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步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上·安徽月考)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8633航班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在成都空管区域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脱落,之后成功迫降。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
A.臭氧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2.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所在大气分层的特点是( )
A.以对流运动为主 B.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全部
C.以平流运动为主 D.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3.风挡玻璃脱落后机长面临的主要困难可能有( )
①玻璃被吹进机舱 ②机舱内温度过低 ③飞机颠簸强烈 ④紫外线辐射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C
2.A
3.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水平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厚: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薄: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1.由材料可知,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0-12千米,因此该高度位于对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所在大气分层为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旺盛,以对流运动为主,A正确,C错误;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的大部分质量,B错误;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D错误;故答案为:A。
3.由于飞机舱内气压高,高空气压低,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挡风玻璃会向外脱落,①不符合;当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时为9800米的高空,飞机内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机舱内温度过低是机长迫降所面临的困难,②符合;挡风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为飞机迫降造成巨大的困难,③符合;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对飞机的影响不大,短时间内对舱内人员影响也不大,不会影响飞机迫降,④不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现代地球大气是距今3.5亿年前才逐渐形成的,它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影响巨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是生物体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成分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5.下列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连线,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 B.氧气——温室效应
C.臭氧——吸收紫外线 D.水汽和尘埃——成云致雨
【答案】4.B
5.B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
【解析】【点评】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成分 占大气体积 作用
干洁空气 氮气 78%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21%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很少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 很少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 很少,因时因地而异 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4.根据干结空气的各成分组成,氮气体积分数为78%,氧气体积分数为21%,氮气是地球上生物体基本成分,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5.根据大气各成分的作用可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一种温室气体;氧气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的物质,并参与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所示大气垂直分层可能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7.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它们几乎全部集中在( )
A.A层 B.B层 C.C层 D.A层和B层
8.关于图中各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B.B层无云雨天气,适合航空飞行
C.C层大气密度为各层中最大
D.C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伞”
【答案】6.B
7.A
8.B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
1.对流层大气的特点: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层高度就低。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平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②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
3.高层大气主要特征:空气稀薄;有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先降低后增高。
6.根据不同纬度对流层的高度,低纬度地球对流层高度为17—18千米,中纬度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为8—9千米。图中信息显示该地区的对流层高度11千米,故该地应该位于中纬度地区,可能处于北温带,不可能处于热带、北寒带和南寒带。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7.根据大气各层的特点可知,几乎全部水汽和杂质都集中分布在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很少。图中信息显示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根据上题的分析,A为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B为平流层,平流层含有臭氧层,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平流层中水汽和杂质很少,没有云雨天气,天气晴朗,适合航空飞行,C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小,是各层中密度最小的,在6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传输具有重要意义。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六安期中)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在美国墨西哥州罗斯维尔地区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开始起跳的位置位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10.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降落到地表的过程中,大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直上升 D.-直下降
11.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自由落体过程中,他面临的威胁有( )
①低温②高压③强辐射④缺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9.B
