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检测
范围:必修二课本第六章全部内容(P1-P66)
(本试卷共14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单选题(每题6分,共36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都是单位向量,则 =
B. 若=, 则A、B、C、D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
C. 若∥,且∥,则∥
D. 与是两平行向量
2.已知平面上不共线的四点,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3.设,向量,,,且,则=( )
A. B. C.2 D.10
4.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120°,||=3,|+|=,则|| 等于 ( ).
A.5 B.3 C.4 D.1
5.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若b+c=2a,3sin A=5sin B,则角C=
A. B. C. D.
6.在中,,b=1,其面积为,则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等于( )
A. B. C. D.
多选题(每题6分,共12分)
7.在直角坐标系xOy中,=(2,1),=(3,k),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则k的可能值是( )
A.1 B.-1 C.3 D.-6
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在中,若,则
B.在锐角三角形ABC中,不等式恒成立
C.在中,若,则必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在中,若,,则必是等边三角形
填空题(每题6分,共18分)
9.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CD的中点,则·=________.
10.在中,N是AC边上一点,且,P是BN上的一点,若,则实数m的值为________.
11.在中,AB=,AC=1,,则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解答题(共34分)
12.(本小题10分)如图所示,在△ABC中,D、F分别是BC、AC的中点,=,=,=.
(1)用,表示向量、、、、;
(2)求证:B、E、F三点共线.
13.(本小题12分)已知△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设向量=(a,b),=(sin B,sin A),=(b-2,a-2).
(1)若,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
(2)若,边长c=2,角C=,求△ABC的面积.
(本小题12分)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满足,试判断△ABC的形状。
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单选题(每题6分,共36分)
1.解析:选项A中单位向量方向可以不同,故不一定成立;选项B中ABCD四点可能共线,不能组成四边形;选项C中当时,、为任意向量;选项D正确,相反向量是一对平行向量。故选D
2.解析:,,即,则,故.
故选A
3.解析:由题意可知解得故+=(3,-1),|+|=.故选B
4.解析 向量与的夹角为120°,||=3,|+|=,
则·=||||·cos 120°=-||,|+|2=||2+2·+||2.
所以13=9-3||+||2,则||=-1(舍去)或||=4.故选C
5.解析:由3sin A=5sin B,得3a=5b.又因为b+c=2a,所以a=b,c=b,所以
cos C===-.因为C∈(0,π),所以C=.故选B
解析:
,
,故选B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12分)
7. 解析:.若∠A=90°,则·=6+k=0,k=-6;若∠B=90°,则·=·(-)=0,6+k-5=0,k=-1;若∠C=90°,则·=·(-)=0,k2-k+3=0无解.∴综上,k可能取-6,-1两个数.故选BD.
8.解析:本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边角的关系。
对于选项A,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所以,故A正确;
对于选项B,在锐角三角形ABC中,,且,则,所以故B正确;
对于选项C,在中,由,利用正弦定理可得,得到2A=2B或,故A=B或,即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C错误;
对于选项D,在中,若,,由余弦定理可得,,所以即,解得a=c,又,所以必是等边三角形,故D正确。
故选ABD
三、填空题(每题6分,共18分)
9.解析:由题意知:·=(+)·(-)=(+)·(-)=
2-·-2=4-0-2=2.
10.解析:如图,因为,所以,,因为B,P,N三点共线,所以m+=1,所以m=.
11.解析:由正弦定理得,又,或,或,
四、解答题(共34分)
12.(本小题10分)解析:(1)延长AD到G,使=,连结BG、CG,得到 ABGC,所以=+,==(+),==(+),
==,=-=(+)-=(-2),
=-=-=(-2).
(2)证明:由(1)可=,有一个公共点B,所以B、E、F三点共线.
13.解析:(1)证明:∵,∴asin A=bsin B.即a·=b·,其中R是三角形ABC外接圆半径,故a=b,即△ABC为等腰三角形.
(2)由题意可知·=0,即a(b-2)+b(a-2)=0.∴a+b=ab.
由余弦定理可知4=a2+b2-ab=(a+b)2-3ab,即(ab)2-3ab-4=0,
∴ab=4(舍去ab=-1).故S=absin C=·4·sin=.
14.解析:解法1 利用余弦定理将条件化为边之间的关系可得
,所以或,故△ABC是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解法2 利用正弦定理化为角的关系可得
,
所以,
即,
即,
所以,结合角的范围知或,即或,即或,可知△ABC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