基础题,熟记即可,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彼此交织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4.(2023八下·惠来期末)经调查得知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四个环节(用a、b、c、d表示)。研究发现,一年中流经这四个环节的能量列表如下:
食物链的环节 能量/J
a 141.10×105
b 15.91×105
c 1.66×105
d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在流动过程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根据能量从多到少依次是dabc,形成的食物链为:d→a→b→c,生产者是d,最高级消费者是c,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逐级递减。
5.(2023·儋州模拟)如图为某水域的食物网图,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多于墨鱼
B.鲫鱼和水蚤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有3种消费者
D.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因为生物富集作用,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有害物质,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墨鱼是最高消费者,所以有害物质最多,符合题意;
B、鲫鱼以水蚤为食,鲫鱼与水蚤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鲫鱼与水蚤都以小球藻为食,两者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中形成的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鲫鱼→墨鱼;小球藻→鲫鱼→墨鱼、小球藻→虾→墨鱼、小球藻→螺→青鱼→墨鱼。最长的是小球藻→水蚤→鲫鱼→墨鱼,有3种消费者,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因此, 图中缺少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6.(2023七上·南海期末)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气候湿润,水草丰美,是黑颈鹤、斑头雁等多种鸟类的栖息地和越冬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拉鲁湿地内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B.拉鲁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鸟类属于生产者
C.拉鲁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拉鲁湿地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如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A符合题意。
B.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属于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2023·包头)如图所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指向取食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植食动物 B.b是杂食动物 C.c是肉食动物 D.d是植食动物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图中a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是植物,A错误;
B、 图中b以a和c为食物,属于杂食动物,B正确;
C、 图中c以a为食物,属于植食动物,C错误;
D、 图中d以a和c为食物,属于杂食动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8.(2023八下·惠来期末)食物链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有关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苔藓等低等植物开始的
B.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C.食物链遭到破坏不可能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食物链只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与能量流动无关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一般是指绿色植物,单不一定是苔藓植物,A说法错误。
B、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可以看出,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B说法正确。
C、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如果食物链遭到破坏可能会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C说法正确。
D、食物链是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状结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可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链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9.(2023·江西)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草、虫、鸟之间可以形成两条食物链:草→虫→鸟,草→鸟,符合题意;
B、虫和鸟都以草为食因此属于捕食关系,鸟又以虫为食因此也存在捕食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因此,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不符合题意;
D、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因此,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0.(2023·随州)以下谚语所蕴含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B.草尽狐兔愁:草→兔→狐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A说法错误。
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B符合题意。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选项中,蝉为消费者,C说法错误。
D、食物链中,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是食物链的书写方法,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箭头捕食者。
11.(2023·自贡)某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这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若有毒物质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一般来说,食物链中生物的数量由多到少,分析图表可知,丙的数量最多,应为生产者,甲的数量第二多,应为初级消费者,同理可推,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最高级消费者,四者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为:丙→甲→乙→丁;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是逐级递增的,因此可知:丁的有害物质最多。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无法从生物体内排出,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往往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12.(2023八下·射洪期末)下图反映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变化,对图解释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
B.此图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不变的状态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个体数量就越少。 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 ,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原植被、鼠类和食鼠动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 此图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原植被、鼠类和食鼠动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C错误;
D、当草原生态系统中,当鼠类数量增加时,草原植被就会受到破坏,但食鼠动物因食物丰富而数量增加,这样就会抑制鼠类数量的增加,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正是由于这种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才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13.(2023·赤峰)赤峰市元宝山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典型实例,生态恢复工程中最重要的是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对该矿区生态系统恢复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矿区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只有土壤
B.改良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繁殖
C.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随着生态恢复,该矿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该矿区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A错误;
B、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繁殖都需要适宜的土壤环境,改良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繁殖,B正确;
C、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随着生态恢复,该矿区的物种种类和数量会逐步增多,该矿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逐渐增强,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14.(2023·眉山)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下列所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
D.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改造后群落中植物的优势种为菖蒲、芦苇、睡莲,这些植物均水生植物,所以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A不符合题意;
