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B C D CC
B
B
DD
A
B
6
A
B
1.B【解析】题目材料反映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数量剧增、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这
与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只有依靠稳定的农业生产,才能维持在相对狭小区域内聚集大量人口的生存,
B项正确;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当时长江下游地区出现
邦国,排除C项:定居确实能够使生活渐趋稳定,但不能决定人口因而快速增长,排除D项。
2.A【解析】据材料“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其不事学…辄罢之”可知,汉代太学,每年都要考
试太学生的学问和才能,并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授予相应官职或除名,说明西汉太学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故选
A项:“唯一”说法错误,西汉官员选拔的方式还有察举制、征辟制等,排除B项:“设科射策”指汉代太学的考试方法,
相当今之抽签考试,“科”是主考用以评定学生成绩的等级标记,而非科目,排除C项;南宋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
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B【解析】竹简、木简是商周到魏晋时期用竹和木写成的书,需要人们用刀子把竹子和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以便书
写,携带、保存不便。汉代以后,由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广,竹、木简逐渐被取代,到魏晋已经基本绝迹,故B项
正确;材料反映不出东晋南朝政权更迭对书写材料的影响,排除A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磨中期以来逐渐南移,并
不影响书写材料的大更新,排除C项:民族交融的发展符合史实,只在有限范围内推动了造纸术的传播,排除D项。
4.C【解析】宋太祖禁止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经商,派京官临监各地官商机构,旨在防范官吏滥权腐败,侵害老百姓的
利益、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故C项正确;设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通过转运使、通判、主薄把地方各级财政统一起
来,是中央集权财权的表现,排除A项:防范腐败不能预防内乱,排除B项;题目材料的相关举措与重农抑商无关,排
徐D项。
5.D【解析】根据题目介绍“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将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中央”、地图的四角各设置
圆形缩微图可知,该地图的绘制过程融合了西方地理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D项正确;明末并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排除A项;“向每一个国人宣传”用语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从地图内容看该图努力宣传地球是圆形的,并
非“天圆地方”,排除C项。
6.C【解析】据材料“他们积极介入地方事务”可知,绅董的出现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故选C项;据材料“非官非民”
“事由局而不由县,权在绅而不在官”可知,绅董不属于地方政府官员,不会影响中央权力,排除A项;据材料“非官非
民”“事由局而不由县,权在绅而不在官”可知,绅董不属于地方政府官员,不会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排除B项;绅董
不属于正式的官员,不会影响官吏的选拔和任用,不会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
7.C【解析】光绪三十三年是1907年。图片只能反映北京一巴黎汽车拉力赛在晚清的一个场景。长袍马褂的普遍
化、民众国观新式交通工具等现象,反映了新旧并存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北京一巴黎汽车拉力赛”并非北京到巴
黎的公共交通,排徐A项;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一90年代,与1907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北京一巴黎汽车拉
力赛”的出现并非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D项错误。
8.B【解析】1938一1945年,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国民政府统计的发明创造专利主要是西部地区我国内迁科技人员研
发的新产品。1938一1945年的发明创造比1912一1937年还多,说明内迁科技人员积极进行发明创造,B项正确;抗
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事装备部分来自德国、苏联、美国等,并非极端落伍,排除A项;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尽管工业基
础薄弱,但发展迅猛,C项与材料主旨并不吻合,排除;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成效显著符合史实,但发明创造的项目
并不多,排除D项。
9.B【解析】题目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采取敌视政策,组织和策动国民党残余势力和西方势力对新中
国建设进行战争破坏和经济封锁,这使得外贸工作的重点被迫由沿海地区转向内陆,转向苏联和东欧国家,B项正
确;材料“联络欧洲等地西方势力”“以停止‘美援’来挟持其他所有接受‘美援’的国家”“操纵成立‘中国委员会(巴
黎)”体现美国对华的政治孤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遭欧洲国家的围堵”的阐释显示不完整、不准确,排除A项;
国民党军队残余势力不属于欧美国家的力量,美国当时在东亚地区采取的是热战政策,并非冷战政策,排除C项;材
料不涉及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军事包围问题,排除D项。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CJ)第1页(
2024届高三暑
假作业检测试
卷
历
史
) (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
。
时量
75
分钟,满
分
100
分
。
) (
第
卷
选择题(共
48
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
,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意的)
1
.
