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步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1.(2021高一上·吉林期末)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气 78.08 75.52
氧气 20.94 23.15
氩气 0.93 1.28
二氧化碳 0.03(变动) 0.05
(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
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
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
D.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太阳辐射
【答案】(1)C
(2)B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
【解析】【分析】(1)本替考率大气的构成及作用,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增加大气的热量,使气温升高,A正确;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B正确;干洁空气中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中,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错误;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C。(2)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干洁空气主要分布在对流层,A错误;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B正确;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C错误;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对流层,因为其主要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青藏高原地区的对流层比相同高度的其它地区温度明显高,就是因为它提高了地面辐射的位置。对流层随高度变化的普遍规律: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由于气温的这种变化,故形成空气对流运动强烈的特点。平流层,则因离地面远,地面辐射对其影响可忽略,其热量来自臭氧吸收的太阳紫外辐射。所以下冷上热,大气以水平流动为主。
2.(2020高一上·大连期末)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2~27千米的高空,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2)大气垂直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天气现象多发,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B.平流层存在着电离层,可以反射有线电波
C.臭氧可以吸收红外线,减少皮肤癌等疾病
D.高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
【答案】(1)B
(2)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故B正确,A、C、D错误。(2)对流层集中了3/4的水汽与杂质,空气对流作用显著,天气现象多发;对流层位于大气的底层,下界为地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A正确。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B错误。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而不是红外线,C错误。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3.(2020高一上·永济月考)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极地地区
(2)假设探空气球从地面飞升至100km,则其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答案】(1)A
(2)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赤道附近地区相对于中、高纬度和极地地区,终年受热多,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对流最旺盛,因此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赤道地区上升最快。故答案为:A。(2)探空气球从地面飞升至100km的高空,需要依次经过地球大气的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平流层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先下降后增加。故答案为:D。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4.(2020高一上·界首月考) 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在距离地面1000千米的预定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 )
A.对流层 大气上界 高层大气
B.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C.对流层 高层大气 平流层
D.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虹云工程”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 )
A.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B.对流现象显著,多云雨现象
C.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D.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
【答案】(1)D
(2)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大气的垂直分层:0-12km(平均)对流层,12km-50km平流层,50km以上高层大气,因此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D正确。故答案为:D。(2)材料提到该卫星在距离地面1000千米的预定轨道上,因此该卫星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电离层在高层大气中,可以反射无线电波,A正确。对流现象出现在对流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C错误。气流平稳,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是平流层的特点,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5.(2019高一上·天津月考)大气成分中,强烈吸收紫外线的是( )
A.N2 B.水汽 C.CO2 D.O3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成分中,强烈吸收紫外线的是臭氧(O3),故D正确。
【点评】臭氧可用于净化空气,漂白饮用水,杀菌,处理工业废物和作为漂白剂。 在夏季,由于工业和汽车废气的影响,尤其在大城市周围农林地区在地表臭氧会形成和聚集。地表臭氧对人体,尤其是对眼睛,呼吸道等有侵蚀和损害作用。地表臭氧也对农作物或森林有害。
6.(2019高一上·天津月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②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③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④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它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④正确;生物体组成的最基本元素是碳元素,而不是二氧化碳;氧和氮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①③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二氧化碳是一种在常温下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CO ,式量44.01,碳氧化物之一,俗名碳酸气,也称碳酸酐或碳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溶于水(1体积H O可溶解1体积CO ),并生成碳酸。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干冰升华吸热,液化空气中的水蒸气)。
7.(2013高一上·济南月考)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A、平流层的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符合题意.B、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故不符合题意.C、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故不符合题意.D、平流层中几乎不存在水汽与固体杂质,故无云雨雾电等天气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1)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流层为垂直运动为主.(2)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对流层相反.(3)平流层中大量的臭氧可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增加.(4)平流层中几乎不存在水汽与固体杂质,故无云雨雾电等天气现象.
