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在书中得到较多反映。语言精练,词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主旨点睛
《咏雪》通过描写晋朝人谢安家的一次家庭聚会上谢道韫所表现出的文学才能,赞颂了她的聪明才智。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聪敏过人,同时从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骤然(zhòu) 差可拟(chā) 奕(yì)
谢道韫(yùn) 尊君在不(fǒu) 柳xù(絮)
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同“否”
2.古今异义
(1)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子女
(3)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 今义:因为
3.重点实词与虚词
(1)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3)白雪纷纷何所似 像什么
(4)期日中 正午时分
(5)去后乃至 才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对别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7)则是无信 信用
(8)则是无礼 礼貌
(9)友人惭 惭愧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4.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他)才到。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没有回头看。
课内精读
1.(考点:句子赏析)“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个比喻更好?为什么?
示例:“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可以给人带来春天的感受,让人觉得春天马上就要来临了;而“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盐的颜色虽是白色的,但盐很沉重,飘不起来,没有大雪漫天纷纷扬扬的感觉。
2.(考点:内容理解)对“儿女”的回答,谢太傅没有直接评价,却有暗示。找出暗示的句子,并说说谢太傅的看法。
谢太傅并没有对谢朗的观点做出任何反应,但在谢道韫回答完后,“公大笑乐”,表明谢太傅赞同谢道韫的观点,又给谢朗留足了面子。
3.对《咏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与才气。
B.短文注重神态描写,渲染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C.“公大笑乐”中的“笑”,意在讽刺嘲笑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的比喻不恰当。
D.“柳絮因风起”一喻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4.(考点:中心把握)《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
5.(考点:内容理解)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主动表示歉意,想获得元方的好感。
6.(考点:拓展延伸)《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一:不过分。元方用机智和果敢的行动维护了父亲的尊严(父亲的朋友失信、无礼,应当给他一个教训)。 示例二:过分。不给人改过的机会(既然父亲的朋友道歉并承认了错误,就应原谅他,要有宽容的心)。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结尾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以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B.《咏雪》中,开篇描写下雪的环境是为了引出“咏雪”的事件,渲染谢太傅一家融洽的氛围。
C.“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词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
巩固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咏雪》(全文略)。
【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比
(3)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诏:下诏书
(4)而深奇爱之 奇:认为与众不同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2)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
译: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黄琬说的报告太后。
3.在甲文中,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请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你的观点。
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从“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4.甲、乙两文中的主人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相同点:两位主人公都机智过人;他们在回答问题时,都抓住了两种事物的相似的状态,同时又具有美感。启示:在学习中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分析问题时不妨多变换几个角度。
【参考译文·乙】黄琬小时候就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太后下诏书问他太阳被“吃”了多少。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当时七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黄琬说的报告太后,并且认为黄琬十分与众不同,便很喜爱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略)。
【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辄②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③所以疑④,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⑤,宁可以急相弃邪⑥?”遂携拯如初⑦。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有删改)
【注释】①依附:跟从。②辄(zhé):于是。③本:当初。④疑:迟疑不决。⑤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⑥邪:同“耶”,呢。⑦携拯如初:像当初那样携带、救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尊君在不 不:同“否”
(2)去后乃至 乃:才
(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俱:一同
(4)王欲舍所携人 舍:舍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幸尚宽,何为不可?
译:好在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
3.甲文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语言(对话)描写;动作描写。
4.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华歆和王朗的人品?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
【参考译文·乙】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跟从(搭乘他们的船),华歆于是对此感到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敌人追来了,王朗就想舍弃携带的那个搭船人。华歆说:“当初我之所以迟疑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已经接受他的请托,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呢?”于是像当初那样携带、救助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