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11: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观”字统领全篇,体现本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诗人登临山顶、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实景描写。实写俯瞰沧海神奇壮观的景象。描写时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想象与夸张的手法进行虚写,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表达诗人想要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是一首著名的乐府诗。
写作背景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汇了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想要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特色赏析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诗人将对大海的实景描写与丰富的想象相结合,借大海的壮阔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巩固提升
1.诗中描写岛上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描写风起波涌,表现大海的壮阔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2022云南中考)观看宇航员们的“太空画展”,不由使我想起曹操《观沧海》中表现大海吞吐星辰景象的诗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字表明是虚写,说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诗人的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5.这首诗以“观”字总领,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立志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和开阔胸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情景交融,渲染了愁苦、悲凉的气氛。“五溪”极言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辛,寄托了诗人的担心、牵挂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把“明月”化身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它将带着“愁心”陪伴远行的朋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742),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744)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主题思想
本诗借月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特色赏析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巩固提升
1.通过两个意象,借景抒情,渲染出悲凉的氛围,表达离别的愁绪和忧虑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借明月形象地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烘托)暮春环境,表达离别的悲伤和忧愁。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示例: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次北固山下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紧扣题目,以对偶句开头,写诗人在他乡的漂泊羁旅之情,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展现了一幅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入”二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富有情趣。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新春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蕴含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走近作者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主题思想
全诗意境开阔,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特色赏析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巩固提升
1.描写平野开阔、波平浪静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同时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本诗抒发乡愁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4.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两句诗。
内容上: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写法上: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所见的美景,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5.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齐平的景象,显得广阔浩渺,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6.自选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
示例:①景、情:残夜将尽未尽之际,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新春已悄然而至。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②理: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时令景物的描绘中暗示时光流逝,蕴含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③修辞手法:“生”“入”二字用拟人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序的更替,表达出诗人不得回乡的愁思,蕴含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情、景、理融为一体。
天净沙·秋思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运用白描手法,把九个意象(景物)叠加,构成一幅萧瑟的画面,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末句抒发“断肠人”的情感做铺垫。“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走近作者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写作背景
这首小令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困窘潦倒。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主题思想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的凄凉悲苦之情。
特色赏析
运用白描的手法,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借景物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漂泊异乡的凄苦与孤寂之情。
巩固提升
1.描绘出苍凉孤寂的深秋之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作者直抒胸臆,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图,它被穿插在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小令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的“情语”。
“景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情语”: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枯藤老树昏鸦”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黄昏时分,一棵缠着枯藤的老树上,盘旋着数只将要回巢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