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效课堂”1.3.2 硫酸的性质(提升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效课堂”1.3.2 硫酸的性质(提升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16 10:37:33

文档简介

“高效课堂”1.3.2 硫酸的性质(提升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宁波期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酸和碱的一些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B.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雾
C.将氢氧化钠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D.氢氧化钙溶液久置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是浓硫酸吸收纸上氢、氧元素使其碳化,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B、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雾 ,是由于挥发出的氯化氢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液滴,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 将氢氧化钠敞口放置质量增加,是氢氧化钠吸水及与二氧化碳反应,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钙溶液久置表面产生一层白膜是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镇海区模拟)用下列装置进行试验(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监控气体流速
B.验证CO2性质
C.干燥CO2
D.收集O2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A、根据气体通过水中可观测速率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C、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排水收集时气体短导管进分析。
【解答】A、通过水中气泡的快慢可监控气体流速,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蕊试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二氧化碳通入浓硫酸,可干燥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氧气密度小于水,收集氧气是长导管排水,气体从短导管进入,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0九上·余杭月考)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 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
D.生产:含硫酸废水用CaCl处理后直接排放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组成:根据化学式H2SO4可知,硫酸溶液中H+和 的数目不同,数量之比为:2:1,故A错误;
B.性质:不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只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错误;
C.用途: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故C正确;
D.生产:硫酸和氯化钙几乎不反应,不能除去硫酸,故D错误。
故选C。
4.(2020·杭州模拟)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经研究发现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微粒未完全画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SO42
B.反应过程实际是金属铝与铜离子的反应,硫酸根离子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C.反应的实质是Al失电子生成Al3+、Cu2+得电子生成Cu
D.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说明蓝色与Cu2+有关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铝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判断。
【解答】A.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SO42 ,还有水分子H2O,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反应过程实际是金属铝与铜离子的反应,硫酸根离子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反应的实质是Al失电子生成Al3+、Cu2+得电子生成Cu,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说明蓝色与Cu2+有关,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5.(2022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B.循环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
C.除去化石燃料中的硫能减少SO2对大气的污染
D.酸雨的形成只与SO2的大量排放有关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解答】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硫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循环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不符合题意;
C.除去化石燃料中的硫,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也可导致酸雨的发生,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1九上·余杭月考)已知硫酸溶液中存在H+、SO42-和H2O,某同学欲证明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组合能证明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的是(  )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盐酸硫酸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H+,不同点是SO42-,Cl-。
【解答】能证明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H+,则需要 控制的变量是 有无H+,而②④组合的变量是有无H+和SO42-,有两个变量,A不符合题意;②③④组合中水是空白对照,③④的变量是有无H+,排除SO42-离子的影响,所以B正确;①②组合中无法判断是H+和Cl-导致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错误;②③组合中都无法使石蕊试液变红,无法判断,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0九上·萧山月考)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如图所示,打开活塞,注入稀盐酸, 发现稀盐酸未能与有孔塑料板上的石灰石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盐酸可加,则下列溶液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添加的是 (  )
A.硫酸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分析。
【解答】A、加入硫酸钠溶液可使液面增加且不影响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符合题意;
B、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会消耗稀盐酸,影响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消耗稀盐酸,影响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加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会消耗稀盐酸,影响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稀硫酸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硫酸的是(  )
