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一个顶峰”“空前绝后的文言小说巨著”“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等,好则好矣,美则美矣,奇则奇矣,却被普遍认为难读难懂。怎么办?对经典进行“创造性转化”,突破阅读瓶颈,让经典走向大众,________。王咏赋的《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便堪称一部应手的工具书。这部书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对文本处理和编排方式做了________的改动,给《聊斋志异》换了个新装。作者经反复摸索,决定围绕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约100篇以上,界限清晰。此举使全书变得条理分明,为读者“各取所需”、深入研究提供便利。分类之外,王咏赋还按现代小说书写习惯给《聊斋志异》分段分节,给每篇作品添加副题,用夹注方式注解难点,还试着用当代人的眼光、语言对《聊斋志异》进行逐篇________。( )。
翻开这部书,读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文言文,却全无读一般古籍时的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势在必行 大刀阔斧 点评 生涩感
B.当务之急 大刀阔斧 点评 生僻感
C.当务之急 伤筋动骨 评价 生涩感
D.势在必行 伤筋动骨 评价 生僻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决定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约100篇以上,界限清晰。
B.决定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100篇以上,界限清晰。
C.决定围绕“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100篇以上,界限清晰。
D.决定围绕“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约100篇以上,界限清晰。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聊斋志异》如此一来变为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的普及读物
B.《聊斋志异》如此一来变为普及读物,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
C.如此一来,《聊斋志异》变为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的普及读物
D.如此一来,《聊斋志异》变为普及读物,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敬语的一项是(3分)( )
A.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B.林冲对李小二道:“我的棉衣裙袄破旧,相烦浑家整治缝补。”
C.管营道:“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
D.管营道:“你来这里许多时,柴大官人面皮,不曾抬举得你。”
5.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美伊局势恶化,为了国际油价上涨可能带来的经济冲击,中国已紧急进口大量原油,②并加快缔造国家战略石油储备。③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其中,从中东进口原油占56%左右。④去年4月到10月,由于国际原油每桶价格超过50美金以上,大陆成品油价曾两次上调,⑤从去年12月至今的大陆成品油价持续走高,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⑥一些石化企业产品也会随之波动,影响下游产业。⑦大陆航空公司部分航线的机票,也于昨日上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一副有关林冲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十七字,语意连贯,不得重复使用短语。(2分)
踏飞雪 慨平生 望前程 彤云紧锁 苍凉心境 英雄怨 忍孤愤 怅懑声 黯淡乾坤 宝剑犹鸣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3 分)
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在暑期档备受瞩目,这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猫眼数据显示,《哪吒》上映首日综合票房、上映首周综合票房均创同类电影最高纪录。诸多评论中,这部动画电影已经成为国产原创动画作品里程碑式作品。一旦有国产动画作品引起广泛好评,总会有声音讨论“国漫崛起”。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国内动漫整体来看,产业环境、企业运作、作品本身和用户等方面尚不够成熟。下一部《哪吒》这样的精品或许还要过很长时间才会到来。不过从 2005 年《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布以来,国家不断有支持政策出台。随着二次元用户的崛起以及大量盗版作品的下架,动漫产业开始大量受到资本的关注。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视频平台的崛起,也助推了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中,更多优秀国漫作品的诞生值得期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与背诵默写(本题共2小题,9分)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另外,他还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坟》等。
B.《四书》是《诗经》《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其中《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曾参的弟子记述曾参言论的。宋代以后,把《四书》规定为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读物。
C.《水浒传》,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合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其作者是施耐庵。本书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