考古资料显示,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遗址的数
量较此前旧石器时代遗
址明显增多,并且分布得异常密集,呈显出区域性人口 的突然
大幅度增
长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A
氏族公社尚未产生贫富分化
B.
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
C.
长江流域各邦国的规模较大
D.
定居使生活渐趋稳定
★2
.
汉代太学创立之初即
"设科射策"
,对学生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合格的
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
。"能通一艺以上
补文学掌故缺;其高
第可以为郎中
,太常籍奏
。
…
…
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
艺,辄罢
之
。"据此可知
,西汉太学
A.
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
B.
是西汉官员选拔的唯一来源
C.
以分科目为主要考试形式
D.
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张家界、长沙市
、沅陵等地发现有大量战
国到秦汉时期的竹简或木简
。郴州市苏仙桥古井还发现了
600
多枚桂
阳郡的晋简
。这些竹简或木简多是政府档案,但是在东晋以后遗址中几
乎没有出现
。相关原因解读合理的是
A.
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
B.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
唐中期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
D.
湖南民族交融的发展
4.
宋太祖下诏禁止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经商;
对各地官商机构,中央选派
京官临监
。这些举措
A.
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B.
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
C.
旨在防范权力腐败
D.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理念
)
5 . 下面是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 、将亚
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中央的《坤舆万国全图》 。该地图在绘制过程中
A. 推动了明朝政权实行"对外开放"
B. 注重向每一个国人宣传世界的整体轮廓
C. 向中国传播了 "天圆地方" 的理念
D. 把西方地理知识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6 道光咸丰之际,中国社会出现了 一个"非官非民" 的绅董阶层 。 绅董须
经过推选或选举,在各县设总局并享有薪酬 。他们积极介入地方事
务,逐步形成了 "事由局而不由县,权在绅而不在官" 的治理模式 。绅
董的出现
A· 造成了中央权力下移 B. 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C· 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 D.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7 . 下图是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和法国举办的北京 巴黎汽车拉力赛的 一
张照片 。它反映了晚清时期
A. 城市交通的全面发展 B. 洋务运动的发展
C. 新旧并存的时代特征 D. 民族危机的加深
8 . 据国民政府统计,1912 1937 年的 26 年间我国机器、电器、化工 、矿冶 、
交通 、家具等各行业有专利总数 275 件 。 1938 1945 年的 8 年间上述
相关行业发明创造的专利则多达 512 件 。这一现象反映抗战时期
A. 政府军事装备和技术的极端落伍
B. 内迁的科技人员积极研发新产品
C. 西南地区工业基础的相对薄弱
D. 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成效显著
9 . 下面是 1949 1952 年美国的对华活动 。
1949 年 10 12 月 通过军事援助,支持国民党军队残余势力武力封锁上 海,轰炸东南沿海口岸和开往大陆各港口的货船
1950 年 12 月 28 日 宣布管制中国在美全部公私财产
1951 年 5 月 18 日 联络欧洲等地西方势力 ,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对中国 禁运案
1951 年 8 月 以停止"美援"来挟持其他所有接受 "美援" 的国家对中 国实行禁运
1952 年 9 月 操纵成立 " 中 国委员会(巴黎) " ,对中 国设置禁运账 单 " 中国禁单"
据上表推知,当时新中国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遭欧洲国家的围堵
B. 外贸工作的重点被迫转向了苏联和东欧
C. 受"冷战"政策的影响经济恢复迟滞
D. 遭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军事包围
10 . 国内外多个学者称道我国某一 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由过去侧重于突破
旧体制转向侧重于建立新体制,由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由单项改革