A.除去硫酸钠中的碳酸钠 B.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C.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D.除去熟石灰的碳酸钙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与被提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使用稀硫酸除去铁锈,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碳酸钙和熟石灰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3·杭州模拟)为研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小组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只有试管甲中无固体剩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发生的反应是CuO+H2SO4═CuSO4+H2O
B.试管乙反应后中有黑色固体剩余
C.乙和丙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D.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废液缸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取少量滤渣,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过滤后得到的滤渣的成分是铁
【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稀硫酸能与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充分反应后只有甲试管中无固体剩余,说明氧化铜全部反应。乙、丙有固体剩余的原因是铁能反应但过量,铜不能反应(铁排在氢前面,铜排在氢后面)
【解答】A.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正确。
B.根据题意,试管乙中有固体剩余,铁粉黑色,正确
C.铁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正确
D.三支试管中的剩余物有稀硫酸,硫酸铜,硫酸亚铁,铁粉,铜粉,其中铁能与稀硫酸、硫酸铜反应,铜粉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充分混合后过滤的滤渣中一定有铜粉,再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有铁粉剩余。所以滤渣中有铁和铜。不正确
10.(2019九上·诸暨期中)有等质量的镁和铁,镁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铁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结果可能的是(  )
①反应后镁有剩余 ②反应后铁有剩余
③反应后稀硫酸有剩余 ④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
⑤消耗的铁和镁的质量相等 ⑥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⑥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中镁与铁反应产生等量氢气代入方程式分析,通过产生等量氢气计算出消耗的镁和铁、硫酸和盐酸的质量关系进行判断。
【解答】由图像可知,镁反应速率比铁快,但最终产生氢气相等,①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时镁产生氢气多,而产生氢气一样多时,则镁消耗质量少于铁,所以反应后镁有剩余,正确; ②反应后铁可能有剩余,也可能刚好完全反应,正确;③产生等质量氢气可能铁全部反应,则稀硫酸可能剩余,正确; ④因反应后镁有剩余,则盐酸不能有剩余,错误;⑤消耗的铁和镁的质量一定不相等,错误; ⑥因最终氢气质量相等,而等质量氢元素时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1.(2023九上·拱墅期末)小乐利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溶液,并利用新制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回答问题:
(1)小乐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方案制备硫酸铜溶液:
分析上述方案,选取较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2)将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及比例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的离子),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答案】(1)甲方案较为合理,因为甲方案硫酸的利用率高,且乙方案生成了污染环境的SO2(合理即可)
(2)SO42-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1)根据两个方案的反应条件及生成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根据硫酸铜和氯化钡中离子构成及反应实质分析。
【解答】(1) 甲方案硫酸的利用率高,乙方案生成了污染环境的SO2,所以甲方案较为合理;
(2) 将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硫酸铜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为1:1,氯化钡中钡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2,二者反应后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由图示中粒子个数关系可知, “”表示 SO42- 。
故答案为:(1) 甲方案较为合理,因为甲方案硫酸的利用率高,且乙方案生成了污染环境的SO2(合理即可) ;(2) SO42- 。
12.(2022九上·镇海期中)现有A一F六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澄清石灰水、硫酸铁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的氢氧化钾溶液。已知硫酸钠、硫酸钾落液呈中性。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1)从外观上观察,F呈黄色,则F为   。
(2)从剩余的五瓶溶液中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 A+D→白色沉淀,C+D→无色气体,其余无明显现象。则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B、E溶液各40g于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分别加入20%的稀硫酸17.5g,不断搅拌。观察到B溶液由红色变无色,E溶液仍为红色。则E为   (填化学式) 溶液。
将六瓶溶液贴上标签。
【答案】(1)硫酸铁溶液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NaOH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铁溶液呈黄色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分析;
(3)根据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所需硫酸的质量关系,由此确定所给质量反应后的剩余情况分析。
【解答】(1)硫酸铁溶液呈黄色,即F为硫酸铁溶液;
(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 A+D→白色沉淀,C+D→无色气体,其余无明显现象,说明D为碳酸钠,A为石灰水,C为稀盐酸,则A和D的反应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由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80 98 112 98
可知,4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硫酸质量为4.9g,40g10%的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硫酸质量为3.5g,取B、E溶液各40g于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分别加入20%的稀硫酸17.5g(硫酸质量为3.5g),即氢氧化钾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有剩余,反应后B溶液由红色变无色,E溶液仍为红色 ,说明E为 NaOH 溶液。
故答案为:(1)硫酸铁溶液;(2)Ca(OH)2+Na2CO3=CaCO3↓+2NaOH ;(3) NaOH 。
13.(2022九上·义乌期中)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
(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性。
(2)如图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    (填“浓硫酸”或“水”) 。