(2020高一上·顺德期中)民航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面往往会留下一个长“尾巴”(即飞机尾迹,又叫飞行云),有时这个“尾巴”又细又长且在天空长时间停留,有时又会很短且很快消失。民航航线的位置和高度一般是固定的。下图示意民航客机飞行时留下的“尾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民航客机水平飞行时,其所在大气层的特点是( )
A.氧气含量高,空气对流作用强
B.空气强烈上升,节省飞行燃料
C.大气稳定,利于飞机安全飞行
D.臭氧含量高,利于燃料充分燃烧
9.民航客机在高空飞行时留下的飞机尾迹是( )
A.飞机尾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
B.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把天空的云划成了条痕状
C.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气体
D.飞机在飞行时为了美观有意排出的烟雾
【答案】8.C
9.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8.民航客机水平飞行时应位于大气层中的平流层,平流层空气平流运动,大气稳定,有利于飞机安全飞行,C正确;平流层氧气含量低,空气对流运动弱,AB错;平流层臭氧含量高,但臭氧含量高与燃料充分燃烧关系不大,D错。故答案为:C。
9.飞行轨迹又叫飞行云,云的本质是小水滴,飞机尾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而形成的小水滴,并不是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气体,更不是飞机为了美观而有意排出的烟雾,A正确,CD错;读图可知,该图中云层很少,但在飞机的尾部形成飞行云,因此并不是飞机把天空中的云划成了条痕状,B错。故答案为:A。
10.(2019高一上·伊春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对流运动显著
B.对流层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
C.对流层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高层大气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A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B符合题意;C.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而不是平流层,C不符合意;
D.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而不是平流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
(2021高一上·梧州期末)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
A.平流层 B.臭氧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12.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②机内温度过低③飞机颠簸强烈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1.C
12.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11.材料指出,“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因此该高度位于对流层,故答案为:C。
12.由于飞机内气压高,高空气压低,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挡风玻璃会向外脱落,故机长不会被风挡玻璃砸伤,故①错误。当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时为9800米的高空,飞机内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机内温度过低是机长迫降是面临的困难,故②正确。挡风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可知,飞机颠簸强烈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故③正确;太阳辐射强对飞机的迫降影响不大,不会导致飞机迫降,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②③,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3.(2021高一上·长白月考)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相应大气层的名称:A是 层;B是 层;C是 层。
(2)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搭乘气球升至约39千米的高空。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方位于大气的 层。在该层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的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3)该图反映的是 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
(4)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① ; ② 。
(5)C层中有 层, 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 层、 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7)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 。
【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平流;随高度下降而气温降低;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3)中;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
(4)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显著
(5)电离;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波
(6)对流;平流
(7)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的密度逐渐变小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B、C自下而上,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
(2) 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方在39千米的高空,位于B层,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所以在该层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随高度下降而降低, 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3) 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为17~18千米,中纬为10~12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该地为中纬度。
(4)A层为对流层,整个大气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5)C层是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但会受到太阳活动(耀斑)的影响而减弱甚至中断。
(6)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7) A→B→C高度增加,大气密度减小。
故答案为:(1)1、对流层2、平流层3、高层大气(2)1、平流2、随高度下降而气温降低3、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3)1、中2、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4)1、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2、空气对流显著(5)1、电离2、太阳活动(耀斑)3、无线电波(6)1、对流2、平流(7)1、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的密度逐渐变小 。
【点评】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可达17~18千米;中纬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平均高度为12千米。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14.(2019高一上·兰州期中)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完成下列问题。
(1)A是 层,它的直接热源是 ,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
(2)B是 层,该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
(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 (填名称)。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该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
(4)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存在 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且该层空气密度 (很小/很大)。
【答案】(1)对流;地面;降低
(2)平流;水平;升高
(3)对流层;对流