B、改造前植物种类20中,改造后植物种类30种,生物种类增加了10种,所以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B不符合题意;
C、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植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氧气,从而增加该区域内的氧含量,植物还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增加该区域的湿度,所以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改造后生物种类增多,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5.(2023·新泰模拟)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水稻→鸟类→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C.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猫头鹰体内积累的毒素最多
D.若田鼠数量大量增加,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和猫头鹰的数量也会增加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①水稻→田鼠→猫头鹰;②水稻→田鼠→蛇→猫头鹰;③水稻→鸟类→蛇→猫头鹰;④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⑤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共5条,A正确;
B、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越长,最高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因此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或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该食物网中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猫头鹰体内积累的毒素最多,C正确;
D、该生态系统中的田鼠数量大量增加,蛇和猫头鹰以田鼠为食,那么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和猫头鹰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无法从生物体内排出,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往往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二、判断题
16.(2023七上·亳州期末)动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组成成分。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所以,“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故题干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17.(2023八上·五常期末)拉林河里所有的鱼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淡水生态系统。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 拉林河里的所有的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中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题干所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18.(2023八上·五常期末)人可以种植庄稼,所以在生态系统中,人是生产者。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般是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一般是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有机物,所以人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题干所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19.(2023八上·五常期末)月季花和香菇都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月季花属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香菇属于真菌,属于分解者,可见题干所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温度、水分和空气等。
20.(2022八下·南安月考)某同学对池塘中几种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生物种类 大鱼 小鱼 水蚤 河蚌
消化道内的食物 小鱼 水蚤 小球藻 水蚤、小球藻
(1)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根据表中的信息,可写出4条食物链。
(3)河蚌与水蚤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4)如果池塘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大鱼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
【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小球藻是绿色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正确。
(2)据表中信息可构成的食物链有3条: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小鱼→大鱼;小球藻→水蚤→河蚌,错误。
(3)据表中信息可见:河蚌的消化道内有水蚤,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河蚌与水蚤都捕食小球藻,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正确。
(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大鱼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如果该池塘受到了汞污染”,上述生物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大鱼,正确。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3)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关系。
(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无法从生物体内排出,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往往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2·揭东期末)实验探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用四个相同的生态瓶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处理如表格所示(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方式
A 光照、清水、河泥
B 光照、清水、水草
C 光照、清水、水草、河泥
D 无光、清水、水草、河泥
(1)生物兴趣小组共设计了   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填图中字母)。
(2)C、D组对照,主要探究的是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分析,生态瓶C中应包含   、消费者、   以及   四种成分。
(3)请推测四个生态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短的是   (填图中字母)。
(4)一段时间后,四个生态瓶中的小鱼相继死去,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态瓶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5)由实验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   ,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答案】(1)三;C
(2)光照;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3)D
(4)简单;较低/较差
(5)统一整体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由表格中处理可以看出,A组放入了清水、河泥,B中放入了清水和水草,C组 清水、水草、河泥 ,都有光照,可以看出,C组为对照组,A组和B组为实验组,A组和C组变量为水草,B组和C组变量是河泥,C组和D组都有清水、水草和河泥,光照不同,可以形成对照实验,根据以上所述,实验中一共有三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C组。
(2)C组和D组都有清水、水草和河泥,光照不同,因此变量为光照,主要探究的是光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分析,生态瓶C中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四种成分。
(3) 请推测四个生态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短的是D,因为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营养结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四、读图理解题
22.(2023·湘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图一表示某稻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A、B、C表示生物成分;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饼状图表示甲、乙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图一所示的食物网包含的生物成分有   。
(2)该生态系统以水稻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其生态系统的   较弱。
(3)图二中包含的食物链是   (用字母、甲、乙和箭头表示),其中甲对应图一中的   。
(4)生态学家为研究三种蜘蛛捕食叶蝉(水稻害虫)的能力,用含有铕元素(这种元素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的泥土培育水稻,然后测定稻田中三种蜘蛛体内铕的含量。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你认为选择   来治理水稻害虫叶蝉最合理。
每百头蜘蛛鲜重中的铕含量(微克)
锥腹肖蛸 拟水狼蛛 食虫沟瘤蛛
10.44 20.17 3.21
【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
(2)自动调节能力
(3)A→甲→乙;昆虫
(4)拟水狼蛛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图一所示的食物网中的水稻是生产者,各种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2)该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其生态系统的转动调节能力较弱。
(3)图二中的②能够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A表示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根据 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饼状图表示甲、乙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 ,可知乙以甲为食,因此图二中包含的食物链是A→甲→乙;其中甲是初级消费者,对应图一中的昆虫。
