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百 年 大 计教 育 为 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新加坡制定了一项关于生孩子的法律:凡持有高等学校毕业文凭的妇女,生一个孩子其薪金增加5%;生两个孩子,薪金增加10%生三个孩子,薪金则增加15%。同时该法律又规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如生育第二胎,则要处以罚款。 新加坡的计划生育政策了解本文结构:1、人民教育的奠基
2、动乱中的教育
3、教育的复兴1949-1966年1966-1976年1977年至今我国为何要进行扫盲教育工作?■扫盲教育篇(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
(雅典瓶画:陶片放逐投票的一个片段——点票)陶片放逐法“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个人刻写。
由材料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可能存在什么问题?我国为何要进行扫盲教育工作?■扫盲教育篇(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
(2)识字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公民的义务。
(3)“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田头识字学习偏远贫因地区的小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落后,政府办了许多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田头识字教学等形式,这些形式为扫盲教育作出贡献劳动模范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年均扫盲604.3万人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课外链接: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为: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
第二类:
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
第三类:
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每年新增文盲大约50万;由于辍学现象依然存在,全国约200个县尚未普及小学教育;由于人口流动增加,老文盲未完全扫除,新文盲又不断产生。还有些地区扫盲工作带有一定的运动性和突击色彩,扫盲教育质量不高,成果难以巩固,从而又导致一部分人复盲.据官方数字,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的竟然达到4.2亿 !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不幸,也是国家民族的不幸。
■义务教育篇新闻:2006年起全免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成就: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01、1、1)2001年1月1日,
江泽民宣布:我
国实现了基本普
及义务教育和基
本扫除青壮年文
盲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3、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改变中国的命运 1953—1957年,教育在“必须彻底地、系统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的口号下,模仿甚至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大跃进”时的“教育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中的“两个估计”1971年4月15日到7月3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全面否定17年教育工作。提出了两个估计: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挫折篇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作出的最佳选择。考选制度,必须是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的:一曰公开平等,二曰竞争择优,三曰量才使用,四曰内行管理。这些,也就是西方现代理论所强调的择优选拔、据能授任原则。科举制时代的考试,基本上是体现了这些原则的一一尽管存在着极大的不彻底性。 我国大学建立起完善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情况西藏大学培养的硕士毕业生民办大学校园一角民族和民办高等教育长足发展发展篇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影响建国初参照苏联模式
1958年“教育大革命”
1961年开始调整
“文革”期间遭受破坏
1977年恢复高考
80年代以后大发展体制僵硬,培养目标狭窄打乱、混乱进入稳定发展轨道素质下降, 人才断层
1977年开始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
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
1993年,发展高等教育—“211工程”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启动“希望工程”
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新时期教育:这四条曲线哪一条可以表明建国后高等教育招生变化情况:课上探究二:1958文革前 文革期间文革后参照
改造
调整 “教育大革命”全面调整稳定发展大学停止招生恢复高考迅速发展50工农教育会议补习班
参照苏联
教育大革命
全面调整86义务教育法
90“科教兴国”重要环节
2001年基本普及
82宪法
93纲要
恢复高考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恢复
国力增强 巨大危害
国家落后 经济恢复生活水平综合国力提高
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和实施。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必须靠教育培养人才,许多国家把发展教育定为战略要务,并展开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且终身教育观念已成为普遍共识。
(2)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现代化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教育提供强大的动力。教育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3)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我国科技教育水平在整体上还不是很高。发展科教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
(4)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尤其是“教育大革命”和“文革”对教育干扰与破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时代要求中国国情现代化建设要求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