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猫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有《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译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另有《郑振铎文集》传世。
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猫
第一只:病死酸辛、难过
第二只:亡失怅然、愤恨
第三只:死亡难过、良心受伤
主旨点睛
本文写了“我”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对第三只猫的内疚、自责之情,同时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否则难免出现谬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消耗(hào) 忧郁(yù) 懒惰(duò)
乞丐(qǐ) 安xiánɡ(详) sǒnɡ yǒnɡ(怂恿)
预警(yù) 怅然(chànɡ) 叮嘱(zhǔ)
红绫(línɡ) 蜷伏(quán) 惩戒(chénɡ)
冤wɑng(枉) 虐待(nüè) 畏罪qián(潜)逃
词语释义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红绫:一种红色的丝织品。绫,一种丝织品。
3.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4.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5.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6.悲楚:悲伤凄楚;悲苦。
7.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8.妄下断语:胡乱地下结论。妄,胡乱。断语,断定的话;结论。
9.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
课内精读
1.(考点:内容理解)从全文来看,“我们”断定第三只猫咬死鸟的依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依据:“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原因:“我”的主观臆断;猫自身存在弱点、缺陷。
2.(考点:修辞及其作用)文章倒数第5段中,“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痛心,表现了“我”冤枉了猫后的内疚、自责、痛悔的思想感情。
3.(考点:句段的作用)“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这是“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痛苦自责后做出的决定。结构上: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忧郁(yù) 懒惰(duò) 怂恿(sǒnɡ) 妄下断语(wànɡ)
B.惩戒(chénɡ) 悲楚(cǔ) 消耗(hào) 丝丝缕缕(lǚ)
C.预警(yì) 怅然(chànɡ) 叮嘱(zhǔ) 花团锦簇(cù)
D.蜷伏(quán) 乞丐(ɡài) 虐待(nüè) 畏罪潜逃(qiǎn)
【解析】B.楚(chǔ);C.预(yù);D.潜(q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冤枉 安详 提心掉胆 活泼乱跳
B.倚靠 辨诉 咄咄逼人 默默无言
C.逗留 咕噜 喜出望外 莫不关心
D.耸立 迂回 人声鼎沸 头晕目眩
【解析】A.提心吊胆;B.辩诉;C.漠不关心。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我抬起头来,举目四处____,终于循声看见喜鹊了——那黑白二色的美丽天使,有两只,它们是黑白二色的____。我想,它们的黑,来自夜的____,它们的白,来自昼的精髓——美得____!
A.寻找 搭配 深邃 仪态万方
B.寻觅 绝配 深沉 仪态万方
C.寻觅 搭配 深邃 贻笑大方
D.寻找 绝配 深沉 贻笑大方
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优秀的”和“许多”语序不当)
B.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不仅”“还”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C.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防止……不再”否定不当)
D.外交官群体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以过人的胆识、高超的外交智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句式杂糅)
【解析】B.无语病。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④②①⑤③ B.①②③⑤④
