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分班考重难点检测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分班考重难点检测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7 15: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重难点检测卷(一)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弹 B.弹射 C.炸弹 D.弹弓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妒忌 锻练 神机妙蒜 B.眷练 慈祥 心惊胆站
C.摔交 衔接 一针见血 D.包袱 海鸥 摩拳擦掌
3.理解词义,“晓”的意思与“稚子金盆脱晓冰”中“晓”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家喻户晓 B.鸡鸣报晓
C.通晓古今 D.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B.这个孩子学习挺好,美中不足是不太懂礼貌。
C.海洋馆里的鱼太多了,大到鲨鱼,小到银鱼,让我的眼睛应接不暇。
D.诸葛亮是一个满腹经纶、诡计多端的人。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C.在这最美好的节日——教师节,我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D.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
B.我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C.贺州的夏天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二、填空题
7.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时间从指缝中liú shì ,在这别离的时刻,请不要qī liáng 地告别,也不要用悲伤将自己bāo guǒ 。校园中已留下我们qín miǎn 的足迹。我们如bēn chí 的骏马,踏平kǎn kě ;我们如展翅的雄鹰,在长空中高歌。此刻,人生新的piān zhāng 即将开启,让我们为伙伴送上最zhēn zhì
的祝福:彼此珍重,一路有我!
8.把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松鼠( )到地上来。
(2)他( )是个聋哑人,( )学习画画却特别刻苦。
(3)(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看上去只有一个盒子那么大。
(4)他( )会驾驶汽车,( )会修理汽车。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视( )如( ) ( )存( )远  ( )忠( )国
( )面( )私 毫( )犹( ) 英勇( )( )
(1)包公断案—— (选词填空)
(2)看到画波浪线的词我想到了 (人物),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 (选词填空)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3)岳飞 的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选词填空)
10.问句有一般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种?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
(2)难道不是人类在呼风唤雨吗?( )
(3)你知道谁在呼风唤雨吗?( )
(4)人类不是靠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吗?( )
11.积累填空。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大家都喜欢吟诵古诗应景抒情。感叹时光如水不能倒流,会吟诵《长歌行》中的名句“ , ?”感慨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清白正直的崇高气节,会诵读《石灰吟》中的名句“ , 。”与朋友惜别,会送上王观的“ , ”以表达美好祝愿。
(2)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早在2000多年前,《淮南子》中就提出: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哈尔威船长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改为反问句)
(2)他说:“这是个好地方,我们一定要请雹来玩一玩。”(改为转述句)
(3)仿写句子,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
例: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4)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体会冒号的用法,根据提供的情景,仿写一句话)
壮壮酷爱读书:
13.口语交际。
王红比较贪玩,考试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妈妈还总是训斥她,还总对她说:“我们很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这都是为你好。”王红很不理解,觉得妈妈一点都不爱她。奶奶安慰她:“打是亲,骂是爱。我们都很爱你的。”你同意妈妈和奶奶的说法和做法吗?写写你的看法。
四、诗词曲鉴赏
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4.本词作者 ,词牌名是 ,从题目看,本词描写的时间是 ,地点是 。表达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
15.本词中通过对嗅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丰收景象的诗句是哪两句?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选文考查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6.请用“~~~~”画出选文中对光线的描写,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心情,而要如此细致地描写光线呢?
17.文段中出现了两次“男孩儿”和一次“他”,仔细品一品,这样的人称与视角的变化,对表达人物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以旁观者的口吻,更能表达对文中“我”的同情。
②以旁观者的视角,更加突出“我”此刻内心的绝望。
③“男孩儿”和“他”都是文中的“我”,互相转换只是为了增强神秘感,引发读者的好奇。
④这种人称的转换,就仿佛如今的“我”在回顾小时候的“我”,替当初那个无助的自己感到难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画线句子中作者用了两个句号,下面选项理解有误的是    
A.强调这普通的一个星期天却令“我”极其难忘。
B.通过句号的停顿突出“我”的复杂心情。
C.暗示这个星期天非比寻常,有大事发生。
D.与文章题目和开头相呼应。
阅读《行道树的选择标准》,完成练习。
行道树的选择标准
①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行道树有很多的作用,可以补充氧气。净化空气、遮荫降温、滞尘减噪、赏心悦目等。
②和天然环境相比,行道树的生存条件可谓极其恐劣:废气笼罩,高温烘烤,根域空间狭小等,行道树又肩负着多项艰巨任务,必须是能生存战斗的特种兵,经过铁人N项选拔后再选关,还要保证上岗后尽量不惹麻烦——行道树可谓植物界的“超级精英”!
