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观潮
情境导入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钱塘江大潮景象壮阔,气势恢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自然之美吧!
体会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
3
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目标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1
字词巩固
盐官镇 屹立 昂首东望 顿时 人声鼎沸
横贯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薄雾 闷雷滚动 涨潮
薄饼 闷声闷气 头昏脑涨
薄
闷
涨
内容回顾
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课文主要描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由远及近地来写。
释解题目
观潮
“观”字,形容观看视野比较大的地方
从“观”字即可看出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交流探讨
交流探讨:钱塘江大潮被称为什么?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个“观”和“观潮”的“观”有什么区别?
天下奇观——观:景物,即天下罕见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观潮——观:观看
中心句
了解概念
概念: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认识中心句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作者从江面的景色、观潮的人群两个方面介绍了潮来之前的景象。
交流讨论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人山人海”,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更是写出人们急切等潮的心情。
写出钱塘江风平浪静的样子。
交流讨论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大潮从远处来时的声音,作者是用哪个词来形容的?
大潮从远处来时的声音,作者是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交流讨论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交流讨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研读悟法
默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个部分最能体现出“天下奇观”的特点?讨论交流,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交流讨论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从远到近写大潮的样子和变化,写出了潮来时的雄伟壮观。
交流讨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个方面,来写潮来时的样子和声音,写出了潮来时的气势非凡。
交流探讨
思考:课文描写了潮水到来时的哪些特点?
描写了潮水从远处涌来时的声音和样子,体现了钱塘江大潮声音大、气势壮观的特点。
观察景象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景象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远
近
研读感悟
交流讨论:潮头过后,从哪里可以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交流讨论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作者也是从视觉来写的:“潮头奔腾西去”“余波涌来,风号浪吼”“恢复平静,江水高涨”三个画面,这三个动态画面的切换和接连呈现,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潮退去时依然很壮观,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课堂总结
本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在写法上是相互交错的,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作业布置
阅读丛书中的《钱塘江的夜潮(节选)》,再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