【答案】(1)脱水
(2)浓硫酸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分析;
(2)根据浓硫酸稀释“酸入水”中分析。
【解答】(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2)浓硫酸稀释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所以烧杯中的液体A为浓硫酸。
故答案为:(1)脱水;(2)浓硫酸。
14.(2021九上·诸暨期中)如图所示是为了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要证明C实验所加的BaCl2溶液过量,小明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C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C实验所加BaCl2溶液过量。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对吗?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溶液呈蓝色
(2)H2SO4+BaCl2=BaSO4↓+2HCl
(3)错误,生成的HCl也能与AgNO3反应生成沉淀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解答】(1)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过量的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
(2) C实验中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Cl2=BaSO4↓+2HCl
(3)该同学判断错误, C实验中 反应生成 HCl , HCl 也能与 AgNO3反应生成沉淀 ,不能 证明C实验所加BaCl2溶液过量。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1·丽水模拟)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锌跟稀硫酸的反应,小明对实验后试管中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他先用pH试纸测得反应后剩余溶液的pH=1,然后往该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现当他滴下第一滴溶液后,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是   ;
(2)当老师将稀硫酸加入有锌粒的试管后,随着反应的进行,锌粒有上浮到液面的现象,请解释此现象:   ;
(3)小明认为滴下第一滴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不可能是氢氧化锌,理由是   ;
(4)老师根据实验现象面出了沉淀质量随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BC段产生的沉淀是   。(填化学式)
【答案】(1)硫酸锌和硫酸
(2)锌粒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气泡附着在锌粒表面,增大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
(3)pH=1,说明硫酸过量,硫酸会与氢氧化锌反应
(4)BaSO4和Zn (OH)2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锌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锌,溶液呈酸性则硫酸有剩余,加入氢氧化钡时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可产生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与硫酸锌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锌沉淀,但氢氧化锌能溶于硫酸分析。
【解答】(1) 反应后剩余溶液的pH=1,说明硫酸有剩余,则反应后溶液溶质为硫酸锌和硫酸;
(2)锌粒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气泡附着在锌粒表面,增大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 锌粒有上浮到液面的现象;
(3)pH=1,说明硫酸过量,加入氢氧化钡,即使产生氢氧化锌,硫酸也会与氢氧化锌发生反应,所以开始产生沉淀不可能是氢氧化锌;
(4)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可产生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与硫酸锌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锌沉淀,所以BC段产生的沉淀是BaSO4和Zn (OH)2 。
故答案为:(1)硫酸锌和硫酸;(2)锌粒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气泡附着在锌粒表面,增大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 ;(3) pH=1,说明硫酸过量,硫酸会与氢氧化锌反应 ;(4) BaSO4和Zn (OH)2 。
16.(2021·慈溪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混入Na2CO3的NaOH固体,于是他们对该固体中Na2CO3的含量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Ⅰ.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Ⅱ.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提出问题]该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应原理]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制定计划]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装置气密性良好,浓硫酸、碱石灰均足量)。
方案: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于锥形瓶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向样品中滴加稀硫酸,待样品反应完全,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测出生成CO2的质量,计算。
[分析与讨论]
⑴方案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⑵小科同学认为原方案的装置设计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可增加图2中的一个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按气流方向填写装置序号)。
[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完善实验方案后,测出了该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实验后,有同学提出,还可以用“沉淀法”进行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X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计算可得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则X物质可以是下列中的   (选填字母代号)
A.KCl溶液
B.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
D.Ca(OH)2溶液
【答案】除去CO2中的水蒸气;G→A→B→C→D;C、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分析与讨论】(1)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解答;
(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也能被碱石灰吸收,会对实验结论产生影响;
【反思与评价】加入的物质应该只能和碳酸钠反应,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分析与讨论】(1)方案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故填:吸收水蒸气。
(2)原方案的装置设计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也能被C装置吸收,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可增加图2中的一个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G(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B-C-D。
【反思与评价】
A.氯化钾不能和碳酸钠、氢氧化钠反应,不能选择KCl溶液,故A错误;
B.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故B错误;