10.B
11.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水平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厚: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薄: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9.根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可知,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对流层顶----50千米高空为平流层,根据材料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开始起跳的位置距离地表39千米,处于平流层中,故B正确,ACD错。
10.对流层中,大气的温度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因此,他在降落过程中,从39千米到地表,大气温度先降低,后上升,故B正确,ACD错。
11.根据大气垂直方向气温变化,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在下落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下降,气温先降低,进入对流层后,气温逐渐升高,但大部分时间气温都在0 以下,处于低温状态,故①正确,近地面空气密度大,气压较高,随着海拔升高,空气密度越来越低,气压逐渐降低,在平流层气压低,因此,在他下降的过程中气压低,故②错,平流层中空气密度很小,没有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透明度高,处于强辐射下,故③正确,在平流层和对流层上部空气密度很小,氧气也很稀薄,他下降的过程中面临缺氧的威胁,故④正确,本题选C。
12.(2020高一上·如皋月考) 2019年热播电影《中国机长》再现了川航3U8633(重庆拉萨)飞行中的惊险一幕。该航班飞机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狂风呼啸、温度骤降。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川航3U8633飞行轨迹及所经部分区域地貌图”,完成下列小题。
(1)拉萨太阳辐射能丰富,因为拉萨( )
A.纬度高 B.地势高
C.阴天多 D.地面反射率大
(2)万米高空温度较低,是因为空气稀薄吸收的( )
A.①少 B.②少 C.③少 D.④少
(3)飞机返回途中出现剧烈颠簸,主要是因为飞机处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答案】(1)B
(2)D
(3)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能丰富,B对。拉萨位于北纬30°附近,纬度较低,A错。晴天较多,C错。地面反射率大,地表获得太阳辐射越少,D错。故答案为:B。(2)对流层大气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海拔较高处气温低,是由于稀薄的空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故答案为:D。(3)对流层中由于大气下部热,上部冷,对流现象显著,导致飞机剧烈颠簸,A对。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B错。高层大气和电离层在距离地表50千米以上,民航飞机不能升高到那么高高度,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020高一上·江苏月考)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
A.平流层上层 B.平流层中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14.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 ②机内温度过低
③飞机颠簸强烈 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3.C
14.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
13.由材料信息可知飞机的挡风玻璃在脱落时飞机是在9800米的高空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因此可知该高度属于对流层,因此可知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对流层的,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选C项。
14.“被风挡玻璃砸伤”几乎不是机长迫降面临的困难,①错误;当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时为9800米的高空,飞机内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机内温度过低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②正确;挡风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得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可知飞机颠簸强烈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③正确;太阳辐射强和飞机的迫降没有关系,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项。
15.(2019高一上·宁波期中) 2019年6月5日,我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上发射平台,将“捕风一号”等7颗卫星成功送入离地600千米的预定轨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陆地比,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的优势有( )
①发射点选择更灵活②发射平台更稳固③火箭航落区更安全④物资补给更充分⑤设备运输条件更优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2)“捕风一号”运行轨道位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行星际空间
【答案】(1)A
(2)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海上发射平台可以移动,因此发射点选择更灵活,①符合题意。海上发射平台漂浮在海洋上,与陆地比,发射平台不太稳固,②不符合题意。海上发射,火箭残骸会落在海洋中,海上无居民,因此火箭航落区更安全,③符合题意。海上发射的物资补给不与陆地方便,④不符合题意。轮船运输量大,可以整体运输,因此设备运输条件更优,⑤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2)材料信息表明,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捕风一号”等7颗卫星成功送入离地600千米的预定轨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大气层的对流层平均高度仅12千米、平流层顶平均高度约55千米,因此“捕风一号”运行轨道不可能位于对流层和平流层,排除A、B。地球大气上界高度在2000~3000千米(物理上界约1200千米),因此“捕风一号”运行轨道不可能位于行星际空间,排除D。高层大气位于离地表55千米至大气上界,因此“捕风一号”运行轨道位于高层大气,选项C符合题意。
【点评】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上·台州期中)以下均为关于地球的大气层,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由 、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下图为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示意中的大气垂直分层属于( )
A.电离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层
(2)②层根据气温分布特征,最可能导致大气运动以 (填对流或平流作用)为主。①层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②层大气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 B.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
C.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D.②层大气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3)张华住在某重工业城市,他习惯在清晨的林荫道上跑步。下列3张图显示张华所在城市林荫道上大气相关状况,请根据这3张图,判断他选择的锻炼时间是否科学 ?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干洁空气;C
(2)平流作用;D