D.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其代表作品是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卡夫卡,20世纪奥匈帝国德语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小说《变形记》《判决》等。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中,曾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对读书人提出了人生要求。
(2)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写繁华不再,六朝如流水般消逝,如今只有寒烟笼罩衰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他夜游赤壁时任凭一叶扁舟在茫茫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景象。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取得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地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眺,却“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删改)
注 ①涴:弄脏。②狃:因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年二十余,字画多讹 讹:讹诈
B.辄多亡失,深患苦之 患:遭受祸患
C.类冗杂可删 类:好像
D.郭有抄本,爱惜臻至 臻:备,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注]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 巃嵷(lónɡ sǒnɡ):山势高峻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5.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连忙问道:“在那里?”锦儿道:“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师兄,休怪,休怪。”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少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林冲便道:“师兄说得是。林冲一时被众人劝了,权且饶他。”智深道:“但有事时,便来唤洒家与你去!”众泼皮见智深醉了,扶着道:“师父,俺们且去,明日和他理会。”智深相别,自和泼皮去了。林冲领了娘子并锦儿取路回家,心中只是郁郁不乐。
高衙内自见了林冲娘子,又被他冲散了,心中好生着迷,怏怏不乐。数内有一个帮闲的,唤作干鸟头富安,理会得高衙内意思。便道:“小闲寻思有一计,使衙内能够得他。”高衙内听得便道:“你有甚见识,能得他时,我自重重的赏你。”富安道:“门下知心腹的陆虞候陆谦,他和林冲最好。明日衙内躲在陆虞候楼上深阁,摆下些酒食,却叫陆谦去请林冲出来吃酒。小闲便去他家对林冲娘子说道:‘你丈夫教头和陆谦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赚得他来到楼上,妇人家水性,见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着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高衙内喝采道:“好条计!”次日,商量了计策,陆虞候一时听允,只要衙内欢喜,却顾不得朋友交情。
林冲与陆谦出得门来。陆虞候道:“兄,我们休家去,只就樊楼内吃两杯。”林冲吃了八九杯酒,起身道:“我去净手了来。”林冲下得楼来,出酒店门,投东小巷内去净了手,回身转出巷口,只见女使锦儿叫道:“官人,娘子被人赚去了。”
林冲见说,吃了一惊。三步做一步,跑到陆虞候家。只听得娘子叫道:“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关在这里!”又听得高衙内道:“娘子,可怜见救俺!便是铁石人,也告得回转!”林冲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开门!”那妇人听得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打开了楼窗,跳墙走了。
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候,也不见了,却回来他门前等了一晚,不见回家,林冲自归。娘子劝道:“我又不曾被他骗了,你休得胡做!”林冲道:“叵耐这陆谦畜生!我和你如兄若弟,你也来骗我!”陆虞候只躲在太尉府内,亦不敢回家。林冲一连等了三日,并不见面。(节选自《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使女锦儿是向林冲报信者,她危急时刻的两次报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高衙内先是在五岳楼调戏林娘子,然后是迷上林娘子,再后来他又设计企图赚取林娘子,结果未遂。
C.陆虞候与林冲要好,但卖友求荣,为了讨好高衙内,不惜出卖友情,这令林冲十分气愤。
D.巧合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点,高衙内调戏的良家女子,却是林娘子;林冲小解,恰巧碰到女使锦儿,这都说明了这一点。
17.结合选文,试分析林冲的形象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用大量笔墨刻画鲁智深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年近九旬的著名作家宗璞和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李存山合作编注了《三字经节简注本》。和以往各版本有所不同的是,因不认同《三字经》中有关“三纲”“君臣”的内容,宗璞大胆对其进行了一些删改,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举。对此,有人认为《三字经》典籍内含大量糟粕文化,会腐蚀学生的心灵;也有人认为一味地“保持纯净”,只是“断章取义”,会造成对传统文化的误读。面对中小学生“读经热”,应该如何规范,一时众说纷纭。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少于800字。
1.答案 A
解析 势在必行: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事。大刀阔斧: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伤筋动骨: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点评:对别人的行为艺术加以评价,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建议、意见等。评价: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生涩感:不流畅、不纯熟的感觉。生僻感:不常见、不熟悉的感觉。
2.答案 B
解析 “约……以上”不合逻辑,排除A、D两项;“围绕……为唯一标准”句式杂糅,排除C项。故选B。