C.硝酸钡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硝酸钠,故C正确;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但是氢氧化钙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正确。
故选CD。
1 / 1“高效课堂”1.3.2 硫酸的性质(提升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宁波期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酸和碱的一些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B.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雾
C.将氢氧化钠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D.氢氧化钙溶液久置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2.(2023·镇海区模拟)用下列装置进行试验(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监控气体流速
B.验证CO2性质
C.干燥CO2
D.收集O2
3.(2020九上·余杭月考)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 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
D.生产:含硫酸废水用CaCl处理后直接排放
4.(2020·杭州模拟)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经研究发现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微粒未完全画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SO42
B.反应过程实际是金属铝与铜离子的反应,硫酸根离子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C.反应的实质是Al失电子生成Al3+、Cu2+得电子生成Cu
D.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说明蓝色与Cu2+有关
5.(2022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B.循环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
C.除去化石燃料中的硫能减少SO2对大气的污染
D.酸雨的形成只与SO2的大量排放有关
6.(2021九上·余杭月考)已知硫酸溶液中存在H+、SO42-和H2O,某同学欲证明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组合能证明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的是(  )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7.(2020九上·萧山月考)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如图所示,打开活塞,注入稀盐酸, 发现稀盐酸未能与有孔塑料板上的石灰石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盐酸可加,则下列溶液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添加的是 (  )
A.硫酸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8.稀硫酸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硫酸的是(  )
A.除去硫酸钠中的碳酸钠 B.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C.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D.除去熟石灰的碳酸钙
9.(2023·杭州模拟)为研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小组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只有试管甲中无固体剩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发生的反应是CuO+H2SO4═CuSO4+H2O
B.试管乙反应后中有黑色固体剩余
C.乙和丙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D.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废液缸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取少量滤渣,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过滤后得到的滤渣的成分是铁
10.(2019九上·诸暨期中)有等质量的镁和铁,镁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铁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结果可能的是(  )
①反应后镁有剩余 ②反应后铁有剩余
③反应后稀硫酸有剩余 ④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
⑤消耗的铁和镁的质量相等 ⑥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⑥
二、填空题
11.(2023九上·拱墅期末)小乐利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溶液,并利用新制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回答问题:
(1)小乐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方案制备硫酸铜溶液:
分析上述方案,选取较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2)将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及比例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的离子),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12.(2022九上·镇海期中)现有A一F六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澄清石灰水、硫酸铁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的氢氧化钾溶液。已知硫酸钠、硫酸钾落液呈中性。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1)从外观上观察,F呈黄色,则F为   。
(2)从剩余的五瓶溶液中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 A+D→白色沉淀,C+D→无色气体,其余无明显现象。则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B、E溶液各40g于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分别加入20%的稀硫酸17.5g,不断搅拌。观察到B溶液由红色变无色,E溶液仍为红色。则E为   (填化学式) 溶液。
将六瓶溶液贴上标签。
13.(2022九上·义乌期中)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
(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性。
(2)如图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    (填“浓硫酸”或“水”) 。
14.(2021九上·诸暨期中)如图所示是为了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要证明C实验所加的BaCl2溶液过量,小明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C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C实验所加BaCl2溶液过量。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对吗?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1·丽水模拟)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锌跟稀硫酸的反应,小明对实验后试管中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他先用pH试纸测得反应后剩余溶液的pH=1,然后往该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现当他滴下第一滴溶液后,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是   ;
(2)当老师将稀硫酸加入有锌粒的试管后,随着反应的进行,锌粒有上浮到液面的现象,请解释此现象:   ;