转向综合配套改革" 。这反映了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B. 设立经济特区取得良好收效
C.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改的宪法得到认可
D. 中共十四大对中国影响深远
11 古希腊城邦的领导人缺乏个人专断的条件 。城邦不管实行什么政制 ,
都拥有体制化的常设公民大会 。在古希腊人眼里没有常设的公民大会
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 。公民大会的设立
A. 颠覆了少数贵族掌权的寡头政治
B. 成为公民集会与 日常活动的场所
C. 推动了雅典城邦呈现小国寡民的状态
D. 使得公民可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12 . 据朝鲜半岛的官修正史《三国史记》记载,新罗 一个叫子玉的人被提
拔做官,被人质疑其出身较低,无法胜任这个职位 。有人告诉国君:
" (子玉)虽不以文籍出身 ,曾入大唐为学生,不亦可用耶?"子玉终得
重用 。这反映出新罗
A.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B. 国君心慕中华文化
C. 政治制度存在缺陷 D. 学习唐朝选官制度
13 . 15 、16 世纪,欧洲一些上层人士的言行习惯刻意仿效古典拉丁风格;意
大利创建世俗化的教育学院以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后,欧洲其他国
家也纷纷仿效 。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欧洲
A. 市民阶级的逐渐形成 B. 文艺复兴的扩展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D. 封建城市的兴起
14.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德意志数百个诸侯国的主权,确认荷兰和瑞
士的独立国的地位,承认新教和天主教享有同等权利 ,从而进一 步确认
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 、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 。这有利于欧洲
A. 借助谈判完成德国统一 的任务 B. 王权国家世俗统治的加强
C. 创立并确认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D. 彻底结束国家之间的混战
★15 . 美国罗斯福总统就职后推行新政 。 1933 年 6 月 ,在罗斯福政府的推
动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案制止低价的恶性竞
争以防止生产过剩 ;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等 。 1935 年 5
月保守派法官占多数的最高法院以 "违宪" 为由将其废除 。 后来,随
着支持新政的法官主导了最高法院,类似《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新政
措施方才得以继续推行 。 以上事实说明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美国经济的运行机制
B. 罗斯福新政侵犯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 最高法院破坏了分权制衡的宪法原则
D. 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16 . 21 世纪以来,非洲经济增速 一 直保持中高水平,但经济结构单 一 。
2012 年南非通过的《2030 年国家发展规划》和博茨瓦纳政府正在实施
的 "加速经济多样化"战略(EDD 战略)聚焦五大重点领域:钻石 、旅游 、
牛肉 、矿产和金融服务,旨在
A. 对接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
B 通过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C 终结欧洲列强的殖民帝国统治
D. 联合非洲其他国家共同实现现代化
第 卷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2 3 4 5 7 8 9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第 Ⅱ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 其中 17 题 18 分,18 题 16 分,19
题 18 分)
17 (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一 汉唐社会是" 头枕三河(指司马迁所说的河内 、河东 、河南) ,面
向西北草原 " ,运行在大陆帝国的封闭轨道上 。 汉唐时期沟通欧亚大陆
的 " 丝绸之路"尽管驼铃悠扬 ,商旅不绝 ,但这并不能改变当 时中国的封
闭性质 自给自足的 自 然经济性质 。 这种主要为社会上层服务的 、
以奢侈品和土特产为主的长途贩运型商业 与 宋以后兴起的主要为黎
民百姓服务的 、以 日 常生活用品(如粮食、布匹 、陶瓷 、茶叶等)和生产资
料(如农具 、煤炭、木材 、土地等)为主的规模型商业不可同 日 而语 。 晚
唐以后 ,经济重心心 由于向 东南方向移动而更加靠近拥有优良海港的沿
海地区 ,为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过渡提供了某种历 史机遇,加之政府对
海外贸易的鼓励 ,我国社会开始脱离 了原先内 陆帝国的运行轨道,出现
" 头枕东南 ,面向海洋" 。
改编 自 张全明 、李文涛《宋史十二讲》
材料 明 中期时 ,郑和下西洋之事因前人转述或记载失真 、变形 ,在
世人认知中 已与史实大相径庭 。例如陆容《菽园杂记》对郑和下西洋航
行次数、航行年代 、随行人员等的描述都与史实有出入 。世人对郑和下
