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创设情境公孙鞅,卫国人
魏国—遭忽视(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秦(孝公)—重用→左庶长,
大良造(商君)
两次推行变法:前356年,前350年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一号
人物简介:商鞅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自主学习【学习之窗】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提示:
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征,战胜强立是战国
历史主线。
②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实行仁政),
不符合时代要求。
③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变法改革,以法治国),
符合孝公称霸需要。一、商鞅变法目的:怎样实现“富国强兵”呢?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地主阶级统治问题归纳二、变法内容(措施):(一)经济上(富国之举):1、“为田开阡陌封疆”,即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提高他们发展农业
积极性。推动封建经济发展问题归纳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3、统一度量衡便利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利于统一赋税
消除割据势力影响探究 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5、商业不稳定,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根源:原因: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消极:1、封建社会晚期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二)政治上(强兵、加强集权之举):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问题归纳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树立了地主阶级优势作用:作用:3、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保证了兵源,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作用:4、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作用: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加强了思想统治,使改革内容合法化
但极端压制了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作用:问题归纳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三)社会风俗方面:作用------增加财政收入问题归纳从变法的措施中你能看出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三、商鞅变法性质: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比较彻底 的封建改革问题归纳探究:结合商鞅变法内容思考: 其变法有何特点?农战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措施最全面、实行最彻底、历时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法治本课测评核心内容:(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实行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影响最深远:不仅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但是,贵族保守势力不甘心失败,在变法进行过程中继续抵制破坏变法,比如太子的两个老师还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禁。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法坚决打击。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就严惩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割掉鼻子,一个在脸上刺字,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核心内容:农战、法治(一)经济上本课小结1、“为田开阡陌封疆”,即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二)政治上改革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三)社会风俗方面: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DAD直击高考4.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5.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6. 《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BBC直击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