(4)分析表格中提供的实验结果可知,拟水狼蛛体内铕的含量最多,说明其捕食叶蝉的能力最强,因此用拟水狼蛛来治理水稻害虫叶蝉最合理。
【分析】(1)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4)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3.(2022·广西模拟)下面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2)若图一要表示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请写出图一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   。
(4)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
【答案】(1)生态因素
(2)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自我调节 或 自动调节
(3)草→鼠→蛇→鹰
(4)蛇;捕食和竞争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4)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与图一中的对应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因此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的生物是蛇,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蛇)与鹰存在的关系捕食和竞争。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五、资料分析题
24.(2023·广西)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塑料制品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如一次性地膜、塑料大棚等。塑料垃圾经微生物的分解后可转变为微塑料颗粒(直径介于0.1微米~5毫米)。微塑料颗粒能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进入动植物体,难以分解不易排出;也可通过生物圈的水循环从湖泊、河流生态系统进入海洋生态系统,成为全球生态安全的隐患。
材料二 在乡村,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人们常常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湖泊、河流,导致浮游植物急剧繁殖,水质恶化,鱼虾死亡。1983年,我国政府把沼气工程列入“农村能源”发展计划并实施,利用甲烷菌等微生物发酵作用,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清洁能源——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又可作为猪牛饲料、鱼的饵料、作物肥料等,农民依赖砍伐树木、采集林草植被获取能源等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计划实施至今,农村生态环境得以不断改善。
(1)据材料一分析,微塑料颗粒是影响动植物和人体生活的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   不断积累,原因是微塑料颗粒在动植物体内   。
(2)据材料二分析,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据材料一、二综合分析,能分解垃圾和人畜粪便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农村能源”发展计划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答案】(1)非生物;食物链;难以分解不易排出
(2)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3)分解者;利用甲烷菌等微生物发酵作用,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清洁能源——沼气,解决农民依赖砍伐树木、采集林草植被获取能源的问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改善生态环境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微塑料颗粒是影响动植物和人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原因是微塑料颗粒在动植物体内难以分解不易排出。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3)分解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故能分解垃圾和人畜粪便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利用甲烷菌等微生物发酵作用,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清洁能源一沼气, 使农民依赖砍伐树木、采集林草植被获取能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六、简答题
25.生物实验室中的水族箱里生活着金鱼藻、金鱼,还有他小生物,箱底铺有河泥,其中水温恒定在25℃.在一定时间内能保持自我平衡.请分析:
(1)这样的水族箱能否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2)水族箱为何要放在向阳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3)水族箱在一定时间内为何能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1)可以。因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如金鱼藻、消费者如金鱼、分解者如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水、温度、阳光、土壤等。
(2)获取阳光,提供能量来源
(3)在该系统中,阳光能提供稳定的能量,金鱼藻在适宜的温度中,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金鱼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且金鱼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能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金鱼的粪便和金鱼藻的残体能被分解者利用和转化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为金鱼藻的生活提供营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着,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非生物成分有阳光、温度、空气等,所以根据题干所述,水族箱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如金鱼藻、消费者如金鱼、分解者如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水、温度、阳光、土壤等。
(2)生产者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在光下,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为其他的生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来源。
(3)在该系统中,阳光能提供稳定的能量,金鱼藻在适宜的温度中,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金鱼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且金鱼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能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金鱼的粪便和金鱼藻的残体能被分解者利用和转化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为金鱼藻的生活提供营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着,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故答案为:(1)可以。因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如金鱼藻、消费者如金鱼、分解者如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水、温度、阳光、土壤等,(2)获取阳光,提供能量来源,(3)在该系统中,阳光能提供稳定的能量,金鱼藻在适宜的温度中,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金鱼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且金鱼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能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金鱼的粪便和金鱼藻的残体能被分解者利用和转化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为金鱼藻的生活提供营养,可见,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着,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陈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熟知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非生物成分有阳光、温度、空气等。生产者一般为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需要把水族箱放在有光的地方。
1 / 1【培优卷】第一单元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3八下·巴中期末)巴河是巴中的母亲河,经过数年的治理,水质明显改善,生态得到修复。首次出现濒危植物野生水蕨,形成了鱼鸟齐飞的生态长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巴河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B.野生水蕨是生产者
C.“鱼→鸟”表示一条食物链 D.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
2.(2023·天门)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3.(2023八下·惠来期末)如图为某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A、B、C、D、E分别表示不同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E为生产者,图中有4条食物链
B.B、C可表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及分解者
D.B、C、D、E是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4.(2023八下·惠来期末)经调查得知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四个环节(用a、b、c、d表示)。研究发现,一年中流经这四个环节的能量列表如下:
食物链的环节 能量/J
a 141.10×105
b 15.91×105
c 1.66×105
d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A.a B.b C.c D.d
5.(2023·儋州模拟)如图为某水域的食物网图,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多于墨鱼
B.鲫鱼和水蚤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有3种消费者
D.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
