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七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
1、建立
(1)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2)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3)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2、基本特征
极端民族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特别提示: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建立一党专政,主要表现为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获胜并实行一党专政,其取得政权的途径是合法的,而日本法西斯势力则是通过武装暴动取得政权的。
(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原因:1929年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国家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2、过程
(1)亚洲:
①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②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2)欧洲
①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至此,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
【图解历史】经济危机后各国的发展
3、慕尼黑阴谋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绥靖政策: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自己卷入战争,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把矛头指向苏联,这使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特点:二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
2、过程
(1)拉开序幕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揭开二战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②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国抗战成为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特别提示:中国最早开始进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了14年的艰苦抗战。
(2)全面爆发
①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德国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
②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3)全球阶段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3、反法西斯同盟
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从此,同盟国协同作战,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
4、胜利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1.建立: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2、内容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2)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3)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4)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5)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6)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7)成立联合国;
①时间:1945.10.24
②性质: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体现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②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③原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利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④评价:体现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3、评价
①积极: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②消极: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①欧洲衰落:在二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②美国霸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③苏联强大: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赢得很高的威望;
④国际格局:二战结束是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易错警示】
1. 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否定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鼓吹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和国家主义,镇压劳动人民和进步势力,实行扩张政策和战争政策,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及意识形态全面危机的产物。
2.极端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亦称大民族主义或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以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排他意识为特征,鼓吹民族歧视,煽动民族仇恨。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以各种方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在历史上,希特勒曾利用极端民族主义屠杀犹太人。
3.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分为 5 大战场:苏联战场、西欧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北非战场。其中,苏联战场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中国战场为东方主战场。
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自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和相当一部分日本空军、海军力量,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减轻了盟军的压力。
【拓展】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1)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它们都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
(2)从内容上看,雅尔塔体系主要是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而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
(3)从起始时间上看,雅尔塔体系确立有一个过程,但大体上以1945年联合国成立作为其确立的标志;而两极格局的确立则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走向全面对抗。
(4)可以说,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它始终以美苏关系为主线,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