③选行道树,要求可不少呢!耐寒耐干旱,耐贫瘠,是最基本的。路旁的绿化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片的绿地,另一类就是路基上挖个坑(树池),坑里种树。别看两者都在马路边,对植物的幸福感而言,绿地和树池差别巨大。(1)绿地里的树如同住进了“三室一厅°,每顿四菜一汤,那么树池里的树像是住在了电话亭,伙食差到连粗茶淡饭都谈不上,而且还要饥一顷,饱一顿,所以能种在树池里的树环境适应性任,常见的杨树、槐树、香樟等无一例外都是好种、好活的树种。有人问,大名鼎鼎的黄山松长在悬崖绝壁上,如此坚韧不拔,是不是很适合当行道树呢?回答是黄山松不够格,主要在于树冠偏小,枝条不茂密,遮荫效果欠佳。可见,行道树还应具备树冠大、身姿挺的条件,(2)我们说,城市绿化要求最好三五年内就能“成材”;北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了大批杨树做行道树,5年树,胸径就能长到20多厘米!而5年银杏树,肭径只有7、8厘米,还算是树苗。自然,生长速度快的树种才够资格成为行道树种。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细小的要求:不拱根,耐修剪;落叶落果麻烦少;少长虫子,不爱生病;南花北叶,颜值要高……
④人无完人,树无完树,作为生命休,我们无法要求它们全方位地、完全符合人类的愿望。对任何地方而言,行道树只要适合,就是最好的了!
(选自《博物》有删改)
19.联系课文第①②自然段的内容,解释“超级精英”的意思。
20.从第③自然段中捉取选择行道树的三条最重要的要求,分点写在下面横线上。
一是, 二是, 三是,
21.文章结尾写道“对任何地方而言,行道树只要适合,就是最好的了”,你赞同这个说法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2.阅读下面的树种知识,结合(行道树的选择标准》一文,思考:如果你是我们宁波的园林工作者,你觉得下面哪一种树更适合作为宁波的城市行道树呢?写下你的观点和理由。
北美枫香 大型落叶阔叶树种,树高15-30米,干性挺直,株形伟岸。叶长10-18厘米,春夏叶色暗绿,秋季有黄色、紫色或红色,多色混合,落叶晚。喜光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干旱,适应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生长,生长速度快,年平均生长量0.5米以上。
黄山栾树 喜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江浙一带成活率高,生长较快,可抵抗短期的水涝。叶平展,树形端正,技叶茂密秀丽。春季嫩叶紫红,夏季开花满树金黄,入秋鲜红的果实又似一盏盏灯笼,树冠的冠幅一般在5-10米之间,成年树的冠幅可达20米以上。
你的观点:
你的理由:
23.将文中画“_ ”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写在下面的方框内,每句至少两个。
句(1):
句(2):
六、书面表达
24.习作。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你一定会有很多难忘的经历。或许是某个人,或许是某件事,也或许是某处风景……请选择你印象深刻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
弹:【dàn】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tán】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射。~跳。~拨。~指。~琴。~奏。~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劾。~纠。讥~。
A、C、D选项中的“弹”读音为“dàn”,B选项中的“弹”读音为“tán”。故选:B。
2.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辨析。
A.锻练——锻炼,神机妙蒜——神机妙算;
B.眷练——眷恋,心惊胆站——心惊胆战;
C.摔交——摔跤。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稚子金盆脱晓冰”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意思是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晓:天明,早晨。
A.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尽人皆知。晓:知道。
B.鸡鸣报晓:公鸡打鸣告诉人们天将要亮了。晓:天明、天刚亮。
C.通晓古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晓:知道,懂得。
D.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感情打动人心,用道理使人明白。晓:使其知晓。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A “津津有味”意思是形容兴味特别浓厚。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成语运用恰当。
B “美中不足”意思是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成语运用恰当。
C “应接不暇”意思是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成语运用恰当。
D “诡计多端”意思是形容坏主意很多。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成语不适合用来形容“满腹经纶的诸葛亮”,可改为“足智多谋”。
故选:D。
5.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穷则变”和“变则通”,“变则通”和“通则久”彼此之间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C.搭配不当,夏天不能是美丽的地方,因此把“贺州”和“夏天”位置互换。
故选C。
7. 流逝; 凄凉; 包裹; 勤勉; 奔驰; 坎坷; 篇章; 真挚
【详解】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逝、凄、裹、勤、驰、坷、篇、挚”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只有 才 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不但 而且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掌握能力。
(1)根据例句可知,“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和“松鼠到地上来”是条件关系,可以使用“只有……才……”。
(2)根据例句可知,“他是个聋哑人”和“学习画画却特别刻苦”是转折关系,可以使用“虽然……但是……”。
(3)根据例句可知,“太阳离地球太远了”和“只有一个盒子那么大”是因果关系,可以使用“因为……所以……”。
(4)根据例句可知,“他会驾驶汽车”和“会修理汽车”是递进关系,可以使用“不但……而且……”。
9. 死 归 志 高 精 报 铁 无 不 豫 无 畏 铁面无私 黄继光 毫不犹豫 精忠报国
【详解】此题考查补充词语和词语运用。
视死如归:思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
志存高远:意思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
毫不犹豫: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
英勇无畏:非常勇敢,不畏艰险。
(1)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包公是指包拯,北宋人,包拯为官大公无私,清正廉明,断案如神,体恤民众,被人们称为“包青天”。
