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题 训练(无答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题 训练(无答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17 09: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苏科版九上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题
杠杆
1.杠杆的五要素含义是:
2.画图: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力F2的示意图。
在图中画出图示杠杆上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和阻力F2的力臂L2。
3.根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______(是、不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小明通过调节杠杆右端的螺母向______(左、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要使图乙中杠杆平衡,应在a处挂______个钩码(题中的每个钩码都是相同的);
(3)当弹簧测力计由图丙的竖直地拉着变成倾斜地拉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变大、不变或变小);
(4)有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没有______(选填序号:①改变力的大小,②改变力的方向,③改变力的作用点);
(5)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
(
A


C
核桃夹
B
羊角锤
D
食品夹
)
5.下列工具:(1)镊子;(2)羊角锤;(3)铡刀;(4)钳子;(5)理发剪刀;(6)裁衣剪刀;(7)
天平;(8)大扫帚;(9)筷子;(10)剪铁皮的剪刀;(11)道钉撬;(12)火钳;(13)起重机
的起重臂;(14)撬棒;(15)汽车的脚踏板;(16)扳手;(17)钓鱼竿;(18)瓶盖起子。
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等臂杠杆的是__________,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水平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动力臂逐渐变大
阻力臂逐渐变小
动力F逐渐变大
D.动力F逐渐减小
7.如图所示,一根质量均匀的直尺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全长的三分之一伸出桌面,在伸出端挂一重5N的物体G时,直尺仍然恰好保持平衡,则此直尺重为
 
二、滑轮
1.用滑轮组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重物G提起,在图中画出重物G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滑轮组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2.用一个重为2牛的动滑轮提起货物如图所示,不计滑轮和绳的摩擦,货物重100牛,被以0.1米/秒匀速提升0.3米,求:
(1)拉力F的大小;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4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用时10s,每个滑轮重是2N,绳重、摩擦不计,试求:
(1)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多少?
(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3)物体上升的速度?
三、功
公式: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a 是起推点,b 是铅球脱手点,c 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d 是落地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在b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C.在c到d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D.在a到d的过程中,重力对铅球做了功
2.如图,AC>BC,沿斜面AC和B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底端推到顶端,在不考虑摩擦情况下,所用推力分别为F1和F2,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F1______F2,W1______W2(选填“>”、“=”和“<”)。
3.如图所示,用F=1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2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
重力做的功为40J
B.物体向前运动了2m
C.物体向前运动了4m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四、功率
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登楼梯比赛中,小明同学从一楼匀速登上五楼,共用了12s,则他登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  )
A.5W B.50W C.5000W D.500W
甲、乙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是4∶3,所吊起的重物质量之比是2∶3,如果将物体吊到同样高度,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2∶1 B.8∶9 C.1∶1 D.1∶2
如图所示,一物块从光滑斜面上A点由静止滑下,B为斜面AC的中点,设物块在AB段重力做功为W1,重力的功率为P1;在BC段重力做功为W2,重力的功率为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五、机械效率
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5s将重9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m。已知动滑轮重为1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大小为90NB.提升物体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有用功为200J
C.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功率为36WD.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工人用3m长的斜面,把120kg的重物提高1m,假设斜面很光滑,则需要施加的推力为   ,若实际用力为500N,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重物受到的摩擦力为   。(g取10N/kg)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总重为G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 其移动的距离为s , 则杠杆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表示).若将钩码移动到B点,仍将它匀速提升h的高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选填“>”“=”或“<”)F , 杠杆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选填“>”“=”或“<”)η.
4.测量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1.0 5 15 55.6%
2 1.5 5 0.8 15
3 2.0 5 1.0 15 66.7%
4 2.0 10 1.0 30 66.7%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   运动。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为   N。
(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   (选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大绳重
B.减轻动滑轮重
C.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5.小明利用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试验次数 动滑轮重 G滑/N 物重 G物/N 勾码上升高度h/m 动力F/N 动力作用的移动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1 2 0.1 1.4 0.3 47.6
2 1 2 0.2 1.4 0.6 47.6
3 1 4 0.1 2.0 0.3 ①
4 1 8 0.1 4.0 0.3 66.7
5 2 8 0.1 ② 0.4 50
(1)根据表格中所示数据,可发现有一组实验数据所采用的滑轮组与其他不同,这组数据是第 ______ 次实验的结果,相对应的滑轮组是 ______ (甲/乙);
(2)实验中应竖直向上 ______ 拉动弹簧测力计时,才能正确读数;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①处数据应为 ______ ;编号②数据应为 ______ N;
(4)下列分析中,正确的结论是 ______ 和 ______ ;
A.由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提升的高度无关
B.由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
C.由第4、5组数据可知,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
(5)小明最后用甲滑轮组又进行了一组实验,当物重G为10N时,测得:h=0.3m;F=4.5N;s=0.6m,结果发现机械效率算出来竟然超过了100%,导致小明犯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