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6 17:1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地质作用是自然环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下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3)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哪些特征?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交界处,构造活跃,多火山地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大约4000万年前,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
处在不断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厘米。
按照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速度,其主
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应为 ,
2020年12月,中国和尼泊尔向全世界正式宣
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由此你有何想法?
二.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方式。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1)风化: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2)侵蚀: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
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曾经矗立着12根巨大的海蚀柱,这里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海蚀柱最高约45米。近些年来,陆续有5根海蚀柱倒塌。
①这些海蚀柱是如何形成的?
②海蚀柱为什么会倒塌?
③预测未来这一景观的演变趋势。
(3)搬运:风化作用、剥蚀作用的产物以及其他物质除少部分残留原地外,大部分都要被搬运到适当的地方沉积下来,此过程称搬运。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4)堆积: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云贵高原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降水量大,地表组成主要为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显著,多溶洞、石林、天坑等。
从内外力的角度,描述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三.地质构造(岩层的变形和变位)与地表形态
(1)褶皱
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考虑背斜和向斜构造,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下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2)断层
岩层的变形、变位往往是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所示变形的岩层出露在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所经区域的公路旁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背斜和向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方向。
3.分析褶皱和断层
的形成过程。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化壳是指由岩石风化产物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不连续分布的疏松表层。它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1.风化作用与气候有什么关系?哪些地区物理风化比较强烈,哪些地区化学风化比较强烈?
2.风化壳的厚度与哪些条件有关?哪些地区的风化壳比较厚?为什么?
当河流源头向上游溯源侵蚀到达并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有可能发生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现象,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2.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就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
思考:①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②哪些因素影响冲积扇的大小?
曲流发育的河段河道变化较为频繁。由此,人们常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然而,曲流河道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图2.34显示了黄河中游一段曲流20多年来的河道的变化情况。
1.对比1990年与2016年的影像图,描述图示河道形状发生的变化。
2.分析该段河道自1990年到2016年的变化过程。
3.推测此段河道未来可能的变化。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的岷江中游,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公元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于工程设计科学合理,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
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
成为水网纵横、沃野千
里的“天府之国”。
1.在洪水期,为什么都江堰能保证灌区不受洪水威胁?在枯水期,又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
2.为什么都江堰能最大限度减少泥沙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构造剖面。读图完成1~2题。
1.甲处地质构造为
A.谷地 B.向斜 C.背斜 D.断层
2.乙处为谷地的主要成因是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层岩石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4.“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属于断块山的泰山素有“五岳独尊”之誉,其地质构造类似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5.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 图中甲处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9.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完成10、11题。
10.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完成10、11题。
11.关于地层新老与沉积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比c老 ②bc期间,海岸线向海洋后退
③b比c新 ④bc期间,海岸线向陆地前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水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 B.②地的成因与华山相同
C.③处地质构造易储存地下水 D.④处由于地壳挤压拱起形成山地
13.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为南北流向,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A.①河道比③狭窄,①位于③的上游 B.①处流量一定大于③处
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
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4.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
(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3分)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
(2)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