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四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19C末到20C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三对基本矛盾:英德、法德、俄奥。
矛盾 表现
英德 ①19C末20C初,英德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②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的乃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法德 ①普法战争后,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②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 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俄奥 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
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
4、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爆发:1914.7.28,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2、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3、战线
西线:英法军队 对战德军 决定性战场;
东线:德奥联军 对战俄军
南线:奥军 对战俄、塞尔维亚军队
阶段 时间 战况
第一阶段 1914 ①1914年德军根据“施里芬计划”进攻法国;②9月,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③同年,日本对德国宣战,占领其在中国的租借地山东半岛,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第二阶段 1915-1916 ①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②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③1916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双方均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④1916年,英德日德兰海战,德国未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1918 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③1918.11.11,德、奥(匈)投降。
4.进程
“施利芬计划”: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2—3个月结束战争。
“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短短数月,英军损失40万人,法军损失20万人,德军损失约55万人,双方伤亡人数大大超过凡尔登战役。
“日德兰海战”:德国为打败英国的海上封锁发动日德兰海战(1916.5.31--6.1),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双方参战兵力:英舰151艘,德舰110艘。战斗中双方主力并未进行决战。英国损失较大,被击毁战舰14艘,15.5万吨,伤亡6800人。德国损失战舰11艘,6.1万吨,伤亡近3100人。但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
“凡尔登战役”:我们的方针就是以猛烈的火力进攻凡尔登,把法军的精锐部队全部吸引过来,这样方能给他们以歼灭性的打击。我要使凡尔登成为碾碎法军的磨盘,这样才能争取西线的胜利。
——德国总参谋长法汉金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1919)、华盛顿会议(1921—1922),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建立了全球范围内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⑥成立国际联盟。
2、国际联盟
(1)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3)实质:英、法操纵下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4)评价:
①国联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②它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一战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拓展】
一、一战爆发的原因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同时,出现了英、法、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国。
3.19 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4.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军事对峙的局面。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技术基础。
二、一战的影响
1 .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1)促使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4)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3.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
(1)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
(2)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4.思想观念: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一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三、国联的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
(1)盟约包含许多积极规定,以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为宗旨。
(2)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
(3)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2.消极作用
(1)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不能制止战争,后来成为执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2)实质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用来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霸权的工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