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相对比,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 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第三单元中,学生便初步接触了“明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认知,并在以后的阅读中实践了这一阅读方法。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正是验证学生实践这一方法的有效训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出示土地沙化的图片以及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快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本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引导学生用“人物 事件”的方法说一说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一)抓“奇迹”
1.出示学习任务: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指明学生汇报
3.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句子中的数字,体会老人植树造林的时间长、数量大,对这里的贡献大;
4.采用换算的方法,再次感受老人的巨大贡献。
5.出示:第一自然段相关句子。指导朗读:我们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朗读?
6. 引导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当面感受山林的美,感受老人创下的奇迹。
(二)抓“环境”
1.出示学习任务: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奇迹背后的“大环境”
(1)学生尝试用一个词来形容大环境是怎样的?(恶劣)
(2)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中体现大环境险恶的词语;
(3)观看视频,谈感受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创造奇迹背后的“小环境”。
(1)老人居住的小环境是怎么样的?
(2)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三)抓“看法”
1.出示学习任务:学习第六、七自然段,了解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
2.指名回答。
3.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以及“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4.回归课文题目,想一想为什么“青山不老”?
四、小练笔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老爷爷说: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
五,总结
师总结本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老人身上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奇迹:创下一片绿洲
奇迹的背后:大环境恶劣
小环境生活简朴、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