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体验化学探究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2体验化学探究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17 11:1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体验化学探究
第2节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各环节的理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01
学习目标
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做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填写实验报告等
02
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03
化学真是太奇妙了,它几乎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果都是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的,科学探究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
那么,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
活动天地1-3:
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思考】对于蜡烛燃烧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在古代,人们会使用蜡烛照明;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蜡烛营造爱情的甜蜜与浪漫。
从问题开始
【结论】
从问题开始
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在表中作详尽、客观的描述和记录。
提出问题:蜡烛的密度比水大还是小?
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了解蜡烛的密度
用小刀切下蜡烛少许,放入水中观察
蜡烛浮于水面没有溶解
蜡烛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
蜡烛的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点燃前
1
提示: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气味、硬度、密度等
从问题开始
点燃时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中心部分基本不变色,而外层逐渐变黑。
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焰温度最高。
提出问题:蜡烛的火焰分为几层?
哪一部分的温度最高?哪一部分温度最低?
【结论】
从问题开始
点燃时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试管内壁有水雾生成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蜡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什么物质?
【结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从问题开始
熄灭时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有白烟从烛芯飘出
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
【结论】
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提出问题:白烟是什么?蜡烛为什么能被重新点燃?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等物理性质;能否燃烧等化学性质
如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对物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描述,经分析得出结论
化学实验的关注点
从问题开始
编号 问题 解释
1 蜡烛是用什么制成的? 开始是用动物脂肪——牛脂做原料,后来将动物脂肪制成了硬脂(硬脂酸),也可用黄蜂蜡、纯蜂蜡或石蜡制造蜡烛。
2 火焰和烛身接触的地方为什么形成凹陷的杯子状?烛油为什么不外流? 加热使气体对流,补充进来的冷空气所起到的冷却作用,使其形成杯状。
3 烛油如何脱离“烛杯”,跑到燃烧的部位? 烛芯的毛细管作用。
4 为何烛芯不全部燃烧?为何烛杯中的烛油不燃着? 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5 火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呈这种情况? 明亮的长椭圆形,长椭圆形的上端比下端亮,烛芯在中间,烛芯周围和接近底部的地方比较暗对流将火焰拉成长椭圆形,火焰的颜色与火焰的温度以及火焰中的固体颗粒物等有关。
6 火焰为什么向上? 在重力作用下,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7 火焰的不同部位温度相同么?如何检测? 外焰的温度最高。将火柴梗平放在火焰。
8 外焰燃烧产生的黑烟是什么物质?怎么产生的? 炭,蜡不完全燃烧。
9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火焰中有固体物质(炭微粒)则明亮,是由于固体颗粒的热辐射发光。
10 将燃烧后的产物二氧化碳倒在蜡烛上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从问题开始
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1.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2.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3.学会质疑,对现成的结论不能轻信;
4.善于观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5.对任何事物都要认真思考其现象,提出本质的问题。
……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请阅读课本P11-P13内容,总结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探究有哪几个环节?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猜想

假设
收集
证据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获得
结论
反思

评价
表达

交流
收集
证据
科学探究
的基本环节
实验探究1-1
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小明在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蜡烛的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在不断熔化而液态的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
提出问题
蜡烛燃烧时是固体石蜡在燃烧还是熔化后的蜡油在燃烧,还是气化后的石蜡蒸汽在燃烧呢?
实验探究1-1
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小明在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蜡烛的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在不断熔化而液态的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
猜想与假设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石蜡固体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设计并进行实验
1、从蜡烛上切下一块固体石蜡,放在蒸发皿里,尝试用火柴点燃。
2、点燃一支蜡烛,待烛芯周围有较多的石蜡油产生时,熄灭蜡烛,立即尝试用火柴点燃石蜡油。
3、用坩锅钳夹持一根短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芯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
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石蜡固体在燃烧
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液态石蜡在燃烧
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石蜡蒸汽在燃烧
结论与解释
石蜡是先熔化成液态再变成气态才燃烧的,因为气态的石蜡比液态或固态的石蜡更容易被点燃。
反思与交流
1、对探究过程的反思
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活动天地1-4
请你根据下列格式,将你在“实验探究1-1”中的探究活动写成一篇完整的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小结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燃烧前
燃烧中
火焰分三层
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点燃白烟复燃
燃烧后
物理性质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
获得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从问题开始
随堂练习
1、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获得结论 C.收集证据 D.反思与评价
2、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所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部分石蜡汽化 B. 棉线烛芯变黑
C. 蜡烛燃烧 D. 燃烧产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A
随堂练习
3、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⑴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⑵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部分温度最高。
⑶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以看到的现
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一定生成____________。

两边
外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水
随堂练习
4、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A
刚熄灭时蜡烛周围还有燃烧残留的二氧化碳
随堂练习
4、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因为 。
B
C
A B
二氧化碳和水不能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