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制作一个潜望镜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科学思维:通过画光的反射路线,知道光通过平面镜,通过设定的角度,反射到眼睛里,从而看到物体。
探究实践:1.能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探究潜望镜的基本原理。
2.通过亲自制作潜望镜,加深对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
态度责任: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一个潜望镜。
难点: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光线图。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自评 师评
制作一个潜望镜。 了解潜望镜的特点、组成、原理,并能制作一个潜望镜。 能够掌握潜望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主动参与潜望镜的制作,3星 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听从小组长分配被动参与制作,2星 3.不是很明白潜望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只是听从指挥参与制作或观察,1星 ( )★ ( )★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1.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光源、光的传播方式、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知道了没有光源就看不到物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在两种介质的接触面处会发生折射,知道光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那么我们要观察树洞的小鸟的想法能实现了吗?你有好办法了吗? 学生讨论。 2.游戏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吧,在游戏过程中请思考这个问题:从镜子里看到五角星时,你们发现两个平面镜的镜面有什么位置关系 这对你们有什么启发 出示游戏规则:每个小组两面镜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藏于桌子下面,在不出来的情况下,想办法通过平面镜观察到黑板上面老师画的五角星。 学生游戏,思考问题。 预设:两个平面镜的镜面相对且是平行的关系,我得到的启发是无论两面镜子怎么放,都必须是平行的,如果不平行,就看不到国旗图片。 师: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观察树洞里的小鸟?其实,我们可以借助潜望镜来观察。那什么是潜望镜呢?它的用途和结构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一个潜望镜》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学习主题。 教师观察学生参与讨论、游戏的表现,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了解潜望镜工作原理和构造 教师课件出示海军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工作的图片,了解潜望镜的用途。 师: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 分发给小组潜望镜模型,分小组观察潜望镜的组成结构,思考其工作原理,并尝试画出潜望镜中光线的传播路线及方向。 小组汇报观察情况,展示记录单,师生共同小结。 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45°角的平面镜。观察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平面镜上,最后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看到被观察的物体了。 活动二:制作一个潜望镜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长纸盒、两面小镜子、胶带、铅笔、剪刀、直角三角板、直尺。 师: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好了一些材料,让我们参考课本19页,先小组讨论一下制作过程,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吧。 2.小组汇报简述潜望镜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教师总结出示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①在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 ②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 ③在纸盒的对应面上重复画上面的线。 ④用剪刀将4条斜线剪开。 ⑤像图中那样,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⑥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教师强调用剪刀或刻刀的安全性,先用铅笔画好,再动手裁剪。 4.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制作完成开始测试。 教师提出问题:在潜望镜的窥测口,能看到被观察物体吗?如果能就表示制作成功了,如果不能,思考哪里有问题,并加以纠正改进。 活动一: 学生能够细致认真按照科学顺序有序观察潜望镜,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科学探究方法。 活动二:在这次潜望镜制作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实验关键技术的掌握能力。 活动一:教师根据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活动二: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小组合作等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知识,完成学生实践能力评价量表。
(三)研讨 1.鼓励学生说一说潜望镜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并让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2.小组讨论一下制作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可以看到高处黑暗树洞里的小鸟。 小组汇报,预测:①必须得有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小鸟身上;②其次能在低处观察高处树洞里的小鸟。 课下查阅相关资料,用多种方法利用潜望镜原理,做一个能观察树洞中小鸟的装置。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于潜望镜工作原理的认知,并引导学生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对于潜望镜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给予及时反馈。
(四)生活应用 1.鼓励学生们废物利用,利用身边的牛奶盒子等废旧物品制作潜望镜。 2.播放制作潜望镜的其他方法。并让学生想一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了解制作物体方法的多样性,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参与本环节,并鼓励参与学生。
(五)知识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通过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成果集成
能够根据潜望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一、填空题
制作潜望镜时需要 块平面镜,且将其插入纸盒开口时,要保持镜子的 是相对的。
二、判断题
1.我们制作潜望镜时要尽量使用废弃的材料。( )
2.潜望镜中的两块平面镜可随意放置。( )
3.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 )
三、选择题
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原理制成的。
A.直射 B.折射 C.反射
2.从潜望镜下面的孔可以看到上面的物体,光的传播路线图正确的是( )。
A. B. C.
3.用潜望镜可以从它下面的孔看到上面的孔外面的景物,这说明( )。
A.光可以沿曲线传播
B.光可以折射,通过光的折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镜子能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四、解答题。
古人有句话:对盆看影,则“坐见四邻矣”。其意思是在院墙之上高悬一面大镜,然后在院内放一个盛水的盆,就可以坐在庭院内观察到院墙外的情景。
1.这个装置是利用光两次 的原理制成的。
2.根据其描绘的场景,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综合实践类作业】
答案:
一、填空题
2,反射面
二、判断题
1.√ 2.× 3.√
三、选择题
1.C 2.C 3.C
四、1.反射;
2.