(3)不科学;理由:清晨存在大气逆温层,对流运动弱;城市空气中水汽、尘埃和其它污染物不易向高层扩散,大气污染浓度较高;同时日出前绿色植物以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主,造成清晨林荫道上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图片,图示大气层的厚度是10km,位于对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结合图中可知,②层气温下低上高,因此不会出现垂直运动,而是水平运动;①层为对流层,②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水平运动会阻碍对流层的对流上升,影响污染物的扩散,D正确;②层大气不会阻挡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A错误;水汽含量较高对于污染没有影响,B错误;人类活动只是排放的源头,并不是含量高的原因,C错误。故答案为:D。
(3)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逆温现象一般发生在大气的近地面层,这时大气层的稳定性特别强,对大气的垂直运动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近地面大气的逆温多由于热力条件而形成,其中以辐射逆温为主,早上大气污染物质浓度较高,日出前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以释放二氧化碳为主,造成清晨林荫道上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不科学。
【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17.(2022高一上·哈尔滨期末)下图左为大气垂直分层图,下图右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1)图左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 。
(2)图左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填文字),主要原因是 。
(3)图右中①表示 辐射,④表示 辐射。
(4)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 )(读图右选择填空)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1)对流;地面;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平流;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3)太阳;大气逆
(4)D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图中①是对流层,②是平流层,③是高层大气;由所学知识可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人类生活所在的①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平流层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利于飞机飞行,所以利于高空飞行的是②平流层。
(3)右图中,①从太阳射向地球,表示太阳辐射。④从大气射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
(4)右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低碳生活,是指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减少,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少了,可使大气逆辐射④减弱,D正确。温室气体的减少对①太阳辐射没有影响,A错误。温室气体的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②大气辐射减少,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地面温度高,地面辐射强;与温室气体的减少关系不大,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 (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4)低碳生活,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少,相当于云雾减少,可使大气逆辐射减少。
18.(2020高一上·天津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为了满足中国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建设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轨道高度为836.4千米,目前由三颗卫星组成(FY-3A卫星、FY-3B卫星、FY-3C卫星)。
(1)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位于地球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写名称)。在这一层,带电高能粒子被地磁场导引后与大气中的原子发生碰撞而发光,这种现象多出现在两极上空,我们称之为 。
(2)乙层中的 可以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以下对于甲层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一般高度每上升100m,平均气温就上升0.6℃
C.基本上没有天气变化
D.与人类进行的短波通信关系密切
(4)乙层较适宜高空飞行,其原因主要有哪些?
(5)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与机能至关重要,许多运动员都要去高原进行训练,主要是因为高原上( )
A.气候凉爽,适宜训练 B.有适当的缺氧条件
C.太阳辐射强 D.运动员的训练会更加刻苦
【答案】(1)高层大气;极光
(2)臭氧(层)
(3)A
(4)天气晴朗:水汽杂质少,大气能见度高;气流平稳。
(5)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轨道高度为836.4千米,位于地球大气垂直分层中的高层大气,在两极上空的高层大气中,高能带电粒子被地磁场导引后与大气中的原子发生碰撞而产生美丽的极光。
(2)读图可知,甲层为地球大气层的最底层,为对流层,乙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为平流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可以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读图可知,甲层为地球大气层的最底层,为对流层,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A正确。一般高度每上升100m,平均气温就下降0.6℃,B错误。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天气多变,C错误。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与人类进行的短波通信关系密切,D错误。故答案为:A。
(4)读图可知,乙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水汽杂质少,大气能见度高;有利于高空飞行。
(5)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与机能至关重要,运动员要去高原进行训练,主要是因为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有适当的缺氧条件,B正确。气候凉爽、太阳辐射强均不是主要原因,AC错误。运动员训练刻苦程度与个人因素有关,与高原无关,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对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5℃。其原因是太阳辐射首先主要加热地面,再由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愈近地面的空气受热愈多,气温愈高,远离地面则气温逐渐降低。②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地面性质不同,因而受热不均。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从而产生空气对流运动。对流运动使高层和低层空气得以交换,促进热量和水分传输,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③天气的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
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为平流层。其主要特征:①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平流层的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大约在20公里以上,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②垂直气流显著减弱。平流层中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空气垂直混合明显减弱,整个平流层比较平稳。③水汽、尘埃含量极少。由于水汽、尘埃含量少,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在这一层很少见。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步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上·安徽月考)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8633航班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在成都空管区域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脱落,之后成功迫降。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
