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讲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标要求
从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本节重点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本节难点
中华文化对世界发展的意义
知识概要
一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逐渐同儒学和道教相融合。
(2)隋唐时期,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中国化。
(3)两宋时期,佛教由盛转衰,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 影响:(1)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文学艺术、绘画建筑、音乐和礼仪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2)对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具有启迪作用。
(3)中国的建塔造像艺术就是佛教艺术的体现。
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结晶。
2. 明朝末年,利玛窦等带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1)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人主张会通中西文化。
(2)《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译著相继介绍到中国。
(3)17世纪,清政府采用太阳历,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
3.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冲击。
(1)洋务运动时期 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如严复、詹天佑等)。
(2)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政府创办的西书翻译机构。
(3)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御侮强国。
(4)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展开。
(5)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后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力求解决中国问题。
二 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对亚洲的影响
1. 前4世纪至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
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谚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
2. 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朝鲜、日本等国的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3. 佛教经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促进了各国佛教的发展。
4. 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效仿唐朝。
(1)朝鲜的政治体制基本模仿中国。
(2)646年,日本开始大化改新,推行的班田制、租庸调制以及中央集权制,都以唐制为蓝本。
(3)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其科举制跟中国基本相同。
5. 15世纪,华侨下南洋,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
6. 郑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国文化对亚非各国的影响。
对欧洲的影响
1. 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造纸术推动了欧洲书写材料的变革,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创造了条件。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2. 16一18世纪,孔子思想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在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3. 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