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区纯阳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区纯阳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7 07: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区纯阳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有一片区域今天看来是漫无边际的沙漠,毫无生气,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史诗,最早的关于大洪水和方舟的传说,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这片区域是(  )
A. B. C. D.
2. 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  )
A. 解决粮食问题 B. 商业活动需要 C. 传播伊斯兰教 D. 经济利益驱使
3. 有学者指出,基督教希望通过传教把强调个性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法律的罗马文化和强调血缘、家庭的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这形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时代特征。这说明基督教文明(  )
A. 产生于久远的欧洲传统文化 B. 为阐释发展欧洲文化而传播
C. 有利于欧洲共同的文化认同 D. 理性思想远多于宗教意识
4. 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 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 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D. 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5. 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B. 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 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 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6. 他们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材料中的“他们”是指古代(  )
A. 埃及人 B. 印度人 C. 印加人 D. 阿兹特克人
7. 印度历史上被较大的外来民族征服的经历有十多次,部分是由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他们更看重的是宗教而非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住的今生。这反映了(  )
A. 印度宗教超越等级强调隐忍 B. 频繁的外来入侵强化了种姓制度
C. 宗教使民众丧失了反抗意识 D. 宗教对印度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8. 1719年《鲁宾逊漂流记》正式出版,主人公鲁宾逊出生于英国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在巴西通过开办种植园和从事海外贸易获利丰厚,在一次航海途中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他凭借勤劳、聪慧建造一个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新世界。据此可知,该作品(  )
A. 创作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 B. 真实再现英国殖民扩展史实
C. 刺激了列强瓜分世界的野心 D. 有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9. 宗教改革者认为:“上帝是在自然发生的过程中显现他自己的。白昼的更替、四季的循环、月亮的盈亏和星辰的运行,都是上帝创世时就赋予在其中的,一切世事只不过是其展现而已。自然界是上帝和人类活动的舞台。”此理论()
A. 意在引导人们通过认识上帝去认识自然 B. 促进了探究自然和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C. 建立了宗教信仰与理性精神结合的新体系 D. 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创造了人文背景
10. 如图显示了近代法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这反映了法国(  )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阻 B. 各派政治势力实现了均衡
C. 民主政治进程具有曲折性 D.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11. 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  )
A. 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 B. 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
C. 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 D.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12. 如表是《1870~1900年的世界铁路网里程统计》(单位:千公里),对该表格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从1870年到1900年(  )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2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60 284 402 60 20 24
A. 欧洲铁路运输事业领先世界 B. 世界近代化的水平整体提高
C. 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基本完成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13.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就经过独立战争取得独立。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指西、葡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 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
B. 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其他任何国家进行贸易
C. 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
D. 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14. 1870年,洛克菲勒组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资金100万美元。他勾结铁路部门控制运价,打击竞争对手。美孚公司发展很快,1880年,它提炼的石油占全美的95%.1882年,美孚石油托拉斯成立。它掌握了14家公司所有权,控制着26家公司的多数股票,垄断了美国石油工业。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的发展体现了(  )
A. 蒸汽时代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 B. 大萧条期间企业盲目扩大生产
C.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电气时代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15. “他们坐在巴黎,决定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国家将不存在,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以及中东和世界其他地区将在战胜国之间如何分配等。”这表明当时(  )
A. 强权政治色彩浓厚 B. 国际联盟的宗旨得到了实现
C. 美国独享世界霸权 D. 帝国主义的阵营进一步巩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1.0分)
16.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缔造了一种新的体制。在这个制度下,王位是被保留的,但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了。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为非法权力。几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税,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摘编自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三:
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征税等一系列国家主权权力,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其余宪法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均实行任期制。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近代的民主制度,是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孕育、发展起来的。英国通过7世纪革命,成功建立起合当时本国国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制度。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后,不仅摆脱了对英国的依附关系,而且确立起符合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利益的民主共和制度,新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创立了,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虽然英、美两国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政治体制,但是,它们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政治。——摘编自人教版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缔造的“新的体制”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回答“国家的权力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体现的主要原则,并指出美国的政体。
(3)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17. 世界贸易的发展不断推动世界从孤立走向整体,世界联系日益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主要的环球贸易路线( 1400~1800年)
