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20:5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魏征

太宗
十思

解题
劝谏
李世民,最有成就的开明君王之一,在位期间开创“贞观之治”。
十种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一种文体,属古文体中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
知作者—魏征
魏征(徵),字玄成。唐朝著名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诤臣”,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征),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给下面短文,断句并翻译
太 宗 曾 罢 朝 怒 曰 会 杀 此 田 舍 汉 文 德 后 问 谁 触 忤 陛 下 帝 曰 岂 过 魏 征 每 廷 争 辱 我 使 我 常 不 自 得 后 退 而 具 朝 服 立 于 庭 帝 惊 曰 皇 后 何 为 若 是 对 曰 妾 闻 主 圣 臣 忠 今 陛 下 圣 明 故 魏 征 得 直 言 妾 幸 备 数 后 宫 安 敢 不 贺
大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 ”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
唐太宗:贞观初年—励精图治、朴素谨慎、为国为民。
几十年后—大修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
魏征:认清形势,清醒进谏,警醒太宗。
写作背景
走进文本
臣闻求木之长zhánɡ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cháng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yīn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xíng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zài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lè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xiè怠dài,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俱谗chán邪xié,则思正身/以黜chù恶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miù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zī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长得好
使…稳固
疏通水道
虽然
谦词,最愚昧无知
期望
想要
德行和道义
何况
明智的人
主持,掌握
帝位
天地间
重要的地位
考虑
砍断树根
堵塞
喜庆、福禄
推崇
指皇权
克服
保持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位置上,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保持永无止境的福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德行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思考题:
1 .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引出了什么样正题?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比喻论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第一段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对比
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凡百:所有的 景:大
殷忧:深切忧虑 道:治国之道
衰:衰微 克:能够
终:坚持到底 盖:表推断,大概
岂:难道 诚:诚心
以:连词,来 下:指臣民
既:已经 纵情:放纵情感 今指尽情
傲物:轻视他人 行路:路人 今指走路
虽:即使 董:督察
以:介词,用 震:威吓
句式:状语后置 而:表转折
怨:怨恨 惟:只有,只是
宜:应当,应该 其:难道
第二段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微,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吴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难道可以忽视大意吗?
2.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善始与不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
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本段从提出历代帝王“始繁终寡”这一历史现象入手,然后分析这些帝王在“取”与“守”两个时期的不同表现,挖出它们的通病;“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从而进一步揭示出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思考题:
取江山
守江山
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人
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胡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第二段
民本思想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贪图的东西
建造,兴建
自我克制
使百姓安定
谦虚
(加强)自我修养
骄傲自满
居于……之下
猎网只布三面
游乐
限度
堵塞蒙蔽
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排斥奸恶小人
不恰当地赏赐
滥用刑罚,过度刑罚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出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担心(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使……光大
选拔
好的意见
献出
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教化
管理
役使、劳损
毁坏、减损
指顺其自然治好天下
出游、游乐
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忧的事, 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管理职务呢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损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
2.从哪些方面提出的?
分析第三段
十思
3.念高危
4.惧满溢
5.乐盘游
6.忧懈怠
7.虑雍蔽
8.惧谗邪
9.恩所加
10.罚所及
1.见可欲
2.将有作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而自牧
思江海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以怒而滥刑
思三驱以为度
戒奢侈扰民
戒骄傲自满
戒放纵懈怠
戒轻信人言
戒赏罚不公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提出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1.本文的逻辑思路
本课总结

固本浚源(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分析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总结历史(对比)说明
善始实繁
克终盖寡
引出警告
反面
思什么
提出十思
正面
文武争驰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骈散结合,极富气势,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骈散结合,华美流畅,易于诵读。
本课总结
4.对论述文写作有哪些启示?
(1)写作对象的针对性
(2)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3)分条论述的有序性
(4)论证过程的巧妙性
(5)结构章法的委婉性
(6)语言表达的变化性
本课总结
结束语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学习《谏太宗十思疏》,不仅体味到了它高超的劝谏艺术和哲学思辨,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谏臣魏征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满怀家国情怀,尽心竭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