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丝洞除 妖狮驼岭斗魔(第68-77回)导读课件(共30张PPT)-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盘丝洞除 妖狮驼岭斗魔(第68-77回)导读课件(共30张PPT)-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15: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章节导读
盘丝洞除妖 狮驼岭斗魔
(第68-77回)
——第六十八回至六十九回“朱紫国妙手行医”导读
耐人寻味的意境 轻松愉悦的情调
耐人寻味的意境 轻松愉悦的情调——“朱紫国妙手行医”导读
本篇出自《西游记》第六十八回至六十九回,描写孙悟空在朱紫国出人意料地揭了招医皇榜,并施展医道妙手,奇迹般地治愈国王重病,由此获知国王三年前被麒麟山妖精赛太岁抢走金圣皇后的苦情,又遇妖怪骤临,旋即腾空迎战。
《西游记》全书流贯着浓厚的幽默情调,这种幽默情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在某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中所起的“驭文之大术,谋篇之大端”的结构作用而表现出来的,就是说,通过某个贯穿性的饶有风趣的情节,造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情境。本篇便是一个典型例子。下面,试对本篇的幽默情境作一品评。
耐人寻味的意境 轻松愉悦的情调——“朱紫国妙手行医”导读
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不懂医道的孙悟空,要医治国王的疑难症”这一有趣情节的贯穿,造成浓厚的幽默情境。这个情节包含创造幽默情境的四个层层递进的基本环节:制造悬念、着意渲染、出现反转、产生突变。
朱紫国王因“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张榜招医,孙悟空有心“做个医生要耍”,就假借猪八戒,揭榜自荐,向朝廷官员夸下了“我有手到病除之功”的海口,唐僧埋怨他说:“你连药性也不知,医书也未读,怎么大胆撞这个大祸!”这时读者自然会关心孙悟空到底有何高招医治国王,由这种关心产生了紧张、好奇、急于了解下文的心理。这就是“制造悬念”。
耐人寻味的意境 轻松愉悦的情调——“朱紫国妙手行医”导读
情节的发展,对“悬念”造成的气氛更是多方烘托:孙悟空先是关照猪八戒、沙僧准备照数收药,并向唐僧宣称他有“能治大病”的秘方;然后,又一本正经地给国王“悬丝诊脉”,还故弄玄虚,要医官从全城弄来全部八百八味药,每味三斤;最后,神秘地让猪八戒、沙僧协助制药,药料无非是大黄、巴豆二两加锅灰若干之类。到此人们更加好奇孙悟空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这就进一步加强了“悬念”造成的气氛,为后面的“反转”作了层层铺垫。这就是“着意渲染”。
接着,孙悟空竟让猪八戒去弄来一点马尿,用它合成“乌金丹”给国王吃,果然药到病除,治愈了国王的积疾。
耐人寻味的意境 轻松愉悦的情调——“朱紫国妙手行医”导读
用马尿合成的丸药治愈国王的病,这一奇特之笔完全出乎读者意料之外,使人经过一番思考和联想,恍然大悟:原来孙悟空借行医之机,把庸弱的国王大大要弄了一番;同时,由于那马并非凡马,乃西海神龙,其尿亦有“凭你何疾,服之即愈”的神功,因而治愈国王之积疾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而令人接受。这就是“出现反转”。
随着“反转”的出现,便同时产生了“突变”的效果:“悬念”得以解除,好奇得到满足,造成一种情趣色彩浓厚、令人回味无穷的幽默情境。这就是“产生突变”。
