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西江月
花城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西江月》,感知诗词何配乐诗歌的韵味。
2、能够寻找匹配生活中的物品为诗词配乐。
3、 用拟态、拟景、拟情、拟神韵的手法,有机的把寻找到的音源创作一曲“月夜话丰年”的乐曲,感受自己创作的愉悦。
4、理解诗人以宁静的笔调描写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表现生活在其中人们的喜悦平和心情。
新知导入
用瓶子、盖子、纸等生活物品,怎样发出不同的声音?
新知导入
利用杯子和水
创造出1 2 3 4 5 五个音
音乐编创
新知导入
用杯子演奏下面旋律
3 4 5 3 4 5
1 2 3 1 1 2 3 1
2/4
音乐编创
新知讲解
西江月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朗诵作品
新知讲解
西江月
你从《西江月》这首词中感受到有多少不同的声音?请填入下列“ ”内。
鸣蝉
蛙声
雨
溪
新知讲解
西江月
这些声音让你联想到词中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与景?
自己去寻找适合表现上述声音的音响材料。
新知讲解
西江月
大家利用现有的素材
去寻找适合表现上述声音的音源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新知讲解
西江月
欣赏视频:
该作品和刚才的诗词朗诵有何不同?
新知讲解
西江月
在老师朗诵《西江月》的过程中,用你的声音与寻找到的音响材料为其配上音响,注意你创编的音响要与词中美的意境相协调。
新知讲解
西江月
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表现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喜悦平和心情。也反映了作者轻松而欢快的心情。
新知讲解
西江月
拓展
新知讲解
西江月
探究:
用拟态、拟景、拟情、拟神韵的手法,有机的把寻找到的音源创作一曲“月夜话丰年”的乐曲,感受自己创作的“田园交响曲”的愉悦。
课堂总结
诗人以宁静的笔调描写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表现生活在其中人们的喜悦平和心情。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创造何表现的音乐,一切都是音乐,需要我们善于发现。
作业布置
运用生活中的其他物品进行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花城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西江月》教学设计
课题 《西江月》 单元 二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西江月》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表现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喜悦平和的心情。也反映了作者轻松而欢快的心情。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相较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音乐编创能力和创造方面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创意实践是一个很重要的素养,这节课声音的创造尤为凸显创意实践这一部分。
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朗诵《西江月》,感知诗词何配乐诗歌的韵味。艺术表现:能够寻找匹配生活中的物品为诗词配乐。创意实践:用拟态、拟景、拟情、拟神韵的手法,有机的把寻找到的音源创作一曲“月夜话丰年”的乐曲,感受自己创作的愉悦。文化理解:理解诗人以宁静的笔调描写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表现生活在其中人们的喜悦平和的心情。
重点 理解诗人以宁静的笔调描写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表现生活在其中人们的喜悦平和的心情。
难点 能够寻找匹配生活中的物品为诗词配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活中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用瓶子、盖子、纸等生活物品,怎样发出不同的声音?2.教师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利用杯子和水创造出1 2 3 4 5 五个音3.教师出示乐谱:用杯子演奏旋律。 1.学生思考:用瓶子、盖子、纸等生活物品,怎样发出不同的声音?2.动手试一试:利用杯子和水3.用杯子演奏旋律。 用音乐编创、动手做实验的方式为声音的创造和表现做铺垫。
讲授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朗诵《西江月》播放朗诵音频组织学生根据诗词朗诵教师出示图示,引导学生从《西江月》这首词中感受到有多少不同的声音?请填入下列“ ”内。3.教师组织探究:这些声音让你联想到词中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与景?自己去寻找适合表现上述声音的音响材料。4.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素材
去寻找适合表现上述声音的音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5.教师播放视频,组织欣赏视频并思考:该作品和刚才的诗词朗诵有何不同?6.教师提醒注意事项:在老师朗诵《西江月》的过程中,用你的声音与寻找到的音响材料为其配上音响,注意你创编的音响要与词中美的意境相协调。7.介绍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表现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喜悦平和心情。也反映了作者轻松而欢快的心情。8.组织拓展:播放谭盾诠释纸乐的视频,开阔创作视野9.教师组织探究: 用拟态、拟景、拟情、拟神韵的手法,有机的把寻找到的音源创作一曲“月夜话丰年”的乐曲,感受自己创作的“田园交响曲”的愉悦。10.课堂小结11.布置作业:运用生活中的其他物品进行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1.朗诵《西江月》聆听朗诵音频根据诗词朗诵2.观看图示,填空3.探究交流自己去寻找适合表现上述声音的音响材料。根据提示,寻找声源惊鹊清风蛙声雨溪欣赏视频,思考回答问题6.留意朗诵注意事项7.分局教师介绍,了解作者辛弃疾观看视频,扩展艺术视野。9.探究展示 10.课堂小结11.了解完成作业 探究诗词中的声音素材能够寻找匹配生活中的物品为诗词配乐。感知诗词何配乐诗歌的韵味。
课堂小结 诗人以宁静的笔调描写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表现生活在其中人们的喜悦平和的心情。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创造和表现的音乐,一切都是音乐,需要我们善于发现。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文化进行理解。
板书 《西江月》诗词朗诵 辛弃疾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