(3)小明认为滴下第一滴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不可能是氢氧化锌,理由是   ;
(4)老师根据实验现象面出了沉淀质量随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BC段产生的沉淀是   。(填化学式)
16.(2021·慈溪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混入Na2CO3的NaOH固体,于是他们对该固体中Na2CO3的含量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Ⅰ.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Ⅱ.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提出问题]该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应原理]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制定计划]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装置气密性良好,浓硫酸、碱石灰均足量)。
方案: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于锥形瓶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向样品中滴加稀硫酸,待样品反应完全,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测出生成CO2的质量,计算。
[分析与讨论]
⑴方案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⑵小科同学认为原方案的装置设计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可增加图2中的一个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按气流方向填写装置序号)。
[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完善实验方案后,测出了该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实验后,有同学提出,还可以用“沉淀法”进行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X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计算可得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则X物质可以是下列中的   (选填字母代号)
A.KCl溶液
B.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
D.Ca(OH)2溶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是浓硫酸吸收纸上氢、氧元素使其碳化,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B、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雾 ,是由于挥发出的氯化氢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液滴,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 将氢氧化钠敞口放置质量增加,是氢氧化钠吸水及与二氧化碳反应,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钙溶液久置表面产生一层白膜是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A、根据气体通过水中可观测速率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C、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排水收集时气体短导管进分析。
【解答】A、通过水中气泡的快慢可监控气体流速,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蕊试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二氧化碳通入浓硫酸,可干燥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氧气密度小于水,收集氧气是长导管排水,气体从短导管进入,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组成:根据化学式H2SO4可知,硫酸溶液中H+和 的数目不同,数量之比为:2:1,故A错误;
B.性质:不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只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错误;
C.用途: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故C正确;
D.生产:硫酸和氯化钙几乎不反应,不能除去硫酸,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铝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判断。
【解答】A.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SO42 ,还有水分子H2O,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反应过程实际是金属铝与铜离子的反应,硫酸根离子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反应的实质是Al失电子生成Al3+、Cu2+得电子生成Cu,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说明蓝色与Cu2+有关,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解答】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硫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循环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不符合题意;
C.除去化石燃料中的硫,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也可导致酸雨的发生,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盐酸硫酸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H+,不同点是SO42-,Cl-。
【解答】能证明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H+,则需要 控制的变量是 有无H+,而②④组合的变量是有无H+和SO42-,有两个变量,A不符合题意;②③④组合中水是空白对照,③④的变量是有无H+,排除SO42-离子的影响,所以B正确;①②组合中无法判断是H+和Cl-导致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错误;②③组合中都无法使石蕊试液变红,无法判断,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分析。
【解答】A、加入硫酸钠溶液可使液面增加且不影响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符合题意;
B、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会消耗稀盐酸,影响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消耗稀盐酸,影响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加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会消耗稀盐酸,影响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与被提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使用稀硫酸除去铁锈,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碳酸钙和熟石灰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稀硫酸能与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充分反应后只有甲试管中无固体剩余,说明氧化铜全部反应。乙、丙有固体剩余的原因是铁能反应但过量,铜不能反应(铁排在氢前面,铜排在氢后面)
【解答】A.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正确。
B.根据题意,试管乙中有固体剩余,铁粉黑色,正确
C.铁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正确
D.三支试管中的剩余物有稀硫酸,硫酸铜,硫酸亚铁,铁粉,铜粉,其中铁能与稀硫酸、硫酸铜反应,铜粉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充分混合后过滤的滤渣中一定有铜粉,再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有铁粉剩余。所以滤渣中有铁和铜。不正确