“朱紫国行医”的故事,就是这样表现出浓郁的幽默情境,从而构成了一种独具风采的意境美,使读者沉浸在轻松、愉悦而隽永的审美情趣中。
——第七十回至七十一回“獬豸洞盗铃降妖”导读
“道具”穿针引线 “剧情”丝丝人扣
“道具”穿针引线“剧情”丝丝人扣——“獬豸洞盗铃降妖”导读
本篇出自《西游记》第七十回至七十一回,描写孙悟空击退妖王赛太岁先锋,再接再厉,打入麒麟山豸洞,计盗法宝“紫金铃”,制伏妖王,救出金圣娘娘,国王、皇后破镜重圆。
小小紫金铃,对本篇的结构作用却实在不小。借助“道具”紫金铃穿针引线,编织情节,显示了巧妙的艺术构思,是本篇一大艺术特色。这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看。
一是烘云托月,先声夺人。孙悟空初临麒麟山,就冷不防遇到罕见的火、烟、沙:“只见那山凹里烘烘火光飞出,霎时间,扑天红焰”;“红烟之中冒出一股恶烟,比火更毒”,“那烟不是灶筒烟,不是草木烟,烟却有五色:
“道具”穿针引线“剧情”丝丝人扣——“獬豸洞盗铃降妖”导读
青红白黑黄。熏着南天门外柱,燎着灵霄殿上梁”;“又见那山中进出一道沙来”,“遮天蔽日”,以至飞人孙悟空鼻内,“痒斯斯的打了两个喷嚏”,只得用鹅卵石塞住鼻子。法宝尚未露面,即已透出令孙悟空都“恐惧”的如此神威;加上小妖绘声绘色之言:“我大王使烟火飞沙,那国王君臣百姓等,莫想一个得活。”从而把那法宝的无比威力渲染得淋漓尽致
二是画龙点睛,和盘托出。于是,孙悟空就把注意力盯在那法宝上。他打进獬豸洞见到金圣娘娘,便赶紧打听:“他那放火,放烟,放沙的,是件甚么宝贝?”作者借机通过金圣娘娘之口,进一步把法宝的名堂、神功点明、托出:“乃是三个金铃。他将头一个幌一幌,有三百丈火光烧人;第二个幌一幌,有三百丈烟光熏人;第三个幌一幌,有三百丈黄沙迷人。烟火还不打紧,只是黄沙最毒。若钻人人鼻孔,就伤了性命。”而且特意交代,妖魔将它“只是带在腰间,行住坐卧,再不离身”。
“道具”穿针引线“剧情”丝丝人扣——“獬豸洞盗铃降妖”导读
三是一盗金铃,得而复失。这样,就势在必行地引发出孙悟空计盗紫金铃。他接着一手导演了金圣娘娘以“风流喜悦之容”与妖魔叙“夫妻之情”的假戏,把金铃从妖魔身上骗出来,趁机偷到手。但他好奇展开观看,不慎弄走火,惊动妖魔遭围攻,慌乱中丢了金铃。
四是二盗金铃,降伏妖魔。一盗不成,再有二盗。这一回孙悟空施展腾挪变化,变作金圣娘娘侍婢春娇与妖魔周旋,又变出虱子、虼蚤、臭虫攻入妖魔身内,逼使他脱衣捉虱,解下金铃,顺手以假换真。悟空金铃到手,妖魔在劫难逃。他上门比试,“一把搭了三个铃儿,一齐摇起。
“道具”穿针引线“剧情”丝丝人扣——“獬豸洞盗铃降妖”导读
你看那红火、青烟、黄沙,一齐滚出,骨都都燎树烧山!”“把那赛太岁唬得魄散魂飞,走投无路,在那火当中,怎逃性命!”若不是观音及时抢救,早就没命了。
总之,作者巧妙地借用紫金铃为“道具”,通过以上四个丝丝入扣的环节,把全篇“剧情”浑然一体地贯穿起来,错落有致而引人人胜,体现了高超的艺术匠心。
——第七十二回“盘丝洞八戒忘形”导读
不谐引可笑 对照益鲜明
不谐引可笑 对照益鲜明——“盘丝洞八戒忘形”导读
本篇出自《西游记》第七十二回,描写唐僧误入盘丝洞,被七女妖困住,女妖下濯垢泉洗澡被孙悟空偷去衣服,猪八戒趁机入池戏弄女妖,后反被女妖吐丝缠困,最后孙悟空消灭其手下七虫怪,救出唐僧,七女妖走脱。
本篇盘丝洞故事是《西游记》中塑造猪八戒滑稽形象(否定性一面)的精彩篇章之一。作者着力刻画了猪八戒好色、鲁莽等性格弱点,同时揭示了其性格自身的不协调,并在与孙悟空形象的鲜明对照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猪八戒的滑稽形象。
猪八戒的好色“忘形”,与孙悟空不近女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猪八戒的鲁莽、粗率,也与孙悟空的谨慎、精细形成了鲜明的性格对照。另外,本篇中盘丝洞蜘蛛精形象也写得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形象塑造神性、动物性和人性三者融合的特点上。