A.臭氧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2.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所在大气分层的特点是( )
A.以对流运动为主 B.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全部
C.以平流运动为主 D.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3.风挡玻璃脱落后机长面临的主要困难可能有( )
①玻璃被吹进机舱 ②机舱内温度过低 ③飞机颠簸强烈 ④紫外线辐射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现代地球大气是距今3.5亿年前才逐渐形成的,它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影响巨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是生物体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成分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5.下列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连线,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 B.氧气——温室效应
C.臭氧——吸收紫外线 D.水汽和尘埃——成云致雨
(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所示大气垂直分层可能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7.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它们几乎全部集中在( )
A.A层 B.B层 C.C层 D.A层和B层
8.关于图中各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B.B层无云雨天气,适合航空飞行
C.C层大气密度为各层中最大
D.C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伞”
(2021高一上·六安期中)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在美国墨西哥州罗斯维尔地区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开始起跳的位置位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10.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降落到地表的过程中,大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直上升 D.-直下降
11.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自由落体过程中,他面临的威胁有( )
①低温②高压③强辐射④缺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0高一上·如皋月考) 2019年热播电影《中国机长》再现了川航3U8633(重庆拉萨)飞行中的惊险一幕。该航班飞机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狂风呼啸、温度骤降。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川航3U8633飞行轨迹及所经部分区域地貌图”,完成下列小题。
(1)拉萨太阳辐射能丰富,因为拉萨( )
A.纬度高 B.地势高
C.阴天多 D.地面反射率大
(2)万米高空温度较低,是因为空气稀薄吸收的( )
A.①少 B.②少 C.③少 D.④少
(3)飞机返回途中出现剧烈颠簸,主要是因为飞机处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2020高一上·江苏月考)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
A.平流层上层 B.平流层中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14.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 ②机内温度过低
③飞机颠簸强烈 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2019高一上·宁波期中) 2019年6月5日,我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上发射平台,将“捕风一号”等7颗卫星成功送入离地600千米的预定轨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陆地比,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的优势有( )
①发射点选择更灵活②发射平台更稳固③火箭航落区更安全④物资补给更充分⑤设备运输条件更优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2)“捕风一号”运行轨道位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行星际空间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上·台州期中)以下均为关于地球的大气层,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由 、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下图为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示意中的大气垂直分层属于( )
A.电离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层
(2)②层根据气温分布特征,最可能导致大气运动以 (填对流或平流作用)为主。①层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②层大气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 B.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
C.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D.②层大气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3)张华住在某重工业城市,他习惯在清晨的林荫道上跑步。下列3张图显示张华所在城市林荫道上大气相关状况,请根据这3张图,判断他选择的锻炼时间是否科学 ?并说明理由 。
17.(2022高一上·哈尔滨期末)下图左为大气垂直分层图,下图右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1)图左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 。
(2)图左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填文字),主要原因是 。
(3)图右中①表示 辐射,④表示 辐射。
(4)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 )(读图右选择填空)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18.(2020高一上·天津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为了满足中国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建设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轨道高度为836.4千米,目前由三颗卫星组成(FY-3A卫星、FY-3B卫星、FY-3C卫星)。
(1)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位于地球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写名称)。在这一层,带电高能粒子被地磁场导引后与大气中的原子发生碰撞而发光,这种现象多出现在两极上空,我们称之为 。
(2)乙层中的 可以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以下对于甲层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一般高度每上升100m,平均气温就上升0.6℃
C.基本上没有天气变化
D.与人类进行的短波通信关系密切
(4)乙层较适宜高空飞行,其原因主要有哪些?