(4)电离;很小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A层位于地表以上,高度12千米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层是对流层,它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离地面越远(即高度升高),获取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降低。(2)图中显示,B层位于高度12千米以上,50千米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层是平流层,图中显示,该大气层向上气温升高,不易产生对流,因此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该层中含有大量臭氧,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因此该层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3)因为大气具有重力,因此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图中显示,对流层温度的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导致冷的空气在上,热的空气在下,容易产生对流,决定了该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激励而出现电离现象,从而存在电离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因受重力影响,空气主要集中于近地面,高层大气离地面远,空气密度很小。
【点评】按热状态特征 ,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和 外层(又称外逸层或逃逸层)。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15.(2019高一上·辽宁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若D表示太阳内部A、B、C代表太阳大气。则A为 层, B为 层,C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太阳活动的周期都是 年。
(2)若A,B,C,D表示地下沉积岩层,则岩石地质年代最古老的是 。
(3)恐龙繁盛时期为(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若该图为地球内部圈层,A为地壳,C、D分别为外核和内核。则B为 ,B、C的分界为 界面,当地震波由B传播到C时,横波 。
(5)若D表示地球表面A,B,C代表地球大气。则C为 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B为 层,风云等天气现象在 层,A有 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信号。
【答案】(1)日冕;色球;黑子;11
(2)D
(3)C
(4)地幔;古登堡;消失
(5)对流;降低;平流;C;电离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太阳的大气层构成,由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依次对应A、B、C,其中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黑子,根据观测得到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2)本题考查沉积岩层的特征,沉积岩越往下,年龄越老,时间越长,则A、B、C、D中地质年代最古老的是 D 。(3)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在三叠纪出现并开始发展的恐龙已迅速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主要处于中生代时期,故答案为:C。(4)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结合所学知识直接进行判断,地球的内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为地核(内核和外核)、地幔、地壳;其中地核(内核和外核)之间地幔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之间为莫霍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因此有地幔至地核,横波消失。(5)本题考查地球的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大气层由下到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C层为对流层,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B为平流层。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层为高层大气。能反射无线电短波信号。
【点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速度比纵波慢。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步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1.(2021高一上·吉林期末)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气 78.08 75.52
氧气 20.94 23.15
氩气 0.93 1.28
二氧化碳 0.03(变动) 0.05
(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
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
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
D.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太阳辐射
2.(2020高一上·大连期末)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2~27千米的高空,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2)大气垂直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天气现象多发,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B.平流层存在着电离层,可以反射有线电波
C.臭氧可以吸收红外线,减少皮肤癌等疾病
D.高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
3.(2020高一上·永济月考)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极地地区
(2)假设探空气球从地面飞升至100km,则其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4.(2020高一上·界首月考) 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在距离地面1000千米的预定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 )
A.对流层 大气上界 高层大气
B.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C.对流层 高层大气 平流层
D.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虹云工程”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 )
A.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B.对流现象显著,多云雨现象
C.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D.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
5.(2019高一上·天津月考)大气成分中,强烈吸收紫外线的是( )
A.N2 B.水汽 C.CO2 D.O3
6.(2019高一上·天津月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②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③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④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2013高一上·济南月考)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020高一上·顺德期中)民航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面往往会留下一个长“尾巴”(即飞机尾迹,又叫飞行云),有时这个“尾巴”又细又长且在天空长时间停留,有时又会很短且很快消失。民航航线的位置和高度一般是固定的。下图示意民航客机飞行时留下的“尾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民航客机水平飞行时,其所在大气层的特点是( )
A.氧气含量高,空气对流作用强
B.空气强烈上升,节省飞行燃料
C.大气稳定,利于飞机安全飞行
D.臭氧含量高,利于燃料充分燃烧
9.民航客机在高空飞行时留下的飞机尾迹是( )
A.飞机尾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
B.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把天空的云划成了条痕状
C.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气体
D.飞机在飞行时为了美观有意排出的烟雾
10.(2019高一上·伊春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对流运动显著
B.对流层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
C.对流层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高层大气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2021高一上·梧州期末)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