(2)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毫不犹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枪口的英雄是黄继光。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通讯员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枪口,英勇牺牲,年仅21岁。
(3)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其母曾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所以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10. 设问句 反问句 一般疑问句 反问句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类型。
设问:自问自答,有问有答。
反问:问题有提问者的猜测成分,并带有理所当然的语气。
一般疑问:就是提出问题,不含对回答者的暗示和期待。
(1)提出了问题: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问答:当然是人类。有问有答。故是:设问句。
(2)问题有提问者的猜测成分,并带有理所当然的语气。言外之意:是人类在呼风唤雨。故是:反问句。     
(3)就是提出问题:你知道谁在呼风唤雨吗?没有含有暗示和期待。故是一般疑问句     
(4)问题有提问者的猜测成分,并带有理所当然的语气。言外之意:人类是靠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故是反问句。
11.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详解】考查学生诗词歌赋与名人名言的识记。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原文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原文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是:千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汜论训》,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说明了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12. 难道哈尔威船长不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吗? 他说,这是个好地方,他们一定要请雹来玩一玩。
那像鸡窝一样的头发让他显得更加脏乱不堪,大家忍不住往后退了退。
整天手不释卷,经常因为看书忘记吃饭,忘记睡觉的时间。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训练。
(1)分析阅读例句可知,例句为陈述句,反问句改陈述句时应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在肯定词前加上反问语气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将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故应改句子为:难道哈尔威船长不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吗?
(2)分析阅读例句可知,例句为直述句,直述句改转述句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故应改句子为:他说,这是个好地方,他们一定要请雹来玩一玩。
(3)分析阅读例句可知,例句中“像鹰的爪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手比作鹰爪,故可仿写句子为:弯弯的月亮像一条船,静静地在夜空中飘荡。
(4)分析阅读例句可知,例句“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中冒号后面的句子是对“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的解释说明。故可仿写句子为:
壮壮酷爱读书:他每天晚上吃完饭,就会坐在小凳子上,平端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
13.我不同意妈妈和奶奶的说法和做法。因为训斥孩子或是打孩子,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所以,我觉得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这样才能让孩子有信心学好功课。
【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
题目要求表明你是否同意妈妈和奶奶的说法和做法,并写写你的看法。
作答时首先要先表明你的观点,然后给出理由和你认为怎样做更好。本题可以从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和孩子没考好时,如何对待孩子两方面来写。
如:我不赞同王红妈妈的做法。我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对孩子的唯一评判标准,不能一味责备孩子。当孩子成绩不稳定时,家长应多关心孩子,支持孩子,帮孩子找出原因,和孩子一同进步。
14. 辛弃疾 西江月 夜里 黄沙道 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1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解析】14.本题考查课内诗词的主要内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词牌名是西江月。结合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可知,题目意思是夜晚行经在黄沙岭途中所见所感。因此,本词描写的时间是夜里,地点是黄沙道。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的乡村夏夜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丰收在望的喜悦。
15.本题考查课内诗词句的理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稻花香”“蛙声”是从嗅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丰收的景象。
16.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作者表面上写光线的变化,实际上在写越来越绝望的心情。作者融情于景,在描写景物时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感。 17.B 18.C
【解析】16.考查了对句子及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语段,由句子“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中“光线”可知这是对光线的描写。结合语段内容可知,作者表面上写光线的变化,但是“漫长”突出等待时间长,“急遽”表现出“我”并不希望黑夜降临,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实际上在写越来越绝望的心情,把自己孤独惆怅的情感通过对光线的描写表达出来,这是融情于景。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烘托出在漫长的等待中,“我” 的期盼落空;用环境来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
17.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与赏析。