6.(2023七上·南海期末)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气候湿润,水草丰美,是黑颈鹤、斑头雁等多种鸟类的栖息地和越冬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拉鲁湿地内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B.拉鲁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鸟类属于生产者
C.拉鲁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拉鲁湿地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2023·包头)如图所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指向取食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植食动物 B.b是杂食动物 C.c是肉食动物 D.d是植食动物
8.(2023八下·惠来期末)食物链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有关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苔藓等低等植物开始的
B.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C.食物链遭到破坏不可能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食物链只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与能量流动无关
9.(2023·江西)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0.(2023·随州)以下谚语所蕴含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B.草尽狐兔愁:草→兔→狐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
11.(2023·自贡)某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这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若有毒物质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2023八下·射洪期末)下图反映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变化,对图解释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
B.此图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不变的状态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13.(2023·赤峰)赤峰市元宝山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典型实例,生态恢复工程中最重要的是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对该矿区生态系统恢复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矿区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只有土壤
B.改良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繁殖
C.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随着生态恢复,该矿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14.(2023·眉山)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下列所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
D.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15.(2023·新泰模拟)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水稻→鸟类→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C.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猫头鹰体内积累的毒素最多
D.若田鼠数量大量增加,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和猫头鹰的数量也会增加
二、判断题
16.(2023七上·亳州期末)动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17.(2023八上·五常期末)拉林河里所有的鱼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淡水生态系统。
18.(2023八上·五常期末)人可以种植庄稼,所以在生态系统中,人是生产者。
19.(2023八上·五常期末)月季花和香菇都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
20.(2022八下·南安月考)某同学对池塘中几种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生物种类 大鱼 小鱼 水蚤 河蚌
消化道内的食物 小鱼 水蚤 小球藻 水蚤、小球藻
(1)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根据表中的信息,可写出4条食物链。
(3)河蚌与水蚤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4)如果池塘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大鱼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2·揭东期末)实验探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用四个相同的生态瓶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处理如表格所示(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方式
A 光照、清水、河泥
B 光照、清水、水草
C 光照、清水、水草、河泥
D 无光、清水、水草、河泥
(1)生物兴趣小组共设计了   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填图中字母)。
(2)C、D组对照,主要探究的是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分析,生态瓶C中应包含   、消费者、   以及   四种成分。
(3)请推测四个生态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短的是   (填图中字母)。
(4)一段时间后,四个生态瓶中的小鱼相继死去,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态瓶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5)由实验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   ,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四、读图理解题
22.(2023·湘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图一表示某稻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A、B、C表示生物成分;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饼状图表示甲、乙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图一所示的食物网包含的生物成分有   。
(2)该生态系统以水稻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其生态系统的   较弱。
(3)图二中包含的食物链是   (用字母、甲、乙和箭头表示),其中甲对应图一中的   。
(4)生态学家为研究三种蜘蛛捕食叶蝉(水稻害虫)的能力,用含有铕元素(这种元素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的泥土培育水稻,然后测定稻田中三种蜘蛛体内铕的含量。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你认为选择   来治理水稻害虫叶蝉最合理。
每百头蜘蛛鲜重中的铕含量(微克)
锥腹肖蛸 拟水狼蛛 食虫沟瘤蛛
10.44 20.17 3.21
23.(2022·广西模拟)下面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2)若图一要表示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请写出图一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   。
(4)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
五、资料分析题
24.(2023·广西)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塑料制品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如一次性地膜、塑料大棚等。塑料垃圾经微生物的分解后可转变为微塑料颗粒(直径介于0.1微米~5毫米)。微塑料颗粒能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进入动植物体,难以分解不易排出;也可通过生物圈的水循环从湖泊、河流生态系统进入海洋生态系统,成为全球生态安全的隐患。
材料二 在乡村,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人们常常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湖泊、河流,导致浮游植物急剧繁殖,水质恶化,鱼虾死亡。1983年,我国政府把沼气工程列入“农村能源”发展计划并实施,利用甲烷菌等微生物发酵作用,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清洁能源——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又可作为猪牛饲料、鱼的饵料、作物肥料等,农民依赖砍伐树木、采集林草植被获取能源等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计划实施至今,农村生态环境得以不断改善。
(1)据材料一分析,微塑料颗粒是影响动植物和人体生活的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   不断积累,原因是微塑料颗粒在动植物体内   。
(2)据材料二分析,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据材料一、二综合分析,能分解垃圾和人畜粪便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农村能源”发展计划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六、简答题
25.生物实验室中的水族箱里生活着金鱼藻、金鱼,还有他小生物,箱底铺有河泥,其中水温恒定在25℃.在一定时间内能保持自我平衡.请分析:
(1)这样的水族箱能否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2)水族箱为何要放在向阳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3)水族箱在一定时间内为何能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巴河包括了巴河中所有的生物及其中的环境,即包括了巴河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属于生态系统,A说法正确。
B、野生蕨属于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说法正确。
C、食物链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结构,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鱼是消费者,C说法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以,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图中,丙可以释放二氧化碳,也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说法正确。