西洋的认识也多有异议,此时黄省曾广泛涉猎古今文献 , 尤其是随郑和
下西洋人员马欢编写的《瀛涯胜览》等 ,如实记载了 郑和下西洋时南海
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如《三佛齐国》生擒陈祖义 、满刺加建碑封
城 、《苏门答刺 国》生擒苏干刺等事 。 这不像同 时代其他人因郑和是刑
余之人而贬低他,反而称赞郑和是不辱君命、智勇双全的航海英雄 。 在
"论曰 "还肯定了 明朝 " 王者无外 ,怀远以德" 、公正平等 " 一 视同仁 " 以及
宽猛相济、恩威并用的对外策略,成为郑和下西洋史实的重要印证与补
充 ,还原了郑和下西洋的原本面貌 。
改编 自 陈丹丹《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的史论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唐以后我国从"头枕三河,面向
西北草原"转向 "头枕东南 ,面向海洋" 的原因 。 (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的史学价
值 。 (8 分)
18 · (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事件 大公报标题及刊登时间
江阴西 门 外某校女生 ,秘密创立 " 立志不 嫁会" ,规定:" 以立志不嫁终身 自 主为 目 的 " " 凡会员 均有劝人立志不嫁之义务 " " 既入本会当不参预人之婚姻事" 《异哉女 学 生 之立 志 不 嫁会》 1917 03 21
湘潭东区某女,因 父母亲意见不合许配给 两户人家 ,结婚时发生 了 抢亲 闹剧 , 上告 县政府 ,但" 官不能决" 《抢亲之大笑话》1917 03 22
常宁曾广厚临死前,仍以遗嘱的形式嘱其 妻廖氏为其守节 《死人令妻守则 》1917 03 23
1917 年 3 月 25 日 的《观剧联姻》载某男女双方 " 交换相片 而定婚 焉"不用 三 媒六证; 10 月 8 日《圣诞节嫁娶忙》; 11 月 2 日《新嫁娘英语演讲》
某棺材店老板娘因其十三岁 的童养媳吴 女" 忽触妇怒,乃 以毒手相向 ,击伤要害 、 并烙其下部周 身 ,几无完肤 。 十 三 日 ,天 将破晓,即告绝命" 《虐 毙 养 媳 之 惨 闻 》 1918 08 29
长沙小西门外某男与 同街某姓女,在无媒 之言 、无父母之命的情况下 自 由 恋爱 , 缔结连理 《 洞 房 香 结 自 由 花 》 1918 10 03
1919 年 3 月 29 日《 自 由嫁人之招贴》载 ,王小凤 ,女 ,年约十八岁 ," 情愿 自 由 出嫁" ,但要求" 一 不作妾 ;二不作婢; 三不作娼 " 。 4 月 27 日 的《公主下嫁挑 夫》更是轰动 一 时的新闻
黄庭辉离婚 1919 年 12 月 22 日 《我对于黄 君庭辉改嫁的感想》; 1920 年 2 月 10 、11 日 连载《黄女士庭辉改 嫁之原因》等
改编 自 宋银桂 、陈海燕《从长沙〈大公报〉(1917 1925)看湖南
近代婚恋状况》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有关湖南近代婚恋状况提出 自 己的
看法,并加以阐述 。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 ,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
晰)(16 分)
★19 · (18 分)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灾难的同时,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明
的碰撞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历史的解读:一 段史话
来自 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 巨大的
影响 。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 。 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 一
次,也是最为惨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 ,其后果十分严重 。 亚洲和
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 。 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
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 。 … … 横跨欧亚大陆的道路由 一 个政权所控
制 ,旅行变得安全了 。
摘编 自 杰弗里 · 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 史地图集》
材料二 历史的透视:两幅版画
如何看待拿破仑是法国历 史始终绕不过去的 一 个话题 。他的形
象一 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派别不同 ,给出的解释也不 同 。 这两
幅版画创作于 1814 年 ,版画 一 中拿破仑被动物化成 一 头野心心勃勃的
狮子 ,保王党人揭露其真面 目 ,为将他合法消灭铺路 。 版画二 中拿破
仑正在给罗马王(拿破仑儿子)吹泡泡(最大的泡泡写着伟大的帝国
其他泡泡上写着荷兰 、西班牙 、那不勒斯、罗马 、波兰等) 。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该事件对世界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 (8 分)
(2)你怎么看待拿破仑? 请选择任一版画或自选一个角度,并运用具
体史实,写一 则历史短文,予以论述,题目 自拟 。 (要求:观点明
确 ,史实准确 ,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