——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地理大发现后,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大米、香料、布匹等的交易量也大增。欧洲人还取得了许多新的渔场、林场。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舶来品还使一些新的工业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廉价金银的大量流入使欧洲人能够消费至少 1/5的金银用于装饰,生产金银质的花边、布料、刺绣品、首饰,金银加工工业得到发展。……欧洲的各种商品,主要是手工业产品也大量倾销到东方沿海国家、东非、美洲,流入北亚。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三角贸易(奴隶贸易)也得到了发展。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一
1913年 15% 11% 13% 8% 4%
——根据【德】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1800年期间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8.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材料一以往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的数量。因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分布于流域地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合意。因而,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 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材料二大约在 17、18世纪,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
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24年,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2) 阅读材料二,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概括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沙龙”是指欧美文化界的一种聚会形式。有学者认为它是近代西方文化史上亮丽夺目的风景线,成为时代的发动机。其陈述如下:
序号 结论 依据
(1) 沙龙促进文学的发展 17世纪,沙龙讨论的主题多围绕文学领域,在沙龙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文学风格
(2) 沙龙催生了女权主义的滥觞 沙龙女主人们开始涉及哲学、思想,甚至政治领域,她们的行为代表着那一时代女性对自身地位的抗争
(3) 沙龙社交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到了18世纪沙龙逐渐由文学性的讨论转化为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科学理性的思考
(4) 沙龙为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18世纪末,沙龙成了革命党人的聚集地,成为他们传播革命思想的场所,使得它们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共和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提取有关“沙龙与欧美社会变革”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属于古代印度文明,排除;
B属于古代中华文明,排除;
C属于古代埃及文明,排除;
材料中的“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史诗,最早的关于大洪水和方舟的传说”等信息反映的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解答的关键是从选项入手,逐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可以看出,以食物为代表的经济利益是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
A、B两项对材料信息理解片面,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文明吸收并融入了希腊文明、马文明和日耳曼文明,这表明了基督教文明具有强大的文明整合能力,而这种整合客观上有利于欧洲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故C项正确;
基督教产生于西亚地区,故A项错误;
基督教的传播并非为阐释发展欧洲文明,而是为了巩固自身在欧洲的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
“理性思想远多于宗教意识”的说法错误,不符合中世纪欧洲的史实,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与拜占庭文明存在共同之处,反映出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及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这为俄罗斯文明奠定了精神基础,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并不是宗教影响,排除A项;
俄罗斯文明兴起时间晚于拜占庭,并不必然意味着会受其影响,排除B项;
俄罗斯与拜占庭历史传统并不相同,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拜占庭的兴衰与俄罗斯的扩张,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拜占庭的兴衰与俄罗斯的扩张,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重点强调阿拉伯文化“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意在说明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在材料中有涉及,但是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排除A项;
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观点表述错误,排除C项;
欧洲文明不是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阿拉伯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又将这些文化遗产传回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侧重于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需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进行思考。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核心信息可知,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这是印第安人中的阿兹特克人发明的,D项正确;
材料中的“他们”是指古代阿兹特克人,A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考生需要结合古代美洲文明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7.【答案】D
【解析】根据“他们更看重的是宗教而非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住的今生”可得出,印度人更注重宗教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说明宗教对印度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D项正确;
印度教等级观念很强,排除A项;
材料与种姓制度无关,排除B项;
宗教不会使民众丧失反抗意识,民众会利用宗教外衣进行反抗,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考生需要结合该文明的特点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古印度文明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鲁宾逊出生于英国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在巴西通过开办种植园和从事海外贸易获利丰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滨逊有着冒险精神,追求现实的幸福,具有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
该作品与英国殖民史无关,排除B项;
列强瓜分世界是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排除C项;
这个作品不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殖民扩张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殖民扩张,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者认为人们应从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去认识上帝创造世界的本义,体现了他主张以探究自然世界的方式去信仰上帝,促进了探究自然和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以探究自然世界的方式去信仰上帝,非引导人们通过认识上帝去认识自然,排除A项;
理性精神与启蒙运动有关,排除C项;
材料与近代科学的诞生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需要结合宗教改革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从时间上看,法国经历了大革命时期,从政治制度上看,经过艰难的过程,各种政体交替出现,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故可知法国封建势力强大导致民主进程艰难曲折,C项正确;
根据材料“下图显示了近代法国政治发展的进程”可知,该图反映的是政治,不是经济,排除A项;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各派政治势力没有实现均衡,排除B项;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875年,确立了共和制,且经历了启蒙运动,可知不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民主共和制,要求学生结合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演进,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欧洲的城市街道和城市设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得到不断完善,A项正确。
