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3.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学习目标
1.通过绘画,了解白描手法,体会本篇元曲的独特之处。
2.反复诵读,体会情景交融,结合背景,理解游子悲秋情怀,探索游子的心声。
3.逆向创写,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意象。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白描手法,学习品曲的方法。(检测学习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感受作者情感。(检测学习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逆向创写,领略意象传情达意的妙用。(检测学习目标3)
资源与建设
《天净沙·秋思》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写景诗文,而这首元曲又属于一个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作品,是古典诗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引导学生鉴赏这篇佳作,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有着明显的帮助。
学习过程
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只有13个字“大都人,号东篱老,江浙省务提举。”但他在文学史上却有着不菲的成就,他被称为曲状元,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齐名元曲四大家。他自嘲本是西风瘦马,中原一布衣,他是谁呢?(齐声答)对,他就是元代著名戏剧作家,散曲作家马致远,他的曲唱响了数百年,也谱写了他的一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越调小令《天净沙 秋思》,感受这位飘零二十余载的元代大文豪马致远。
学习任务一
朗读入境,以笔为画
活动1:
朗读这首小令,头脑里形成画面,抓住意象特点将所感画面简单勾画出来。
活动2:
小组交流品评画作,了解美术上的白描手法,引入诗歌创作中的白描手法。
明确:
用简单线条勾勒形象的绘画方式叫做白描,是国画的一种,而白描也是一种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就像这首曲,没有过多的烘托,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只是将一些带有修饰语的名词叠加而成,使一首曲构成了一幅意境悠远的画,这就是白描的独到之处。
学习任务二
叠加意象,情景交融
活动1:
通过朗读和绘画,找到小令中的10个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人往往借助意象描写景物传递情感,意象不同,营造的意境不同,传递的情感也不同,通过意象的特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夕阳西下,将所有苍凉都笼罩其中,这不仅是自然之景,更是作者心中之景,水到渠成的引出全曲的抒情主人公:断肠人,这样一个游子要去向何方呢?也许只能是浪迹天涯,全曲无一秋字,缺秋意正浓,无一思字,却思绪万千,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大悲无声的内心世界,可谓是景由心生,情景交融。难怪元代文学家周德清会评这首小令为“秋思之祖”。
活动2:
小组探究,这首小令仅仅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吗?结合背景资料,再一次走进小令,挖掘情感。
明确:
景由心生,正如马致远的自嘲,他就是西风中踽踽独行的一匹瘦马,而那西风正是他生活的悲凉凄苦的时代,使得满怀雄心壮志的才子只能孤独的慨叹“登楼意,恨无上天梯”,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哀,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学习任务三
逆向创写,表情达意
活动1:
老师逆向创写,为马致远圆梦。
天净沙·春意
暖风垂柳芳草,绿瓦红墙廊道,
宫花锦缎长袍。艳阳含笑,
状元郎在今朝。
明确:
这首小令想表达一种功成名就的喜悦之情,所以选取明丽温馨的意象。
活动2:
效仿《天净沙·秋思》的白描手法,结合自己现在的生活,选择恰当的意象,仿照本曲,尝试作一首小令,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苛求格律哦!
示例1
天净沙·春意
柔风细柳蝶花,菡萏浮叶游蛙,小桥碎石叠瓦。红日初升,万物尽显芳华。
示例2:
天净沙·夏忆
碧水蓝天云烟,野径芳草呢喃,芙蕖翠柳鸣蝉。曦光微映,夏日尤念人间。
检测与作业
1. 背诵这首小令。
2. 完成创写作业。
学后反思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了解了白描手法?
2. 在朗读过程中,是否抓住意象特点,感受情景交融,深刻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3. 在创写作业中,是否学会了意象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