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20:5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拟行路难
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诗歌,疏通文意,能够背诵默写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知人论世,体味诗人情感;缘景明情,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诗歌的意境,揣摩诗人蕴含其中的深沉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诗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瑰丽的语言,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李白借诗歌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学习目标
名师范读
《梦游 天姥 吟 留别》
知题意
点明所写内容是虚幻的,运用的是一种想象手法。
梦游的地点
古代乐府诗体裁的一种,与“歌”“行”属于同一类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写诗的目的:临行前留下诗与朋友告别
《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预习检查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注解】微茫:景色模糊不清 信:确实,实在 语:谈论 明灭:忽明忽暗 横:遮蔽 拔:超出 因:依据 渌:清澈 著:穿 暝:昏暗 殷:震动 栗、惊:使战栗;使震惊 雨(yù):下雨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列缺:闪电,“列”通“裂”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青冥:天空 鼓:弹奏 回:回旋、运转 恍:猛然惊醒的样子 向来:原来
须:等待 摧眉:低眉 低头 事:侍奉 开心颜:开心开颜。即心情愉悦,面带笑容。
听梦读梦——理思路
提问:全诗都在写梦游吗?除了梦游还写了什么?
结构
一、梦游之 由
二、梦游之 景
三、梦游之 慨
填 空:
入梦的原因是: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缘景明情觅仙踪
梦游之由
本诗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嬴洲”?
用瀛洲衬托天姥山
突出天姥山的神秘美妙、令人向往
李白运用了哪些手法写天姥山?
缘景明情觅仙踪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衬托: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以虚衬实),使人产生神游天姥之念。
对比:用五岳、赤城、天台与天姥山对比,凸显其高大巍峨。
夸张:“向天横”、“拔”“掩”等描绘出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
出世的雄伟形势。
梦中奇遇--第二段
划分各个画面层次,请概括内容并分析其意境特点及情感。
意境的赏析思路: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概括意境特点。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
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
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
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
③情——品情感
梦中奇遇--第二段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急切兴奋
人和自然和谐一体
人和自然和谐一体
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意象:湖、月、溪水、谢公宿处、渌水、猿声
特点:清幽、寂静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
情感:诗人沉浸其中,心驰神往
梦中奇遇--第二段
梦登天姥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意象:青云梯、海日、天鸡
特点:壮美、雄奇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天姥山白日画面
情感: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梦中奇遇--第二段
山中夜景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意象:花、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雨、烟
特点:恐怖、惊悚(离奇险怪)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惊心动魄、光怪陆离的画面
情感:诗人为之悸动惊恐
梦中奇遇--第二段
仙人盛会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仙人
特点:热闹盛大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的画面
情感: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
失意留恋,痛苦惆怅(“长嗟”、“惟”、“失”)
梦惊神伤
世事无常
追求乐土
蔑视权贵
李白在梦后写了三句心里话留给来送别的朋友,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三句话隐含了李白怎样的人生观?这与李白的什么人生经历有关系?
梦后感慨--第三段
写作背景——李白的42至46岁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经友人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南陵别儿童入京》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第二年,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
知背景
多维探究
1.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看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讨论探究
消极。梦境空虚,人生也像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像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了。而且李白想要寻仙访道,过隐居生活,万事不关心。所以说是消极的。
积极。诗中说“东流水”,我们可以看作是写其建功立业思想的紧迫感。有人生几多失意的消极慨叹,也有“君子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一如孔子面对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不消极。“且放”只是暂时放一下,只要有机会,我还会争取,因为李白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物,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观点1
观点2
观点3
“诗仙”生平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知人论世品诗仙
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志,即使在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
合作探究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怀?
(1)这是一个瑰丽变幻、自由壮伟的梦。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表达向往自由乐土之情。写梦中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极端丑恶,写对梦中仙境的向往正是为了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表现自己蔑视权贵、旷达乐观的精神。因此,诗歌的前半部分是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
(2)这是一个“没有诗人参加”的仙人盛会之梦。
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诗人却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旁观者。套用朱自清先生的话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由此看,我们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宫廷生活的折射。梦境的神奇变幻、扑朔迷离甚至于恐怖,就好像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
(3)这又是一个庄周顿悟之梦。
通过梦,他及时苏醒,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决裂,不事权贵,回归山水之间。
写作特点
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1.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3.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清猿 、海日 、青冥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
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梦境
性格傲岸,不事权贵
入梦之因
出梦之叹
梦度镜湖
梦游山景
梦入仙境
梦醒长嗟
高大脱俗
安 能
摧眉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