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9 07:5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充满魅力的
书画和戏曲艺术第10课人教版高中必修Ⅲ第三单元1.印章、红色与诚信 :红色的东方之光将燃起所有人心中的圣火;篆刻、书法象征文化中国 。 2.印信中的篆字又似一“京”字。 3.字形幻化为一个飞奔撞线、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3.会徽下部是以中国书法写成的富于古意的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以毛笔撰写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 根据这一标志说说中国文字的特点是什么?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起源:图画文字→象形字逐渐符号化
→汉字
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
和小篆)→隶书→楷书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两个阶段(2)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条件;
②书写工具便于进行创造;
③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3)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
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魏晋:钟繇、王羲之
初唐:欧阳询(欧体)
盛唐:颜真卿(颜体)
晚唐:柳公权(柳体);
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睢⒚鞔?尼缑鳌?
清代何绍基●草书:

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
盛唐的张旭、怀素等笔画简约,钩连不断;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
发展: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元朝赵孟頫n明朝文征明(3)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秦汉以前:主要使用实用性文字;
魏晋南北朝:书法成为艺术;
隋唐:书法发展到新的顶峰,注重规范,
风格多样;
宋代:重文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强调
个性创造;
清代: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国家统一,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周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人物龙凤图》
和《人物驭龙图》。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
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
汉彩绘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夫妇宴
饮图》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总
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东晋顾恺之的《女
史箴图》、《洛神赋图》。 5、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
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宫廷画院最为活跃,风俗画成为
最大亮点,绘画成为商品。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
蕉石图》、清代郑板桥《墨兰图》三、京剧的出现:
1、古代戏曲的起源:
(1)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即优伶。
(3)元朝时,中国戏曲艺术开始走向真正成熟,出现元杂剧。
(4)明代时,出现昆曲。三、京剧的出现:
1、古代戏曲的起源:
2、京剧的出现:
(1)形成:
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③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京剧的发展:
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被称为“国剧”。
③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3、其他戏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小结:汉字:商朝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魏晋时期成为一门艺术。
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
传神。
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
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中国文学体裁发展大致历程
春秋:四言诗
战国:楚辞
两汉:赋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唐朝:诗 短篇小说传奇
宋朝:词 话本
元朝:元曲
明清:小说 汉字的来源山东大汶口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甲骨文中“象形字” “会意字” 从“鱼”字的演变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以及演变总趋势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演变趋势:
由繁到简,逐步规范化、稳定化。钟繇楷书欧阳询书法 王羲之楷书书法颜真卿
《多宝塔》柳公权《玄秘塔碑》王献之草书王羲之草书张旭草书怀素草书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赵孟钍榉ㄗ髌肺恼髅魇榉ㄗ髌吩?蓟ㄉ窖一? 《战争庆典牧放图》《鹳鱼石斧图》《人物龙凤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人物御龙图》
河南洛阳出土的东汉《夫妇宴饮图》工笔重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卷轴画,也是中国存世最早的一副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唐 阎立本 《步辇图》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王冕《墨梅图》清代郑板桥
《墨兰图》 明代徐渭
《牡丹蕉石图》敦煌彩塑“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川剧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