(5)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与机能至关重要,许多运动员都要去高原进行训练,主要是因为高原上( )
A.气候凉爽,适宜训练 B.有适当的缺氧条件
C.太阳辐射强 D.运动员的训练会更加刻苦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3.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水平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厚: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薄: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1.由材料可知,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0-12千米,因此该高度位于对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所在大气分层为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旺盛,以对流运动为主,A正确,C错误;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的大部分质量,B错误;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D错误;故答案为:A。
3.由于飞机舱内气压高,高空气压低,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挡风玻璃会向外脱落,①不符合;当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时为9800米的高空,飞机内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机舱内温度过低是机长迫降所面临的困难,②符合;挡风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为飞机迫降造成巨大的困难,③符合;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对飞机的影响不大,短时间内对舱内人员影响也不大,不会影响飞机迫降,④不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4.B
5.B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
【解析】【点评】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成分 占大气体积 作用
干洁空气 氮气 78%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21%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很少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 很少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 很少,因时因地而异 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4.根据干结空气的各成分组成,氮气体积分数为78%,氧气体积分数为21%,氮气是地球上生物体基本成分,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5.根据大气各成分的作用可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一种温室气体;氧气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的物质,并参与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6.B
7.A
8.B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
1.对流层大气的特点: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层高度就低。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平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②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
3.高层大气主要特征:空气稀薄;有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先降低后增高。
6.根据不同纬度对流层的高度,低纬度地球对流层高度为17—18千米,中纬度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为8—9千米。图中信息显示该地区的对流层高度11千米,故该地应该位于中纬度地区,可能处于北温带,不可能处于热带、北寒带和南寒带。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7.根据大气各层的特点可知,几乎全部水汽和杂质都集中分布在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很少。图中信息显示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根据上题的分析,A为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B为平流层,平流层含有臭氧层,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平流层中水汽和杂质很少,没有云雨天气,天气晴朗,适合航空飞行,C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小,是各层中密度最小的,在6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传输具有重要意义。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9.B
10.B
11.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水平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厚: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薄: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9.根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可知,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对流层顶----50千米高空为平流层,根据材料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开始起跳的位置距离地表39千米,处于平流层中,故B正确,ACD错。
10.对流层中,大气的温度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因此,他在降落过程中,从39千米到地表,大气温度先降低,后上升,故B正确,ACD错。
11.根据大气垂直方向气温变化,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在下落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下降,气温先降低,进入对流层后,气温逐渐升高,但大部分时间气温都在0 以下,处于低温状态,故①正确,近地面空气密度大,气压较高,随着海拔升高,空气密度越来越低,气压逐渐降低,在平流层气压低,因此,在他下降的过程中气压低,故②错,平流层中空气密度很小,没有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透明度高,处于强辐射下,故③正确,在平流层和对流层上部空气密度很小,氧气也很稀薄,他下降的过程中面临缺氧的威胁,故④正确,本题选C。
12.【答案】(1)B
(2)D
(3)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能丰富,B对。拉萨位于北纬30°附近,纬度较低,A错。晴天较多,C错。地面反射率大,地表获得太阳辐射越少,D错。故答案为:B。(2)对流层大气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海拔较高处气温低,是由于稀薄的空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故答案为:D。(3)对流层中由于大气下部热,上部冷,对流现象显著,导致飞机剧烈颠簸,A对。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B错。高层大气和电离层在距离地表50千米以上,民航飞机不能升高到那么高高度,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答案】13.C
14.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
13.由材料信息可知飞机的挡风玻璃在脱落时飞机是在9800米的高空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因此可知该高度属于对流层,因此可知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对流层的,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选C项。