六、板书设计
制作一个潜望镜
原理:光的反射
制作一个潜望镜
七、教学反思
本课准备材料和前期备课非常重要,完全可以将课上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处理,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潜望镜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从而参考课本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潜望镜,学生完全能够自己做到,可以放手给学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光》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光》
单元主题 学生们在校园里发现了一些鸟巢和小鸟的活动迹象,同学们对这些鸟类的品种、数量、行为等非常感兴趣,但是小鸟容易受惊吓,难以近距离观察。同学们可以利用潜望镜观察这些鸟类在鸟巢中的活动。那么如何制作一个潜望镜呢?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吧。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 3.3声音与光的传播:1.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2.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3.知道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改变。4.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利用工具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根据实际反馈结 果进行改进并展示。 学业要求: 能解释人眼看到光源和物体的原因; 能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能分析光的行进路线及反射现象。 能通过实验认识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能设计制作简单的光学物品。 关注光污染危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能制作实物模型,并基于证据改进实物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知道技术与工程需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相关信息和正确对待作品的缺陷。
教材分析 “光”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共7课,分别是《1.有关光的思考》、《2.光是怎样传播的》、《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5.认识棱镜》、《6.光的反射现象》、《7.制作一个潜望镜》。 第1课为单元起始课,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第2-3课探究光的传播问题,第4-5课探究光的折射问题,第6-7课探究光的反射问题,其中第7课为工程设计课。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物体时发生传播路线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反射现象的认识,构建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1.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将光的特性与波联系起来意义不大。但是,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为后续的学习(即把光看作是波)做一些认知的铺垫。 2.教学中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但是教师对光本质的认知会影响到学生概念的建立,所以一定要遵循课程标准的学习内容,才能完成有关光的目标要求。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弄清光的各种现象,并解释生活中有关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 能使用或建构模型,解释有关光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3探究实践: 能用实验验证光的传播方式。 会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能利用镜面反射实验,推测反射光规律,并预测反射光位置。 会做棱镜分光实验,能推测彩虹的颜色序列并制作彩色轮。 能自制潜望镜并进行观察。 4.态度责任: 形成对光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光的综合应用的测试性评价。 4.注重工程设计的团队合作、相互配合的评价,工程设计作品的展示和改进的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制作潜望镜模型。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达成评价1观察1.有关光的思考了解对光的已有认知;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反射光源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到物体。了解学生对光相关知识的前概念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对光的研究兴趣。1实验2.光是怎样传播的观察一束光通过小孔的实验, 初步建立光直线传播的概念。。解密“光是怎样传播的” 对比声音的传播,发现光的传播方式。1实验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观察光通过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物体,以及烟雾的实验,加深光传播方式的理解,并与影子的成因建立联系探秘“如何隔墙看物” 建立光传播的概念,解释影子的成因,解释月食和日食的成因。1实验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观察光通过水平面和物体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初步形成折射的概念。牛顿的三棱镜实验 绘制光学转盘 进一步发展光的传播概念,用光传播方向的改变来认识折射现象。1实验5.认识棱镜观察光通过棱镜形成的分光现象,从而了解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通过制作一个彩色轮,进一步认识光有不同的混合色。绘制光学转盘 通过观察三棱镜的分光作用,了解太阳光包含有不同的颜色。1实验6.光的反射现象观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的反射实验,并通过调整平面镜的角度,使光到达预设的反射点。探秘“如何隔墙看物” 建立并体验古代门禁装置 “光反射原理”的现代应用用挑战性的方式--指定反射点,观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的反射现象,拓展光的认知。1工程设计7.制作一个潜望镜应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潜望镜,激发对光更深层次的研究兴趣。“光反射原理”的现代应用 综合运用学到的光的知识,通过制作和体验,激发后续的研究兴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