3.答案 D
解析 D项“如此一来”放在最前面,呼应上文,“现代人”作后一句的主语,与下文“翻开”的主语一致,这样上下贯通自然。
4.答案 B
解析 浑家:古人谦称自己妻子的一种说法,意思是不懂事,不知进退的人。用在此处不恰当。
5.答案 ①在“为了”后加“防止”。②将“缔造”改为“建构”。④“超过”和“以上”
留一个即可。⑤将“大陆成品油价持续走高”和“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调换顺序。
6.答案 (示例)望前程,慨平生,苍凉心境,彤云紧锁英雄怨 踏飞雪,忍孤愤,黯淡乾坤,宝剑犹鸣怅懑声
解析 “组成一副有关林冲的对联”既是解题的要求,也是答题的线索。解答时,根据林冲的人生遭遇,结合对联的特点进行搭配。对联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对联上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三声或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一声或二声。依此确定正确答案。
7.答案 关键信息:①动画电影《哪吒》暑期大热并受好评。②“国漫崛起”为时尚早。③“国漫崛起”值得期待。
8.答案 B
解析 《诗经》错,应该是《论语》。
9.答案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4)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5)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答案 B
解析 “余习”为偏正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势不……不止也”句式较固定,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
11.答案 A
解析 讹:错误。
12.答案 C
解析 C项原文中的说法是“于是渐不信狐”,可以知道并不是“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13.答案 (1)(狐狸)只是把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2)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鸡肉和饭,供给狐狸吃喝。
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一看,他惊呆了: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仅有六七十首,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又看了看弄脏的诗卷,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把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鸡肉和饭,供给狐狸吃喝。他买了别人的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入围中副车。
当时,叶公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郭生自以为名次多次排在前面,心气很高,因此他更加怀疑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画中。
蒲松龄说:“自满招来损失,谦虚则能受益,这是真理。刚刚小有名气,就自以为是,拿着叶公等人的文章,因袭、模仿而不改变,以至于一败涂地,骄傲、自满就会带来如此的祸害!”
14.答案 B
解析 B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诗人物我相谐,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
15.答案 (1)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2)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3)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从而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
(4)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是:明媚的春天已经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因贪恋这美好而行动变得迟缓。
16.答案 B
解析 “设计”不是高衙内所为,而是干鸟头富安。
17.答案 ①忍辱负重。高衙内调戏自己的妻子,他却因为高衙内是本管太尉高俅的儿子,一再忍让。②有仇必报。陆谦帮高衙内赚取妻子,他拿刀在其家门口寻仇。③畏惧权威。“不怕官,只怕管”,林冲吃着高太尉的请受,不敢反抗。
18.答案 ①突出鲁智深直爽、不惧权势、好打抱不平的形象特点,与林冲忍辱负重的性格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做了铺垫。
19.写作指导 参考立意:
(1)传统经典应该保持原汁原味。删改《三字经》中的“纲常”内容,很容易无意中伤害经典,损毁经典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文化魅力,不利于经典的传播、吸收和批判。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在传承时应尽量做到保持其原汁原味,保持其固有特色。
(2)学会批判性继承。传统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东西,外来的东西也是良莠不齐,因此,不管是传统的东西,还是外来的东西,我们不能不分好坏,一味地拿来,而应该以批判的精神进行传承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删改《三字经》中的“纲常”内容,实质上就是删掉《三字经》中的糟粕部分,属于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举,值得点赞。
(3)教育引导是传承《三字经》的良方。无论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还是糟粕,对之扬弃,最靠谱的方式只能是通过辩证的教育引导来实现。《三字经》里面的“三纲”“君臣”等内容到今天确实已与社会严重不适,那么,正确的教育方式,理应是告诉孩子,这些内容到底为何脱离了现代社会,它“落伍”的地方在哪儿,又有何弊端,而不只是拿着删减后的“洁本”让孩子背诵了事。换言之,即便是删改后的《三字经》,若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孩子的积极引导和阐释,而只是满足于孩子能够背诵,恐怕也产生不了应有的正面作用;而原版《三字经》里存在的与现代观念不符的一面,只要教育者引导到位,也不必过于担心它真会“误人子弟”。所以,教育引导比直接删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