——第七十三回“黄花观悟空破魔”导读
精彩绝伦叙战斗 自出机杼写妖道
了解鲁迅“仇猫”的写作背景
本篇出自《西游记》第七十三回,叙写盘丝洞七女妖勾结黄花观道士毒倒唐僧、八戒、沙僧,孙悟空巧破女妖丝绳篷,诛灭蜘蛛精,又大战道士,被那多目怪金光迷困,入地经黎山老姆指点,请来毗蓝婆,收伏妖道蜈蚣精,救活唐僧三众。
孙悟空巧擒蜘蛛精一节描写,是本篇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精彩片断,本文就从欣赏这个片断开始吧。
孙悟空初战七蜘蛛精,由于她们勾结黄花观老道用毒茶毒倒唐僧和八戒、沙僧,故一见便“越生嗔怒,双手轮铁棒,丢开解数,滚将进去乱打”,不料“那七个敞开怀,腆着雪白肚子,脐孔中作出法来:骨都都丝绳乱冒,搭起一个天篷,把行者盖在底下”,“行者见事不谐,即翻身念声咒语,打个筋斗,扑的撞破天篷走了”。于是,悟空唤来土地神,查明妖精的底细、法术后,再斗蜘蛛精,请看:
了解鲁迅“仇猫”的写作背景
行者却到黄花观外,将尾巴上毛捋下七十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七十个小行者;又将金箍棒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七十个双角叉儿棒。每一个小行者,与他一根。他自家使一根,站在外边,将叉儿搅那丝绳,一齐着力,打个号子,把那丝绳都搅断,各搅了有十余斤。里面拖出七个蜘蛛,是有巴斗大的身躯。一个个攒着手脚,索着头,只叫:“饶命!饶命!”此时七十个小行者,按住七个蜘蛛,那里肯放。……
这里,孙悟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改变战术,有的放矢地采取了灵活机动的腾挪变化之术:派遣七十个由毫毛变成的玲珑小猴,以十倍于敌的绝对优势兵力对付七只蜘蛛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变出七十个灵巧的双角叉儿棒,一猴一根,专用来搅那丝绳;自己也使一根双角叉儿棒,一面参与搅丝战斗,一面指挥群猴,“一齐着力,打个号子”,把那些丝绳全都搅断。终于破了蜘蛛精的厉害法术,把七个蜘蛛精一个个拖了出来,生擒活捉。这捉拿蜘蛛精的巧妙战术、生动场面,真是精彩绝伦,令人倾倒!透过这战术、场面,孙悟空那绝顶聪明伶俐、机智敏捷的可爱性格,便鲜明活泼地跃然于纸上了。
了解鲁迅“仇猫”的写作背景
本篇中作为孙悟空主要敌人的黄花观老道多目怪的形象,塑造得很有特点。作者从性格、法术两方面刻画了他非同一般的妖魔形象,使之成为孙悟空不好对付的强劲敌手,大大加强了这场矛盾斗争的曲折化和尖锐化。下面再来着重分析老道多目怪的形象特点。
老道多目怪的形象特点之一是,性格凶狠毒辣而狡猾机变,且极端自私。当老道听到盘丝洞七女妖向他诉说拿住唐僧后所受“委曲”,顿时恼恨变色,决计“摆布”唐僧四众,为师妹“报冤”。他不屑采用动武的下策,而使出了借毒药杀人的毒计。只见他取出那苦心熬炼出来的毒药,告诉七女妖说:“……我这宝贝,若与凡人吃,只消一厘,入腹就死;若与神仙吃,也只消三厘就绝;这些和尚,只怕也有些道行,须得三厘。……”遂将十二个红枣各摁上一厘毒药,分在四个茶盅内,献给唐僧四众吃,必欲置他们“个个身亡”而后快。其心肠、手段何等凶狠毒辣!岂料孙悟空“眼乖”,发现“盘子里那茶盅是两个黑枣儿”,顿生怀疑,即向老道提出要与他“穿换一杯”。眼见老道的阴谋就要败露,他却不动声色,随口答道:
了解鲁迅“仇猫”的写作背景
“不瞒长老说。山野中贫道士,茶果一时不备。才然在后面亲自寻果子,止有这十二个红枣,做四钟茶奉敬。小道又不可空陪,所以将两个下色枣儿作一杯奉陪。此乃贫道恭敬之意也。”说得头头是道,不失情理,把刚要露出的马脚给遮掩上了。处变不惊,应对得体,足见老道之狡猾机变。虽然这花招瞒不过机警的悟空,仍坚持要与他换杯,但其“恭敬之意”确实感动了唐僧,便插上来责备悟空说:“这仙长实乃爱客之意,你吃了罢,换怎的?”其迷惑力还真不小。