A.平流层 B.臭氧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12.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②机内温度过低③飞机颠簸强烈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综合题
13.(2021高一上·长白月考)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相应大气层的名称:A是 层;B是 层;C是 层。
(2)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搭乘气球升至约39千米的高空。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方位于大气的 层。在该层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的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3)该图反映的是 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
(4)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① ; ② 。
(5)C层中有 层, 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 层、 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7)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 。
14.(2019高一上·兰州期中)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完成下列问题。
(1)A是 层,它的直接热源是 ,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
(2)B是 层,该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
(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 (填名称)。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该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
(4)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存在 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且该层空气密度 (很小/很大)。
15.(2019高一上·辽宁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若D表示太阳内部A、B、C代表太阳大气。则A为 层, B为 层,C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太阳活动的周期都是 年。
(2)若A,B,C,D表示地下沉积岩层,则岩石地质年代最古老的是 。
(3)恐龙繁盛时期为(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若该图为地球内部圈层,A为地壳,C、D分别为外核和内核。则B为 ,B、C的分界为 界面,当地震波由B传播到C时,横波 。
(5)若D表示地球表面A,B,C代表地球大气。则C为 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B为 层,风云等天气现象在 层,A有 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信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B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
【解析】【分析】(1)本替考率大气的构成及作用,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增加大气的热量,使气温升高,A正确;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B正确;干洁空气中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中,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错误;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C。(2)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干洁空气主要分布在对流层,A错误;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B正确;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C错误;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对流层,因为其主要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青藏高原地区的对流层比相同高度的其它地区温度明显高,就是因为它提高了地面辐射的位置。对流层随高度变化的普遍规律: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由于气温的这种变化,故形成空气对流运动强烈的特点。平流层,则因离地面远,地面辐射对其影响可忽略,其热量来自臭氧吸收的太阳紫外辐射。所以下冷上热,大气以水平流动为主。
2.【答案】(1)B
(2)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故B正确,A、C、D错误。(2)对流层集中了3/4的水汽与杂质,空气对流作用显著,天气现象多发;对流层位于大气的底层,下界为地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A正确。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B错误。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而不是红外线,C错误。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3.【答案】(1)A
(2)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赤道附近地区相对于中、高纬度和极地地区,终年受热多,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对流最旺盛,因此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赤道地区上升最快。故答案为:A。(2)探空气球从地面飞升至100km的高空,需要依次经过地球大气的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平流层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先下降后增加。故答案为:D。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4.【答案】(1)D
(2)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大气的垂直分层:0-12km(平均)对流层,12km-50km平流层,50km以上高层大气,因此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D正确。故答案为:D。(2)材料提到该卫星在距离地面1000千米的预定轨道上,因此该卫星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电离层在高层大气中,可以反射无线电波,A正确。对流现象出现在对流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C错误。气流平稳,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是平流层的特点,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5.【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成分中,强烈吸收紫外线的是臭氧(O3),故D正确。
【点评】臭氧可用于净化空气,漂白饮用水,杀菌,处理工业废物和作为漂白剂。 在夏季,由于工业和汽车废气的影响,尤其在大城市周围农林地区在地表臭氧会形成和聚集。地表臭氧对人体,尤其是对眼睛,呼吸道等有侵蚀和损害作用。地表臭氧也对农作物或森林有害。
6.【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它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④正确;生物体组成的最基本元素是碳元素,而不是二氧化碳;氧和氮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①③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二氧化碳是一种在常温下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CO ,式量44.01,碳氧化物之一,俗名碳酸气,也称碳酸酐或碳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溶于水(1体积H O可溶解1体积CO ),并生成碳酸。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干冰升华吸热,液化空气中的水蒸气)。
7.【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A、平流层的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符合题意.B、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故不符合题意.C、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故不符合题意.D、平流层中几乎不存在水汽与固体杂质,故无云雨雾电等天气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1)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流层为垂直运动为主.(2)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对流层相反.(3)平流层中大量的臭氧可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增加.(4)平流层中几乎不存在水汽与固体杂质,故无云雨雾电等天气现象.