B、序号①是丙消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说法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森林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量较强,C说法正确。
D、森林生态系统中绿色植被多,蒸腾作用强,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所在地区气候湿润,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基础知识,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智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能力有大有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3.【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图中可以看出,A和E为生产者,因为没有箭头指向A和E,食物链有:A→B→C,A→B→D→C,E→B→C,E→B→D→C,一共四条食物链,A说法正确。
B、B和C存在捕食关系,C以B为食物,B说法错误。
C、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食物网上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C说法错误。
D、图中,BCD为消费者,E为生产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基础题,熟记即可,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彼此交织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4.【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在流动过程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根据能量从多到少依次是dabc,形成的食物链为:d→a→b→c,生产者是d,最高级消费者是c,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逐级递减。
5.【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因为生物富集作用,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有害物质,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墨鱼是最高消费者,所以有害物质最多,符合题意;
B、鲫鱼以水蚤为食,鲫鱼与水蚤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鲫鱼与水蚤都以小球藻为食,两者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中形成的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鲫鱼→墨鱼;小球藻→鲫鱼→墨鱼、小球藻→虾→墨鱼、小球藻→螺→青鱼→墨鱼。最长的是小球藻→水蚤→鲫鱼→墨鱼,有3种消费者,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因此, 图中缺少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6.【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如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A符合题意。
B.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属于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图中a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是植物,A错误;
B、 图中b以a和c为食物,属于杂食动物,B正确;
C、 图中c以a为食物,属于植食动物,C错误;
D、 图中d以a和c为食物,属于杂食动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8.【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一般是指绿色植物,单不一定是苔藓植物,A说法错误。
B、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可以看出,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B说法正确。
C、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如果食物链遭到破坏可能会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C说法正确。
D、食物链是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状结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可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链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9.【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草、虫、鸟之间可以形成两条食物链:草→虫→鸟,草→鸟,符合题意;
B、虫和鸟都以草为食因此属于捕食关系,鸟又以虫为食因此也存在捕食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因此,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不符合题意;
D、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因此,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0.【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A说法错误。
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B符合题意。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选项中,蝉为消费者,C说法错误。
D、食物链中,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是食物链的书写方法,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箭头捕食者。
11.【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一般来说,食物链中生物的数量由多到少,分析图表可知,丙的数量最多,应为生产者,甲的数量第二多,应为初级消费者,同理可推,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最高级消费者,四者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为:丙→甲→乙→丁;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是逐级递增的,因此可知:丁的有害物质最多。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无法从生物体内排出,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往往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12.【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个体数量就越少。 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 ,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原植被、鼠类和食鼠动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 此图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原植被、鼠类和食鼠动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C错误;
D、当草原生态系统中,当鼠类数量增加时,草原植被就会受到破坏,但食鼠动物因食物丰富而数量增加,这样就会抑制鼠类数量的增加,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正是由于这种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才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13.【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该矿区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A错误;
B、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繁殖都需要适宜的土壤环境,改良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繁殖,B正确;
C、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随着生态恢复,该矿区的物种种类和数量会逐步增多,该矿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逐渐增强,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14.【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改造后群落中植物的优势种为菖蒲、芦苇、睡莲,这些植物均水生植物,所以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A不符合题意;
B、改造前植物种类20中,改造后植物种类30种,生物种类增加了10种,所以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B不符合题意;
C、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植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氧气,从而增加该区域内的氧含量,植物还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增加该区域的湿度,所以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改造后生物种类增多,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5.【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①水稻→田鼠→猫头鹰;②水稻→田鼠→蛇→猫头鹰;③水稻→鸟类→蛇→猫头鹰;④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⑤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共5条,A正确;
B、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越长,最高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因此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或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该食物网中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猫头鹰体内积累的毒素最多,C正确;