老道的狡诈果然使其毒计一时得手了。孙悟空见唐僧不让他换杯,“无奈,将左手接了,右手盖住,看着他们”:“那八戒,一则饥,二则渴,原来是食肠大大的,见那钟子里有三个红枣儿,拿起来咽的都咽在肚里。师父也吃了。沙僧也吃了。”就这样,只好眼睁睁地让师父和两师弟将毒茶一一喝进肚里。紧接着,那严重的局面便发生了:“一霎时,只见八戒脸上变色,沙僧满眼流泪,唐僧口中吐沫。他们都坐不住,晕倒在地。”情节顿时为之跌宕,矛盾冲突即趋尖锐化,随之便爆发了孙悟空与老道及蜘蛛精的激烈斗争:“这大圣情知是毒,将茶钟,手举起来,望道士劈脸一掼。道士将袍袖隔起,当的一声,把个钟子跌得粉碎。……”
了解鲁迅“仇猫”的写作背景
作者还以神来之笔刻画了老道极端自私的性格特点。请看,当七个蜘蛛精被孙悟空作法逮住,向老道呼救:“师兄,还他唐僧,救我命也!”不料老道竟说:“妹妹,我要吃唐僧哩,救不得你了。”为了吃唐僧肉,竟置师妹性命于不顾,如此绝情绝义,把老道那极端自私的卑污灵魂揭示得入木三分。同时,这一笔也有力地推动并深化了作品的矛盾冲突。本来,如果老道交还唐僧等,悟空就会放了蜘蛛精,但双方矛盾也将就此趋于缓和。现在这样,由于老道私心大发,见死不救,激怒了悟空,遂将七个蜘蛛精“尽情打烂”;“那道士见他打死了师妹,心甚不忍,即发狠举剑来迎”。引出双方一场“好杀”,以及其后惊天动地的反复斗法,从而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展开,向着矛盾冲突的纵深发展。
老道多目怪的形象特点之二是,法术怪异奇特而威力罕见。你看,那老道与悟空大战五六十回合,渐觉手软,便剥了衣裳,把手一齐抬起,露出了多目怪的本相,“只见那两胁下有一千只眼,眼中进放金光”。
了解鲁迅“仇猫”的写作背景
不但那形貌怪诞的胁下千眼有进放金光的特异功能:“森森黄雾,两边胁下似喷云;艳艳金光,千只眼中如放火”,而且那千眼进出的金光更是法力神通十分厉害:“幌眼迷天遮日月,罩人爆燥气朦胧;把个齐天孙大圣,困在金光黄雾中。”
孙悟空神通如此广大,竟被千目怪金光阵困住,于是,情节再一次产生波折,矛盾更加尖锐化。但见:“行者慌了手脚,只在那金光影里乱转,向前不能举步,退后不能动脚,却便似在个桶里转的一般。无奈又爆燥不过,他急了,往上着实一跳,却撞破金光,扑的跌了一个倒栽葱;觉道撞的头疼,急伸手摸摸,把顶梁皮都撞软了。”不由心焦自语道:“晦气!晦气!这颗头今日也不济了!常时刀砍斧剁,莫能伤损,却怎么被这金光撞软了皮肉?久以后定要贡脓。纵然好了,也是个破伤风。”那金光阵直困得悟空暴躁难禁,几乎走投无路,亏得他急中生智:“往下走他娘罢!”遂变做个穿山甲钻入地下二十余里,方才逃脱。多目怪这怪异奇特的法术,威力罕见,一至于此。于是,矛盾冲突再向纵深发展,引出悟空地下遇黎山老姆指点的情节波澜,直至推到请来毗蓝婆降伏多目怪的情节高潮。作者在多目怪形象塑造上的自出机杼由此可见。
——第七十四回至七十七回“大闹狮驼岭”导读
戏剧式回旋跌宕 绝顶般机巧灵活
精彩绝伦叙战斗自出机杼写妖道 ——“黄花观悟空破魔”导读
本篇出自《西游记》第七十四回至七十七回,叙写唐僧师徒路经狮驼岭,为青狮、白象、大鹏雕三魔头所阻,孙悟空腾挪变化,巧运机谋,与神通广大、诡计多端的妖魔展开了反复、艰巨的较量,最后请来如来及文殊、普贤,收伏三魔头,救出唐僧、师弟。
“大闹狮驼岭”也许可以说,是《西游记》取经故事中情节最为复杂多变的一个,也是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所历磨难最多的一次。大起大落、回旋跌宕的情节安排,紧张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构成了本篇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它犹如一出波澜起伏、有声有色的热闹好戏,富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让我们先来从头至尾分“幕”分“场”观赏领略一番吧。