10.【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中镁与铁反应产生等量氢气代入方程式分析,通过产生等量氢气计算出消耗的镁和铁、硫酸和盐酸的质量关系进行判断。
【解答】由图像可知,镁反应速率比铁快,但最终产生氢气相等,①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时镁产生氢气多,而产生氢气一样多时,则镁消耗质量少于铁,所以反应后镁有剩余,正确; ②反应后铁可能有剩余,也可能刚好完全反应,正确;③产生等质量氢气可能铁全部反应,则稀硫酸可能剩余,正确; ④因反应后镁有剩余,则盐酸不能有剩余,错误;⑤消耗的铁和镁的质量一定不相等,错误; ⑥因最终氢气质量相等,而等质量氢元素时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1)甲方案较为合理,因为甲方案硫酸的利用率高,且乙方案生成了污染环境的SO2(合理即可)
(2)SO42-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1)根据两个方案的反应条件及生成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根据硫酸铜和氯化钡中离子构成及反应实质分析。
【解答】(1) 甲方案硫酸的利用率高,乙方案生成了污染环境的SO2,所以甲方案较为合理;
(2) 将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硫酸铜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为1:1,氯化钡中钡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2,二者反应后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由图示中粒子个数关系可知, “”表示 SO42- 。
故答案为:(1) 甲方案较为合理,因为甲方案硫酸的利用率高,且乙方案生成了污染环境的SO2(合理即可) ;(2) SO42- 。
12.【答案】(1)硫酸铁溶液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NaOH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铁溶液呈黄色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分析;
(3)根据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所需硫酸的质量关系,由此确定所给质量反应后的剩余情况分析。
【解答】(1)硫酸铁溶液呈黄色,即F为硫酸铁溶液;
(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 A+D→白色沉淀,C+D→无色气体,其余无明显现象,说明D为碳酸钠,A为石灰水,C为稀盐酸,则A和D的反应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由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80 98 112 98
可知,4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硫酸质量为4.9g,40g10%的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硫酸质量为3.5g,取B、E溶液各40g于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分别加入20%的稀硫酸17.5g(硫酸质量为3.5g),即氢氧化钾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有剩余,反应后B溶液由红色变无色,E溶液仍为红色 ,说明E为 NaOH 溶液。
故答案为:(1)硫酸铁溶液;(2)Ca(OH)2+Na2CO3=CaCO3↓+2NaOH ;(3) NaOH 。
13.【答案】(1)脱水
(2)浓硫酸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分析;
(2)根据浓硫酸稀释“酸入水”中分析。
【解答】(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2)浓硫酸稀释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所以烧杯中的液体A为浓硫酸。
故答案为:(1)脱水;(2)浓硫酸。
14.【答案】(1)溶液呈蓝色
(2)H2SO4+BaCl2=BaSO4↓+2HCl
(3)错误,生成的HCl也能与AgNO3反应生成沉淀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解答】(1)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过量的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
(2) C实验中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Cl2=BaSO4↓+2HCl
(3)该同学判断错误, C实验中 反应生成 HCl , HCl 也能与 AgNO3反应生成沉淀 ,不能 证明C实验所加BaCl2溶液过量。
15.【答案】(1)硫酸锌和硫酸
(2)锌粒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气泡附着在锌粒表面,增大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
(3)pH=1,说明硫酸过量,硫酸会与氢氧化锌反应
(4)BaSO4和Zn (OH)2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锌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锌,溶液呈酸性则硫酸有剩余,加入氢氧化钡时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可产生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与硫酸锌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锌沉淀,但氢氧化锌能溶于硫酸分析。
【解答】(1) 反应后剩余溶液的pH=1,说明硫酸有剩余,则反应后溶液溶质为硫酸锌和硫酸;
(2)锌粒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气泡附着在锌粒表面,增大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 锌粒有上浮到液面的现象;
(3)pH=1,说明硫酸过量,加入氢氧化钡,即使产生氢氧化锌,硫酸也会与氢氧化锌发生反应,所以开始产生沉淀不可能是氢氧化锌;
(4)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可产生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与硫酸锌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锌沉淀,所以BC段产生的沉淀是BaSO4和Zn (OH)2 。
故答案为:(1)硫酸锌和硫酸;(2)锌粒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气泡附着在锌粒表面,增大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 ;(3) pH=1,说明硫酸过量,硫酸会与氢氧化锌反应 ;(4) BaSO4和Zn (OH)2 。
16.【答案】除去CO2中的水蒸气;G→A→B→C→D;C、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分析与讨论】(1)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解答;
(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也能被碱石灰吸收,会对实验结论产生影响;
【反思与评价】加入的物质应该只能和碳酸钠反应,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分析与讨论】(1)方案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故填:吸收水蒸气。
(2)原方案的装置设计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也能被C装置吸收,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可增加图2中的一个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G(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B-C-D。
【反思与评价】
A.氯化钾不能和碳酸钠、氢氧化钠反应,不能选择KCl溶液,故A错误;
B.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故B错误;
C.硝酸钡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硝酸钠,故C正确;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但是氢氧化钙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正确。
故选C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