D、该生态系统中的田鼠数量大量增加,蛇和猫头鹰以田鼠为食,那么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和猫头鹰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无法从生物体内排出,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往往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组成成分。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所以,“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故题干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 拉林河里的所有的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中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题干所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般是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一般是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有机物,所以人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题干所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月季花属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香菇属于真菌,属于分解者,可见题干所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温度、水分和空气等。
20.【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小球藻是绿色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正确。
(2)据表中信息可构成的食物链有3条: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小鱼→大鱼;小球藻→水蚤→河蚌,错误。
(3)据表中信息可见:河蚌的消化道内有水蚤,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河蚌与水蚤都捕食小球藻,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正确。
(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大鱼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如果该池塘受到了汞污染”,上述生物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大鱼,正确。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3)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关系。
(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无法从生物体内排出,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往往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21.【答案】(1)三;C
(2)光照;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3)D
(4)简单;较低/较差
(5)统一整体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由表格中处理可以看出,A组放入了清水、河泥,B中放入了清水和水草,C组 清水、水草、河泥 ,都有光照,可以看出,C组为对照组,A组和B组为实验组,A组和C组变量为水草,B组和C组变量是河泥,C组和D组都有清水、水草和河泥,光照不同,可以形成对照实验,根据以上所述,实验中一共有三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C组。
(2)C组和D组都有清水、水草和河泥,光照不同,因此变量为光照,主要探究的是光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分析,生态瓶C中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四种成分。
(3) 请推测四个生态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短的是D,因为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营养结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2.【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
(2)自动调节能力
(3)A→甲→乙;昆虫
(4)拟水狼蛛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图一所示的食物网中的水稻是生产者,各种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2)该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其生态系统的转动调节能力较弱。
(3)图二中的②能够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A表示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根据 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饼状图表示甲、乙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 ,可知乙以甲为食,因此图二中包含的食物链是A→甲→乙;其中甲是初级消费者,对应图一中的昆虫。
(4)分析表格中提供的实验结果可知,拟水狼蛛体内铕的含量最多,说明其捕食叶蝉的能力最强,因此用拟水狼蛛来治理水稻害虫叶蝉最合理。
【分析】(1)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4)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3.【答案】(1)生态因素
(2)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自我调节 或 自动调节
(3)草→鼠→蛇→鹰
(4)蛇;捕食和竞争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4)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与图一中的对应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因此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的生物是蛇,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蛇)与鹰存在的关系捕食和竞争。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4.【答案】(1)非生物;食物链;难以分解不易排出
(2)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3)分解者;利用甲烷菌等微生物发酵作用,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清洁能源——沼气,解决农民依赖砍伐树木、采集林草植被获取能源的问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改善生态环境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微塑料颗粒是影响动植物和人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原因是微塑料颗粒在动植物体内难以分解不易排出。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3)分解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故能分解垃圾和人畜粪便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利用甲烷菌等微生物发酵作用,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清洁能源一沼气, 使农民依赖砍伐树木、采集林草植被获取能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5.【答案】(1)可以。因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如金鱼藻、消费者如金鱼、分解者如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水、温度、阳光、土壤等。
(2)获取阳光,提供能量来源
(3)在该系统中,阳光能提供稳定的能量,金鱼藻在适宜的温度中,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金鱼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且金鱼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能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金鱼的粪便和金鱼藻的残体能被分解者利用和转化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为金鱼藻的生活提供营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着,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非生物成分有阳光、温度、空气等,所以根据题干所述,水族箱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如金鱼藻、消费者如金鱼、分解者如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水、温度、阳光、土壤等。
(2)生产者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在光下,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为其他的生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来源。
(3)在该系统中,阳光能提供稳定的能量,金鱼藻在适宜的温度中,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金鱼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且金鱼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能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金鱼的粪便和金鱼藻的残体能被分解者利用和转化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为金鱼藻的生活提供营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着,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故答案为:(1)可以。因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如金鱼藻、消费者如金鱼、分解者如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水、温度、阳光、土壤等,(2)获取阳光,提供能量来源,(3)在该系统中,阳光能提供稳定的能量,金鱼藻在适宜的温度中,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金鱼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且金鱼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能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金鱼的粪便和金鱼藻的残体能被分解者利用和转化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为金鱼藻的生活提供营养,可见,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着,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陈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熟知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非生物成分有阳光、温度、空气等。生产者一般为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需要把水族箱放在有光的地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