序幕:长庚报警,魔头狠毒。唐僧师徒刚进狮驼岭,就遇太白金星李长庚所化老者高声报急:“这山上有一伙妖魔,吃尽了阎浮世上人,不可前进!”一个下马威吓得唐僧“大惊失色”,“扑的跌下马来”;接着又告悟空、八戒,那伙“狠怪”乃狮驼岭三个魔头,“势要峥嵘”,“神通广大得紧”,手下有四万七八千小妖,“专在此吃人”,“如若怠慢些儿,其实难去”,吓得唐僧更是止不住流泪道:“徒弟,似此艰难,怎生拜佛!”经如此反复渲染,魔头凶狠无比、师徒大难临头的紧张气氛,便先声夺人地烘托出来了。
精彩绝伦叙战斗自出机杼写妖道 ——“黄花观悟空破魔”导读
第一场:轻取小妖,先拨头筹。孙悟空急忙上岭打探妖魔详情。见到巡山小妖“小钻风”,即变作小妖“总钻风”、“总巡风”,随机应变地虚与周旋,骗取了精乖机灵的“小钻风”的信任,轻易探得了三个魔头神通本领的底细。孙悟空旗开得胜,读者自然会看好他下一步对付三魔头也会顺利得手,先前的紧张气氛为之一松。第二场:打进妖巢,失困宝瓶。孙悟空遂打死“小钻风”,假变顶替之,乘胜打进妖洞,果然顺利瞒过三魔头;又变出苍蝇戏弄妖魔,搅得众妖人心慌慌。就在这斗争十分有利的时候,却不料他得意忘形,发笑露出“雷公嘴”来,被三魔识破,揭穿“一身黄毛,两块红股,一条尾巴”的原形,束手就擒,被装人顷刻即化的“阴阳二气瓶”,由安转危;虽然悟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死里逃生,但毕竟元气大伤,原有胜势顿失,情节为之一跌宕。
第三场:巧制狮魔,柳暗花明。孙悟空为扭转局势主动出击,带着猪八戒大战老魔,乘狮魔张开血盆大口,钻进狮肚,撒酒疯,弄拳脚;又用绳系住其心肝,扯出狮口,控制老魔于举手间,迫使三个魔头齐求饶命,愿送唐僧过山,这才放了老魔。此刻,孙悟空完全夺回了斗争主动权,局面翻转,读者都觉得他稳操胜券了。
精彩绝伦叙战斗自出机杼写妖道 ——“黄花观悟空破魔”导读
第四场:象精变卦,好事多磨。孰料二魔象精失信爽约,反雄赳赳打上门来,卷走了猪八戒,胜利在望的形势顿又逆转,情节又起波折。孙悟空不得不再费若干周折,先潜入妖洞救出八戒,再力战智斗擒回象精。象精下跪求饶,答应“抬轿相送”唐僧,悟空遂又放了二魔。读者以为,这回总该大功告成了吧?
第五场:雕怪施计,师徒落网。然而还是好事多磨,三魔大鹏雕怪竟不惜再度背信弃义,设下了阴谋诡计,趁把唐僧抬至狮驼城之机,突然袭击,三魔头并众妖将唐僧四众一网打尽,悉数擒拿;遂下毒手将四僧抬入铁笼蒸烧,危在旦夕。形势急转直下,情节再次发生巨大起落,读者不由为师徒们捏上一把汗。
第六场:三僧脱险,复陷魔掌。孙悟空身手不凡,脱出真身令龙王护住唐僧等,救下三僧出逃。眼看转危为安,不期“灾星未脱”,妖魔及时惊觉,捉回三僧。又将唐僧密藏,散布唐僧被吃谣言;孙悟空蒙在鼓里,“心如刀搅,泪如水流”。情节一波三折,又跳起一余波,使唐僧师徒历尽磨难,落人山穷水尽的境地,读者的心弦也为之绷得更紧了。
精彩绝伦叙战斗自出机杼写妖道 ——“黄花观悟空破魔”导读
尾声:请出如来,降伏妖魔。危难之际,孙悟空奔赴灵山,请来如来佛以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将三个魔头一一收伏,救出唐僧等,终于转危为安,柳暗花明。读者的心情伴随狮驼岭故事的情节波折,几经激荡,至此方才平静。
纵观“大闹狮驼岭”,令人深感它包容着戏剧式极其丰富、生动的情节性,故事内容变化多端,情节波澜层出不穷,眼见大功告成,却又功亏一篑,已现柳暗花明,竟变山穷水尽。它算得上是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无比艰难曲折历程的一个极好缩影;读者通过对这曲尽其妙的情节故事的玩赏品味,也获得了巨大的审美愉悦。
精彩绝伦叙战斗自出机杼写妖道 ——“黄花观悟空破魔”导读
