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知识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五讲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知识提纲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6 16:2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五讲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标要求
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本节重点
《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及内容
本节难点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知识概要
一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 文化遗产受到威胁,原因有二:
(1)年久腐变,自然的破坏,如以下事例:
开封古城,由于黄河的泛滥,已被掩埋在地下;现在的开封城,建于 1843 年。79 年,古罗马庞贝城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自然危害)
(2)人为的破坏:如北京圆明园,1860 年为英法联军焚毁(战争破环);当今城市扩建的拆除。
2. 古代对文物的保护 从收藏艺术珍品开始
欧洲各国盛行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中国历代皇帝重视收藏珍贵器物、字画;还发展出金石学,专门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与著录。
3. 现代,通过国家立法保护文物
(1)1834年,希腊制定了保护古迹的法律。
(2)20世纪60—70年代,世界上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高潮。
(3)1964年5月,通过《威尼斯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4. 近现代中国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1)开始: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立了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并于1930年公布了中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3)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中国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4)1982年,通过并实施《文物保护法》,是第一部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
二 《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
1. 通过: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7 大,巴黎召开
2. 内容:
(1)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世价值”,国际社会负有保护责任;
(2)将部分遗产列入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3)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
(4)设立世界遗产中心。
3. 非物质文化遗产
(1)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概念。
(2)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2大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历史作用: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4. 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两加入、两通过”
(1)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开始申报工作。
1987 年,我国拥有了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六项遗产: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莫高窟、泰山。
(2)2004年8月,中国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古琴等。
(3)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16字方针,确保两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确保其真实性与完整性)。
(4)2011年,我国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三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 古代文明的遗迹,例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与阿布辛拜勒神庙,希腊的雅典卫城,古罗马城等。
2. 近代的文化遗产,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之城。
3.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址,包括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布达拉宫、明清故宫、颐和园、明十三陵、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等。
5. 截止 2019年7月,我国已有 55项世界遗产,与意大利并列居世界第一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