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知识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知识提纲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6 16:2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本节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本节难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知识概要
一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 多元起源。约一万年前,五地先后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区域。
2. 春秋战国,奠基时期
(1)出现华夏认同,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2)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3. 汉朝,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的文化格局。
4. 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5. 宋代,三教合一,形成理学,以朱熹为代表。
评价: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三纲五常,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6. 明朝中后期,心学形成,以王阳明为代表
评价:标志着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7. 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出现
表现:李贽批判理学,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等。
8.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潮流。如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等。
9. 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彻底否定儒学),科学与民主成为价值目标。
10.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主流。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 重视以人为本。
(1)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2)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
(3)孟子提出“仁政”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认为“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2)荀子以朴素的唯物史观解释自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3. 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1)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尚贤”。
(2)影响:在当时各国掀起了选用人才革古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后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使用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主张和而不同。
太史伯认为“和则生物,同则不继”,等。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 特点: (1)本土性,本国风情,地域特征。
(2)多样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
(3)包容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4)凝聚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5)连续性,绵延不绝,传承至今。
2. 价值:(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2)体现价值标准,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3)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