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五单元 必修1实验 栏目链接宏 观 巨视 镜学业动脉 栏目链接宏 观 巨视 镜必备体系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考 点 显
示 镜一、观察类实验 栏目链接1.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原则:
①先用________倍镜,后用________倍镜;
②先用________准焦螺旋,后用________准焦螺旋;
③镜筒先________,后缓慢________。
(2)显微镜放大倍数的理解:
①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________或________,而不是面积或体积。低高粗细下降 上升长度 宽度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②放大倍数=______镜的放大倍数×______镜的放大倍数。
(3)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①目镜(________螺纹):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
②物镜(________螺纹):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
(4)低倍镜与高倍镜视野的区别:目物无小 有大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小 暗 少 大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橘黄色红色 双缩脲试剂 紫色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绿色红色水解染色绿色
红色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________叶,口腔上皮细胞。
(2)原理:
①叶绿体具有叶绿素,呈________色。
②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呈________色,细胞质接近无色。菠菜绿蓝绿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5.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
①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________;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与________的伸缩性不同。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________细胞、清水、质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的蔗糖溶液等。吸水失水细胞壁 原生质层外表皮0.3 g/mL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 (3)步骤:6.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
①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____________(或丙酮)中。大 小浅 深无水乙醇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②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____________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扩散得________,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扩散得________。
(2)步骤:提取色素→收集滤液→制备滤纸条→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分离色素。
(3)结果分析:
①根据色素带的宽度判断色素含量:________>叶绿素b>叶黄素>____________。溶解度快 慢滤液细线 纸层析叶绿素a胡萝卜素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②根据色素带的位置判断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____________>叶黄素>______________>叶绿素b。
7.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装片的制作:
取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萝卜素叶绿素a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 (2)实验中的试剂及作用:15%的盐酸95%的酒精分离开解离液 染色体(质)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二、探究类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膜的透性。
(1)实验原理:细胞内外浓度差引起吸水或失水现象。
(2)实验结论:细胞膜是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选择透过性膜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________色的复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水解成____________,其遇碘后,不形成________色的复合物。
②步骤:蓝麦芽糖蓝碘液不变蓝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 ③结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的温度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酶的活性。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能与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②步骤:适宜斐林试剂有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 ③结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pH偏低或偏高都将影响酶的________。
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①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__________________和水。
②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__________和少量二氧化碳。活性CO2酒精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 ③CO2的检测: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
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________变________再变________。
④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________色。混浊蓝 绿 黄灰绿 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2)过程及注意事项:①A瓶加入NaOH的目的是排除进入B瓶的空气中的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C瓶和E瓶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CO2检测CO2的产生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4.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原理:
①模拟对象:琼脂块的大小模拟____________。
②NaOH遇上酚酞呈________色。
③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_____。细胞体积紫红减小考 点 显
示 镜 栏目链接 (2)实验分析:琼脂块的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相对表面积)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_,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也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_。
(3)实验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________,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________。表面积 体积减小减小越小 越低 栏目链接南 粤 例题 选1.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 g/mL NaOH溶液)和乙液(0.05 g/mL 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胰蛋白酶 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栏目链接南 粤 例题 选本题考查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斐林试剂可用来鉴别还原糖,而斐林试剂的乙液通过蒸馏水稀释又可以形成双缩脲试剂B液,与斐林试剂甲液共同鉴别蛋白质,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 栏目链接南 粤 例题 选2.(2014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加NaOH是为了清除空气中CO2
B.②的葡萄糖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底物
C.②中酵母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
D.③中加Ca(OH)2用于检测②中是否有CO2产生 栏目链接南 粤 例题 选 栏目链接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真核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C南 粤 例题 选3.(2014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绿叶中色素提取实验中,适宜的实验材料是( )
A.菠菜叶片 B.洋葱鳞茎
C.马铃薯块茎 D.番薯块根 栏目链接 新鲜的菠菜叶片中含多种色素,是绿叶中色素提取实验良好材料。洋葱鳞茎、马铃薯块茎和番薯块根等地下部分不含叶绿素。A南 粤 例题 选4.若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吡罗红试剂染色以观察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正常情况下,在显微镜下看到( )
A.细胞核呈蓝色 B.细胞不被染色
C.细胞质呈红色 D.细胞质呈绿色 栏目链接吡罗红试剂使RNA呈红色,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Ⅰ
1.小张要检验自己磨的豆浆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用的检测试剂是( )
A.双缩脲试剂 B.斐林试剂
C.碘液 D.苏丹Ⅲ染液
解析: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答案:A
2.(2013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表为小魏用吡罗红甲基绿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原因分析
A
红色弥散区
DNA散布于整个细胞
B
绿色弥散区
RNA散布于整个细胞
C
红色圆斑
RNA存在于细胞核
D
绿色圆斑
DNA存在于细胞核
解析: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答案:D
3.(2013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观察黑藻叶片的叶绿体时,应该( )
A.用健那绿染色,以便于观察
B.直接使用高倍镜,方便仔细观察
C.保持装片有蒸馏水,避免叶片干燥
D.保持装片有生理盐水,避免细胞涨破
解析:观察叶绿体不用染色,健那绿是对线粒体进行染色的染色剂。使用显微镜应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观察动物细胞时才用生理盐水。
答案:C
4.(2012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小陈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进行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发现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在清水中又可以复原,说明(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壁具有典型的选择透过性
C.细胞壁与细胞膜的通透性不一致
D.细胞壁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不一样
解析:实验中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只有当细胞壁对蔗糖透过性存在显著差异时,才能导致原生质体浸润在蔗糖溶液中,使细胞液与周围溶液之间形成浓度差,进而引起细胞失水,产生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C
5.(2013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选择的材料最好是( )
A.洋葱根尖
B.荔枝果皮
C.菠菜叶表皮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解析: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
答案:D
二、单项选择题Ⅱ
6.(2013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小张进行“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如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酶活性不断上升
B.随pH下降,酶活性不断升高
C.最适温度为T,最适pH为X
D.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但不受pH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外界因素。从图中看出,酶活性受到温度和pH的影响。高于最适温度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不断下降。低于最适pH时,随着pH下降,酶活性不断下降。
答案:C
7.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片流程是( )
A.染色→解离→漂洗→制片
B.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C.染色→漂洗→解离→制片
D.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析: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答案:D
8.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锤体、赤道板、同源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解析:赤道板只是一个假想平面;核膜在前期已消失。
答案:C
三、多项选择题
9.(2013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玻璃纸是一种半透膜。以下装置中,一段时间后,漏斗管内液面升高的是( )
A B C D
解析:在渗透系统中,水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的一边向高浓度的一边渗透,凡漏斗管内液体的浓度高于烧杯内液体浓度的装置液面均升高。
答案:AB
10.某同学在做提取绿叶中色素的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A.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B.乙醇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C.乙醇加入量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D.未加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已被破坏
解析:提取绿叶中色素时,收集到的提取液呈淡绿色,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选取的叶片含色素少;二是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三是提取液太多,使色素提取液浓度降低;四是未加碳酸钙,造成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分子被破坏。
答案:ABD
11.如图表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有无水乙醇、SiO2、CaCO3
B.将糨糊状研磨液倒入②中,漏斗基部应放一块单层尼龙布
C.③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
D.④层析结果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b,扩散最快的是叶黄素
解析:色素提取时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溶解色素,加入SiO2的目的是使细胞中的色素更容易释放出来,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SiO2对色素造成破坏,在过滤时漏斗的基部应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层析的结果是叶绿素a的色素带最宽,扩散最快的是胡萝卜素。
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