当然,作者并没有为情节而情节,而是把情节描写与人物塑造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借助于紧张曲折的情节描写,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更加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孙悟空鲜明、丰满的性格特征。面对神通广大、诡计多端的三个魔头的挑衅,孙悟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既表现了勇猛无畏、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更显示了“挪移变化,乖巧机谋”的斗争智慧。试看几例。
在受困于“一时三刻,化为脓血”的“阴阳二气瓶”的关头,孙悟空临危不惧,奋勇顽强地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熊熊烈火烧来,他“捻着避火诀,全然不惧”;四周围钻出四十条蛇来咬他,他“轮开手,抓将过来,尽力气一措,搭做八十段”;又有三条火龙出来,把他“上下盘绕,着实难禁”,他捻诀念咒,变大变小,拼命挣扎;……直至借助观音留给的三根救命毫毛钻透“阴阳窍”,闯出魔瓶方罢。孙悟空这种勇猛顽强的斗争精神,闪烁着鲜明的性格光彩。
精彩绝伦叙战斗自出机杼写妖道 ——“黄花观悟空破魔”导读
然而,孙悟空在狮驼岭斗妖过程中更为突出地表现了机巧灵活的性格特征,显示了更加鲜明的性格光彩。如向小妖打探敌情,他随机应变,“干事找绝,说话合宜”。遇见小妖巡山,便变一小妖上前以“一家人”攀扯;小妖说他“面生,认不得!”他便以烧火的会得少圆谎;小妖说烧火兄弟没有嘴尖的,他马上揉一揉嘴弄得不尖;小妖说烧火与巡山各不相干,他就转口说:“大王见我烧得火好,就升我来巡山。”小妖要看他的身份牌,他便诱出小妖的牌子做样,变出个“总钻风”;小妖说他们都叫“小钻风”,他又随风转舵补漏说,大王“又与我个新牌,叫做“总巡风”,教我管你这一班四十名兄弟也”。居然把个精乖机灵的小获蒙骗过去,即忙陪礼道:“长官,……言语冲撞,莫怪!”于是,孙悟空趁势居高临下地“弄獐弄智,呼呼喝喝”,唬得小妖不由不照实供出三个大王的神通本事,摸清了妖魔的底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真是令人倾倒和叫绝。
精彩绝伦叙战斗自出机杼写妖道 ——“黄花观悟空破魔”导读
又如孙悟空迎战老魔,他狮口拔牙,可谓伶俐人巧,以柔克刚。当狮魔张开血盆大口来吞悟空时,他趁势“收了铁棒,迎将上去,被老魔一口吞之”,使其正中“机关”。悟空巧人狮肚,便大显身手。老魔惊慌地喝药欲药杀悟空,他却张在喉咙下,一连接吃了七八盅,随后便在肚里撒起酒疯来,“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飞脚;抓住肝花打秋千,竖蜻蜓,翻根头乱舞”,痛得老魔倒地求饶。悟空请他张口欲出,又察觉三魔诡计,便机警地伸出金箍棒试探,“那怪果往下一口,挖喳的一声,把个门牙都进碎了”,狠狠地教训了妖魔。三魔又使“激将法”激他出来,悟空又要出去交战,又顾忌妖精“人面兽心”,便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绝妙之法:“出去便出去,还与他肚里生下一个根儿。”
精彩绝伦叙战斗自出机杼写妖道 ——“黄花观悟空破魔”导读
只见他拔毫毛变出一条长绳,把一头系在妖怪心肝上,拿着另一头,“那扣儿不扯不紧,扯紧就痛”;又机灵地避开了妖怪“上下钢牙,排如利刃”的血口,理着绳儿爬到鼻孔里,随老魔一口喷嚏进了出去。遂不理会三个魔头齐来恶攻,即放松了绳驾云落于山头,只须“双手把绳尽力一扯,老魔心里才疼”,玩弄妖魔恰似“放风筝也”!慌得三个魔头一齐叩头哀告道:“大圣慈悲,饶我性命,愿送老师父过山!”孙悟空制伏凶魔这千般伶俐、万样乖巧,令人赞叹不已。
语文即生活,学习即生长
YU WEN JI SHENG HUO XUE XI JI SHENG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