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知识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知识提纲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6 17:0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名词解释】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概念: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首先发生在英国。
2.背景
政治前提 “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条件 劳动力 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市场 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技术 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
直接原因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图解历史]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一阶段:机器发明与工厂出现
第二阶段:动力与交通运输革命
完成与扩展阶段
1.棉纺织业革新:一工开始
(1)原因(了解):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2)成就:
生产手段 手工操作→机器生产 凯伊的“飞梭”(18C 30);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18C 60 “珍妮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生产组织 手工工场→工厂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2.动力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
(1)概况:1782年,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2)意义: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3.交通运输革新:19世纪初,汽船(美国富尔敦)、火车(英国史蒂芬孙)先后问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完成: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5.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
拓展:手工工场不等同于工厂
它们都是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在工厂里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1785年,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1.条件: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成就
(1)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3)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4)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特点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有近代科学理论指导,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③部分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日、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拓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机器和新技术发明
领域 主要成就 历史意义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⑴1866年,德国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⑵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被制造出来;⑶19世纪80、90年代,美国爱迪生等人发明的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 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⑴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相继在德国问世;⑵1885年,戴姆勒、本茨各自独立制成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⑶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以内燃机为动力,发明了飞机 内燃机创制带来的新式快速交通工具的诞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⑴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⑵1899年,意大利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电报和电话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化学工业的兴起 ⑴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⑵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改造旧产业部门 通过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 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学思之窗](教材P61) 请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出现了许多科技创新成果,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比较角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标志(动力来源)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发明者身份 工匠和技师(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掌握了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充当主要角色(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开展范围和规模 ⑴局限于个别国家(以英国为主);⑵规模小 ⑴几乎同时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都有重要发明创造),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 ⑵规模大
主要领域 局限于轻工业领域 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的大发展: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也带动了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2.生产组织形式
(1)工厂: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2)垄断组织: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了生产的集中,出现了适应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垄断组织。(特点:资本家通过建立垄断组织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拓展: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三次变化
(1)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经历了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三个阶段。
(2)手工工场是最早以雇佣的方式进行的手工生产,是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工厂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化生产;垄断组织则是以科技为先导、以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
3.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4.社会生活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购物、休闲娱乐、体育、教育发展迅速。
①以工厂为中心形成的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②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③休闲娱乐、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大量发行,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④人口增加明显。
5.社会问题: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严重、疾病与犯罪等问题,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社会立法。
6.世界格局: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大肆扩张,逐渐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2.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在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3.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人类的又一次科技革命。它是以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基于网络物理系统的出现。网络物理系统将通信的数字技术与软件、传感器和纳米技术相结合。与此同时,生物、物理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将改变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
4.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