C.④①②③⑤ D.①②⑤③④
综合运用
6.【核心素养·语言运用】七年级(1)班开展“亲近动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倡导人们爱护动物。
示例:保护动物就是善待自己;关爱动物,关爱我们共同的朋友;保护动物,共建和谐家园。
(2)保护动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你为保护动物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示例:①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保护动物的家园。②植树造林,防止土地荒漠化,给动物一个温馨的家园。③全民携手,保护动物,与一切伤害动物的行为做斗争。
阅读迁移
(2022云南中考选编)【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蟋 蟀
陆 蠡
①小的时候不知在什么书上看到一张图画,题的是“爱护动物”。图中甲儿拿一根线系住蜻蜓的尾,看它款款地飞。乙儿摇摇手劝他,说动物也有生命,也和人一样知道痛苦,不要残忍地虐杀它。
②我从来不曾用线系住蝉的细成一条缝似的头颈,让它鼓着薄翅团团转转地飞;我从来不曾用蛛网络缠在竹箍上,来捉夏日停在墙壁上的双双叠在一起的牛虻;也从来不曾撕断蚱蜢的大腿,去喂给母鸡。
③在动物中,我偏爱蟋蟀。想起这小小的虫,那曾消磨了多美丽的我的童年的光阴哪!那时我在深夜中和两三个淘伴蹑手蹑脚地跑到溪水对岸的石滩,把耳朵贴在地上,屏住气息;细辨在土磡的旁边或石块底下发出的的蟋蟀的声音所自来的方向。偷偷跑上前去,用衣袋里的麦麸做了记认,次晨在黎明时觅得夜晚的原处,把可爱的虫捉在手里。露水濡湿了赤脚穿着的鞋,衣襟有时被荆棘抓破,回家来告诉母亲说我去望了田水回来,不等她的盘诘,便立刻溜进房中,把捉来的蟋蟀放在瓦盘里,感到醉了般的喜悦,有时连拖泥带水的鞋子钻进床去,竟倒头睡去了……
④我爱蟋蟀,我把它养在瓦盘里,盘里放了在溪中洗净了的清沙,复在其中移植了有芥子园画意的细小的草,草的旁边放了两三洁白的石块,这是我的庭园了,我满足于自己手创的天地。我在沙中用手指掏了一个小洞,在洞口放了两颗白米,一茎豆芽;白米给它当干粮,豆芽给它作润喉的果品。我希望这小小的庭园会比石滩上更舒适,不致使它想要逃开。
⑤在蒙蒙的雨天,我拿了这瓦盘到露天底下去承受这微丝般的烟雨,因为我没有看到露水是怎样落下来的,所以设想这便是它所喜爱的露水了。当我看到乌碧的有美丽的皱纹的鞘翅上蒙着细微的雾粒,微微开翕着欲鸣不鸣似的,伴着一进一退地颤抖着三对细肢,我也感到微雨的凉意,想来抖动我的身躯了。有时很久不下细雨,我便用喷衣服的水筒把水喷在蟋蟀的身上。
⑥“听说蟋蟀至久活不过白露。”邻居的哥儿告诉我说。“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太冷。”“只是因为太凉么?”“怕它的寿命只有这几天日子吧。”
⑦于是我翻开面子撕烂了的旧黄的历本,去找白露的一天,几时几刻交节。我屈指计算着我的蟋蟀还可以多活几天,不能盼望它不死,只盼望它是最后死的一个。我希望我能够延长这小动物的生命。
⑧我天天察看这小虫的生活。我时常见它头埋在洞里,屁股朝外。是避寒么,是畏光么?我便把这洞掏得更深一些。又在附近挖了一个较浅的洞。
⑨“能有一年不死的蟋蟀吗?”我不止一次地问我的母亲。
⑩我屈指计算着白露的日期。终于在白露的前五天这可怜的虫便死了。天气并不很冷,只在早晨须得换上夹衣,白昼是热的。
我用一只火柴盒子装了这死了的虫的肢体,在园子的一角,一株芙蓉花脚下挖了一个小洞,用瓦片砌成了小小的坟,把匣子放进去,掩上了一把土,复在一张树叶上放了三粒白米和一根豆芽,暗暗地祭奠了一番。心里盼望着夜间会有黑衣的哥儿来入梦,说是在地下也平安的吧。
“你今天脸色不好。着了凉吗,孩子?”母亲这样说。
(选自《大家小文》,汕头大学出版社2017版)
7.(考点:把握行文思路)认真阅读全文,在下面图表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①养蟋蟀②哀悼(祭奠、缅怀、怀念)③爱护(珍爱、保护)动物
8.(考点:词语、句子赏析)阅读全文,请对下面的加点词语和句子作简要赏析。
(1)那时我在深夜中和两三个淘伴蹑手蹑脚地跑到溪水对岸的石滩,把耳朵贴在地上,屏住气息。
“蹑手蹑脚”生动描写了“我”跑时轻手轻脚、生怕惊吓到蟋蟀的情形;“贴”字则传神地写出了“我”找蟋蟀时的专注和投入。
(2)我也感到微雨的凉意,想来抖动我的身躯了。
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了作者仿佛化身蟋蟀,与之合为一体的独特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
9.(考点:句子赏析)“你今天脸色不好。着了凉吗,孩子?”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以这句话结尾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间接写出了“我”深切的悲伤和痛苦;给读者留下品味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也感受到了“我”的悲伤(产生共鸣);照应“我”躲着母亲捉蟋蟀等的情节;写出母亲对“我”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