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只是城市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项。
C.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市政立法的完善,排除C项。
D. 题干主旨强调城市化的进程,并不是强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排除D项。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A.依据材料,美洲铁路总长要高于欧洲,A项错误;
B.铁路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象征,代表了19世纪中后期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水平。依据材料,从1870年到1900年,按照增长速度来看,世界各地铁路都有较快的发展,体现了世界近代化的水平整体提高,B项正确;
C.从材料来看,欧美以外的地区铁路建设总里程滞后很多,排除C项;
D.结论与材料无关。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工业革命,从材料可知,1870年到1900年,世界各地铁路都有较快的发展,体现了世界近代化的水平整体提高。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葡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等,导致其经济的畸形,是拉美国家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掠夺金银财富、限制殖民地同其他任何国家进行贸易、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是殖民罪恶的表现,不是造成拉丁美洲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发展停滞”“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本题主要通过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4.【答案】D
【解析】A.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大萧条的特点,大萧条应该是指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
C.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特点。
D.材料明显反映的是美国出现了垄断公司,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组织形式变化的表现,也就是电气时代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找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还要搞清楚垄断组织的特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他们(伍德罗威尔逊、劳合乔治和乔治克里蒙梭)坐在巴黎,决定着哪些国家将存在”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法、美三国操纵会议,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控制并决定着战后国际秩序,这说明当时的世界体系设计存在问题,完全是大国的意志,A项正确;
1919年国际联盟尚未正式成立,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英、美、法三国操纵巴黎和会,决定国际秩序,并没有突出美国掌握世界霸权,排除C项;
战胜国之间矛盾加剧,并没有使帝国主义的阵营进一步巩固,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巴黎和会,要求学生结合巴黎和会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巴黎和会,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答案】【小题1】体制:君主立宪制。转移: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小题2】原则:联邦制,分权制衡、人民主权。政体:民主共和。
【小题3】认识:西方民主制度符合本国国情;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第一问要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来解答;第三问要结合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制度,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特点:贸易路线多;交往范围广,建立起全球联系;商品种类多;交易数量大。
影响:在欧洲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亚洲尤其是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交往和联系。
【小题2】变化:英国、法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下降,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上升。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英法技术更新缓慢;19世纪中后期,美国等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技术革新成果显著。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问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①工业革命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分布,从以粮食生产为依托转变为以工业生产为依托;②工厂制的建立,为城市工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③交通工具的变化使得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⑤城市化进程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答出4点)
【小题2】18-19世纪的成就:人们认识到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特殊群体;社会采取行动保护儿童;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注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背景: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观念,成为儿童权利保护的思想基础;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童工引起社会关注;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国家直接采取措施,保护儿童。
20 世纪的新特点:出现了专门保护儿童权利的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儿童权利保护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儿童权利保护成为国际共识。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第(1)问,需要考生掌握两次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第(2)问,需要考生掌握两次工业革命对教育和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
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9.【答案】观点:沙龙为欧美社会变革创造条件。
论述:17—18世纪欧美社会城市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欧美社会“沙龙”文化成为一种潮流。沙龙文化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女权主义等社会运动密切相关。
17世纪,受文艺复兴影响,沙龙讨论的主题多围绕文学领域,在沙龙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文学风格,进一步促进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18世纪在理性主义的号召下,沙龙逐渐由文学性的讨论转化为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科学理性的思考,顺应启蒙运动的思想潮流,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启蒙运动思想家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反对专制统治,主张构建理性王国;18世纪末,沙龙成了革命党人的聚集地,成为他们传播革命思想的场所,使得它们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共和国,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沙龙女主人们思想的解放,她们开始涉及哲学、思想,甚至政治领域,她们的行为代表着那一时代女性对自身地位的抗争,催生了女权主义的滥觞,为女权运动提供了思想准备。
总之,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解放潮流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了沙龙文化在欧美社会的影响力,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条件。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沙龙”是指欧美文化界的一种聚会形式,是近代西方文化史上亮丽夺目的风景线,成为时代的发动机。可以选取沙龙为欧美社会变革创造条件为论点,展开论述。沙龙文化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女权主义等社会运动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文学发展;18世纪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沙龙逐渐由文学性的讨论转化为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科学理性的思考,顺应启蒙运动的思想潮流,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反对专制统治,主张构建理性王国,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沙龙女主人们思想的解放,她们开始涉及哲学、思想,甚至政治领域,她们的行为代表着那一时代女性对自身地位的抗争,催生了女权主义的滥觞,为女权运动提供了思想准备。总之,沙龙文化在欧美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促进了欧美社会变革。
本题主要考查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