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训练题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 汲取(jí) 亵渎(dú) 解剖(pāo) 彬彬有礼(bīn)
B. 瞥见(piē) 强聒(guā) 宽宥(yòu) 矫揉造作(jiǎo)
C. 箴言(zhēn) 坍塌(tān) 箱箧(qiè) 俯拾即是(shí)
D. 卑劣(liè) 惊骇(hài) 憎恶(zèng) 相得益彰(zhānɡ)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 睿智 宽宥 贸然 富丽堂皇
B. 琉璃 游弋 恪守 断章取意
C. 禅师 园满 征引 郴郴有礼
D. 埃及 凌驾 栖息 鸠占雀巢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圆明园昔日宏伟壮丽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B. 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C.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D. 玻璃橱窗里,各式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5.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主体部分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末尾总结全篇。
B. 雨果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主要目的不是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同情,而是表达对失去圆明园这项艺术工程的惋惜之情。
C. 《论教养》一文开门见山,引入论题。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
D.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
D. 石拱桥自身结构就很美丽: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
7.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一项是( )(3分)
A.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C.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D. 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8. 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2分)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
阅读理解(47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4分)
学会转身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得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细想,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吗?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9.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0. 阅读选文第③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4分)
提出观点 A.___
分析论述
B.___________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 容积的事例 论证方法:C.____
得出结论 D.___
11. 选文第①段和第⑧段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12.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 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 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 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20分)
为梦想拼尽全力
骊尘
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 20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 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 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来……
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⑧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 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选自《文苑 破茧成蝶》有删改)
13.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14.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2)—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15. 请品读A、B两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
16. 第⑤段中“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都准时跟我打招呼”这一情节能否删去?请说说理由(4分)
17. 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 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将蛋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集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18. 文中的“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9. 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20. 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2分)
21. 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2分)
“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3分)
三、作文(50分)
23、请以“____________也是乐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切忌笼统、空泛;③语言要有感染力;④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
C 2.A 3.D 4.D 5.B 6.A 7.A
8、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奥斯特洛夫斯基)
9. 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10. ①. A.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②. B.引用卡耐基话 ③. C.举例论证 ④. D.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很重要
11. 第①段: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⑧段:总结全文,深化(强化)中心论点。 12. A
13. 写中考失利后,“我”没有放弃,继续为梦想拼尽全力,终获成功的故事。(或:写“我”在中考栽过跟头后,重拾信心,继续努力,最终赢得高考的故事。)
14. ⑴“偷偷”是瞒着别人的意思。用神态描写的方法刻画出“我”不能进入实验班的委屈和不甘,同时也写出了“我”对实验班既渴望羡慕又害怕别人知道的复杂心理。
⑵“割开”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经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后,信心骤增的心理。
15. A.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衬托出“我”中考失利后伤心、失落、沮丧的心境。
B.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出“我”高考成功后喜悦、激动、兴奋的心情。
16. 不能。因为这一情节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侧面衬托出“我”的勤奋刻苦。如果删去,就不能突出“我”为梦想而拼尽全力的执着。
17. 运气往往是为那些努力付出的人做准备的,越是努力,运气越好。
18. 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②从容安排后事。③儿子考上大学时,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④种一棵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答出三点即可)
19. 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0. 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点明文章主旨.
21. 年龄大但身体硬朗;热爱乡村生活;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22. 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②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③“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