【答案】8.C
9.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8.民航客机水平飞行时应位于大气层中的平流层,平流层空气平流运动,大气稳定,有利于飞机安全飞行,C正确;平流层氧气含量低,空气对流运动弱,AB错;平流层臭氧含量高,但臭氧含量高与燃料充分燃烧关系不大,D错。故答案为:C。
9.飞行轨迹又叫飞行云,云的本质是小水滴,飞机尾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而形成的小水滴,并不是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气体,更不是飞机为了美观而有意排出的烟雾,A正确,CD错;读图可知,该图中云层很少,但在飞机的尾部形成飞行云,因此并不是飞机把天空中的云划成了条痕状,B错。故答案为:A。
10.【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A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B符合题意;C.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而不是平流层,C不符合意;
D.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而不是平流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
【答案】11.C
12.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11.材料指出,“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因此该高度位于对流层,故答案为:C。
12.由于飞机内气压高,高空气压低,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挡风玻璃会向外脱落,故机长不会被风挡玻璃砸伤,故①错误。当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时为9800米的高空,飞机内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机内温度过低是机长迫降是面临的困难,故②正确。挡风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可知,飞机颠簸强烈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故③正确;太阳辐射强对飞机的迫降影响不大,不会导致飞机迫降,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②③,故答案为:B。
13.【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平流;随高度下降而气温降低;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3)中;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
(4)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显著
(5)电离;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波
(6)对流;平流
(7)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的密度逐渐变小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B、C自下而上,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
(2) 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方在39千米的高空,位于B层,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所以在该层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随高度下降而降低, 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3) 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为17~18千米,中纬为10~12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该地为中纬度。
(4)A层为对流层,整个大气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5)C层是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但会受到太阳活动(耀斑)的影响而减弱甚至中断。
(6)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7) A→B→C高度增加,大气密度减小。
故答案为:(1)1、对流层2、平流层3、高层大气(2)1、平流2、随高度下降而气温降低3、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3)1、中2、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4)1、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2、空气对流显著(5)1、电离2、太阳活动(耀斑)3、无线电波(6)1、对流2、平流(7)1、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的密度逐渐变小 。
【点评】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可达17~18千米;中纬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平均高度为12千米。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14.【答案】(1)对流;地面;降低
(2)平流;水平;升高
(3)对流层;对流
(4)电离;很小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A层位于地表以上,高度12千米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层是对流层,它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离地面越远(即高度升高),获取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降低。(2)图中显示,B层位于高度12千米以上,50千米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层是平流层,图中显示,该大气层向上气温升高,不易产生对流,因此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该层中含有大量臭氧,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因此该层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3)因为大气具有重力,因此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图中显示,对流层温度的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导致冷的空气在上,热的空气在下,容易产生对流,决定了该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激励而出现电离现象,从而存在电离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因受重力影响,空气主要集中于近地面,高层大气离地面远,空气密度很小。
【点评】按热状态特征 ,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和 外层(又称外逸层或逃逸层)。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15.【答案】(1)日冕;色球;黑子;11
(2)D
(3)C
(4)地幔;古登堡;消失
(5)对流;降低;平流;C;电离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太阳的大气层构成,由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依次对应A、B、C,其中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黑子,根据观测得到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2)本题考查沉积岩层的特征,沉积岩越往下,年龄越老,时间越长,则A、B、C、D中地质年代最古老的是 D 。(3)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在三叠纪出现并开始发展的恐龙已迅速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主要处于中生代时期,故答案为:C。(4)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结合所学知识直接进行判断,地球的内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为地核(内核和外核)、地幔、地壳;其中地核(内核和外核)之间地幔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之间为莫霍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因此有地幔至地核,横波消失。(5)本题考查地球的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大气层由下到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C层为对流层,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B为平流层。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层为高层大气。能反射无线电短波信号。
【点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速度比纵波慢。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