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7 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7 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12:5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7 回忆我的母亲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相关背景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早期创作的散文。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文体链接
回忆录是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是传记的一种。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回忆我的母亲
点明母亲去世,沉痛悼念母亲 对母亲的一生进行高度的概括
记叙母亲的一生
劳动的母亲: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革命的母亲:送子读书、给予慰勉、支持革命
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主旨点睛
这篇回忆性散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可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去世的沉痛心情以及对母亲的无比怀念。
字音字形
不辍( chuò ) 韶关( sháo ) yá( 衙 )门
私shú( 塾 ) 外甥( shenɡ ) 劳碌( lù )
和蔼( ǎi ) 佃农( diàn ) 妯娌( zhóu li )
勉强( qiǎng ) 榨( zhà ) 豪绅( shēn )
管束( shù ) 祖籍( jí ) wèi miǎn( 慰勉 )
周济( jì ) 为富不rén( 仁 )
自主学习
词语释义
1. 周济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2. 宽厚仁慈 :待人宽容厚道,仁爱慈善。
3. 节衣缩食 :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4. 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5. 为富不仁 :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课内精读
1.(考点: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文章第1、2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抒情和议论。高度评价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
2.(考点:内容概括)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3.(考点:理解情感与主题)“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上升到赞颂劳动人民,升华感情,深化了主题。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溺死(nì) 勉强 (qiáng) 妯娌(li) 为富不仁(rén)
B.韶关(sháo) 佃农(tián) 周济(jì) 节衣缩食(suō)
C.和蔼(ǎi) 祖籍(jí) 管束(shù) 任劳任怨(yuàn)
D.豪绅(shēn) 迁徙(xǐ) 衙门(yá) 不辍劳作(chò)
C
【解析】A.强(qiǎng);B.佃(diàn);D.辍(c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劳碌 私塾 东挪西借 家庭合睦
B.高梁 蛮横 节衣缩食 地主豪绅
C.宽厚 仁慈 省吃俭用 和蔼可亲
D.慰勉 简仆 泪流满面 生活富裕
C
【解析】A.家庭和睦;B.高粱;D.简朴。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______的,它不出声,不声张,埋得很深,显得很平静。如沉默,像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______静息下来之后,它______在工作着,快速地______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
A.朴实无华 喧嚣 仍然 穿透
B.平淡无奇 喧嚣 仍然 渗透
C.朴实无华 喧哗 依然 穿透
D.平淡无奇 喧哗 依然 渗透
A
4.(2022泰安中考改编)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法制课堂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同学们要知法、学法、用法、懂法、守法。
B.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C.北京冬奥会凝聚了和平、团结、进步的时代强音,展现了“一起向未来”的澎湃力量。
D.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D
【解析】A.语序不当,应改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B.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C.搭配不当,应将“凝聚”改为“奏响”,“展现”改为“凝聚”。
5.(2021遂宁中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______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⑤②①④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①③⑤ D.④③⑤①②
B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朱德,他把对母亲的爱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中,平静的叙述中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
B.消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必须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
C.饮食是节日习俗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比如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中秋节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D.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经常使用敬辞和谦辞。敬辞如“令尊、赐教”等,谦辞如“家父、见谅”等。
C
【解析】C.中秋节吃月饼而不是吃汤圆。
阅读迁移(2022广安中考改编)【核心素养·审美创造】
母亲的味道
①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后来我知道,母亲是有狐臭。都说狐臭会遗传,我却没有,反而对气味格外敏感。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
②我10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去世了。从此,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里蹚来蹚去。每天晚上,母亲收摊回来,人都会累成一摊泥。我给母亲温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可是最终还是被母亲喊出来给她搓背。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和着难闻的狐臭味,我几乎无法呼吸,胡乱搓几把,便逃也似的离开。
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梦将成为一个泡影。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
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
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儿,母亲却做得很开心。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⑥后来,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一所大学。每隔一段日子,母亲会准时寄钱和信来,总是说让我安心念书,说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母亲特有的复杂味道。大二的寒假,我回家过年,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十点。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我走出车站,搓着冻僵的双手,疾步往家赶。刚出车站,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吆喝:烤红薯,香甜的烤红薯……是那个我听了二十年的口音。我慢慢地走过去。直到我走近,母亲才怔了怔,扑过来为我拍肩上的雪,一把把我拉到炉子旁,把一个烤红薯塞在我手里,连声问我:“冷吗?累吗?甜吗?”母亲身上满是烤红薯香甜的味道,很浓很浓的香味。
⑦那夜我帮母亲推着车一起回家,一路上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母亲说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医院的活儿人家不让做了;母亲说一斤烤红薯能挣三毛钱,卖一天,也能挣不少钱呢;母亲还说,我有钱,你在学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钱,要吃好……
⑧我跟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和迟缓的步履,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泪悄悄地模糊了双眼。
⑨研究生毕业后,我拒绝了北京好几家大公司的挽留,执意回了老家那座小城。母亲很歉疚:都是因为我,不然你留在北京发展多好,咱这小城,委屈你了。我笑着跟母亲开玩笑说,北京再好,没有妈妈,也是一座空城。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⑩回家以后,帮母亲洗澡,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我越来越觉得,母亲身上的狐臭味、鱼腥味、汗酸味、香烟味、消毒水味、烤红薯味、油烟味,那些为了养活一个家而散发的味道,似乎全消失殆尽了。
我闻到的,是纯粹的、淡而舒缓的芳香,这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
(有删改)
7.(考点:内容概括)文章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四件事,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
事件 主要内容概括
一 ①
二 失业后担心“我”的学业,半夜对着父亲的照片诉说。
三 ②
四 卖烤红薯供“我”上大学。
在菜市场卖鱼。
到医院打扫卫生。
8.(考点:句子赏析)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从侧面写出了母亲深夜还在卖烤红薯的辛劳。
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因付出得到回报而欣慰,因“我”的懂事而感动。
(2)结合语境,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
9.(考点:人物形象分析)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
粗俗、吃苦耐劳、关爱孩子、坚忍、无私奉献等。
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点明主题,通过写“我”理解了母亲的付出,表达了对母亲(母爱)的赞美之情。
10.(考点:段落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第 段的作用。
1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在意母亲的不完美。读了本文后,请你结合自身体验,把想对自己母亲说的话写出来。
示例:妈妈,以前我嫌您很唠叨。读了本文后,我明白了您的不易,懂得了您是爱我的。妈妈,谢谢您!
技法点拨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对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形成强烈反差,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