结合“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可知表现了“我”内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由“男孩儿”和“他”可知,这是作者以旁观者的口吻,更能表达对文中“我”的同情;结合“男孩儿蹲着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可知写出了“我” 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以旁观者的视角,更加突出“我”此刻内心的绝望;这种人称的转换,就仿佛如今的“我”在回顾小时候的“我”,替当初那个无助的自己感到难过,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故选B。
18.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C.错误,“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作者用了两个句号,强调普通的一个星期天却令“我”极其难忘。作者通过写这一天的心情变化,说明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多么重要。这种体会是感同身受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并不是暗示这个星期天非比寻常,有大事发生。
故选C。
19.指行道树是植物界中最精粹的和最美好的一种树。
20. 树冠大、身姿挺
生长速度快 落叶、落果,麻烦少
21.我赞同这个说法。在生活中,不管干什么,只要选择自己适合自己就更好。 22. 黄山栾树最适合。 因为黄山栾树喜光,耐寒耐旱,耐贫瘠,在江浙一带的成活率较高,生长较快,可抵抗短期的水涝。 23.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解析】1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超级精英:最宝贵的事物 。结合短文第①②自然段可知,“超级精英”的意思:在文中指行道树是植物界中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树。
2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行道树还应具备树冠大、身姿挺的条件”可知,第一条重要要求是:树冠大、身姿挺;结合“自然,生长速度快的树种才够资格成为行道树种”可知,第二条重要要求是:生长速度快;结合“不拱根,耐修剪;落叶落果麻烦少;少长虫子,不爱生病;南花北叶,颜值要高……”可知,第三条重要要求是:落叶、落果,麻烦少。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再说说自己的想法,只要想法真实即可。
如:我赞同说法。 在学习中,只要选择自己适合的方法。
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题干可知,这次的树是在宁波的园林工作者,这棵树是在宁波生长,结合“黄山栾树:江浙一带成活率高”可知,适合在宁波生长的树是:黄山栾树;再来结合“喜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江浙一带成活率高,生长较快,可抵抗短期的水涝”来分析,黄山栾树耐寒耐旱,江浙一带的生长较快,成活率高这些特点非常适合在江浙一带生长。
2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绿地里的树如同住进了‘三室一厅’,每顿四菜一汤,那么树池里的树像是住在了电话亭,伙食差到连粗茶淡饭都谈不上,而且还要饥一顷,饱一顿”可知,把“树池”比作“电话亭”,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每顿四菜一汤”“还要饥一顷,饱一顿”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我们说,城市绿化要求最好三五年内就能‘成材’;北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了大批杨树做行道树,5年树,胸径就能长到20多厘米”中的“三五年”“七八十年代”“20多厘米”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5年树胸径的长度和5年的银杏树胸径的长度,并将5年的速生杨和银杏树的胸径进行较,故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4.例文:
一件难忘的事
每当我看到兔子时,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干的那件傻事,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小时候,妈妈带我回老家。我看到婆婆家兔子窝里的小黑球,好奇心便在心里悄悄扎根发芽。看着那圆圆的可爱的小黑球,不懂事的我便伸出手抓了一把。放到鼻尖闻了闻,不是很好闻,这更让我有了尝一尝味道的欲望。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婆婆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当她看到我要吃兔屎时,便一个箭步冲了过来,把我的手抖了抖。可她不知道,我早已发现了她,为了守护我的“小可爱”,我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它捏烂了,我心想:这样就不会掉了。婆婆,无奈的摇了摇头,告诉我:“这不可以吃,这是兔子的粪便。”这下我可犯愁了,该怎么处理呢?调皮的我趁婆婆不注意,溜进房间,看到了正在看报纸的外公。这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我伸出手,抹了外公一身的兔粪。恰好外婆这时回来了,看到这一景象,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外公疑惑不解的问:“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听完这句话我也笑了起来,边笑边用手指着外公的衣袖。这时外公往自己袖子上一看,才恍然大悟,不禁无奈的说:“你这个调皮的娃娃和你舅舅小时候一模一样。”我对着外公调皮的吐了吐舌头。
虽然这件事过去好久了,可当我看到兔子时,还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件事可真令人难忘!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题是自命题作文,要求你向大家介绍你印象深刻的人、事物或场景。可以写人、植物,也可以写动物,也可写一个美丽的景色或自然现象,无论写什么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植物可以按照茎、叶、花的顺序来描写。写动物可以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来描写,用上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会更加生动,最后记得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情感。如果是写一处景物,就是写景文,在写景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动静结合,注意抒发自己游览时候的心理感受、心情变化等。
开头: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写的什么。
中间:交代清楚事情的经过或景物的特点,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来写,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结尾: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