14.“被风挡玻璃砸伤”几乎不是机长迫降面临的困难,①错误;当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时为9800米的高空,飞机内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机内温度过低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②正确;挡风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得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可知飞机颠簸强烈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③正确;太阳辐射强和飞机的迫降没有关系,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项。
15.【答案】(1)A
(2)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海上发射平台可以移动,因此发射点选择更灵活,①符合题意。海上发射平台漂浮在海洋上,与陆地比,发射平台不太稳固,②不符合题意。海上发射,火箭残骸会落在海洋中,海上无居民,因此火箭航落区更安全,③符合题意。海上发射的物资补给不与陆地方便,④不符合题意。轮船运输量大,可以整体运输,因此设备运输条件更优,⑤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2)材料信息表明,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捕风一号”等7颗卫星成功送入离地600千米的预定轨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大气层的对流层平均高度仅12千米、平流层顶平均高度约55千米,因此“捕风一号”运行轨道不可能位于对流层和平流层,排除A、B。地球大气上界高度在2000~3000千米(物理上界约1200千米),因此“捕风一号”运行轨道不可能位于行星际空间,排除D。高层大气位于离地表55千米至大气上界,因此“捕风一号”运行轨道位于高层大气,选项C符合题意。
【点评】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传输。
16.【答案】(1)干洁空气;C
(2)平流作用;D
(3)不科学;理由:清晨存在大气逆温层,对流运动弱;城市空气中水汽、尘埃和其它污染物不易向高层扩散,大气污染浓度较高;同时日出前绿色植物以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主,造成清晨林荫道上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图片,图示大气层的厚度是10km,位于对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结合图中可知,②层气温下低上高,因此不会出现垂直运动,而是水平运动;①层为对流层,②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水平运动会阻碍对流层的对流上升,影响污染物的扩散,D正确;②层大气不会阻挡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A错误;水汽含量较高对于污染没有影响,B错误;人类活动只是排放的源头,并不是含量高的原因,C错误。故答案为:D。
(3)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逆温现象一般发生在大气的近地面层,这时大气层的稳定性特别强,对大气的垂直运动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近地面大气的逆温多由于热力条件而形成,其中以辐射逆温为主,早上大气污染物质浓度较高,日出前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以释放二氧化碳为主,造成清晨林荫道上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不科学。
【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17.【答案】(1)对流;地面;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平流;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3)太阳;大气逆
(4)D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图中①是对流层,②是平流层,③是高层大气;由所学知识可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人类生活所在的①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平流层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利于飞机飞行,所以利于高空飞行的是②平流层。
(3)右图中,①从太阳射向地球,表示太阳辐射。④从大气射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
(4)右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低碳生活,是指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减少,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少了,可使大气逆辐射④减弱,D正确。温室气体的减少对①太阳辐射没有影响,A错误。温室气体的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②大气辐射减少,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地面温度高,地面辐射强;与温室气体的减少关系不大,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 (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4)低碳生活,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少,相当于云雾减少,可使大气逆辐射减少。
18.【答案】(1)高层大气;极光
(2)臭氧(层)
(3)A
(4)天气晴朗:水汽杂质少,大气能见度高;气流平稳。
(5)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轨道高度为836.4千米,位于地球大气垂直分层中的高层大气,在两极上空的高层大气中,高能带电粒子被地磁场导引后与大气中的原子发生碰撞而产生美丽的极光。
(2)读图可知,甲层为地球大气层的最底层,为对流层,乙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为平流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可以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读图可知,甲层为地球大气层的最底层,为对流层,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A正确。一般高度每上升100m,平均气温就下降0.6℃,B错误。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天气多变,C错误。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与人类进行的短波通信关系密切,D错误。故答案为:A。
(4)读图可知,乙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水汽杂质少,大气能见度高;有利于高空飞行。
(5)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与机能至关重要,运动员要去高原进行训练,主要是因为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有适当的缺氧条件,B正确。气候凉爽、太阳辐射强均不是主要原因,AC错误。运动员训练刻苦程度与个人因素有关,与高原无关,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对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5℃。其原因是太阳辐射首先主要加热地面,再由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愈近地面的空气受热愈多,气温愈高,远离地面则气温逐渐降低。②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地面性质不同,因而受热不均。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从而产生空气对流运动。对流运动使高层和低层空气得以交换,促进热量和水分传输,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③天气的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
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为平流层。其主要特征:①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平流层的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大约在20公里以上,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②垂直气流显著减弱。平流层中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空气垂直混合明显减弱,整个平流层比较平稳。③水汽、尘埃含量极少。由于水汽、尘埃含量少,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在这一层很少见。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