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发展
一、背景1.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专制统治日益腐败 3.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 经济:政治:文化:明清之际的思想—儒学的批判继承 4.程朱理学僵化及文化专制,思想界因循守旧5.西学东渐,近代科学传入开阔了人们视野二、进步思想家及其思想①否认孔孟的绝对权威,批判程朱理学1.李贽:明清之际的思想—儒学的批判继承 ②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自由发展,主张男女平等③“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 归纳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
朱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
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
李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
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道理(外在的)理(心)两(阴阳二气)水二、进步思想家及其思想①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2.王夫之:明清之际的思想—儒学的批判继承 “理在气中”“形、神、物三者遇而知觉乃发”《船山遗书》②肯定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二、进步思想家及其思想①抨击君主专制,宣扬早期民主思想3.黄宗羲:明清之际的思想—儒学的批判继承 皇帝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明儒学案》②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言论自由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是非取决于学校黄宗羲的民主思想与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
有何不同?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否定君主专制,主张限制
君权,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力。 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二、进步思想家及其思想①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顾炎武:明清之际的思想—儒学的批判继承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②倡导“经世致用”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①黄宗羲从批判君主专制的角度,批判
理学的“天理”②顾炎武从倡导经世致用的角度,批判
理学的空谈③王夫之从论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
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三、三大思想家相同点1.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明清之际的思想—儒学的批判继承 2.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3.思想上:倡导经世致用反传统、反教条;批判程朱理学;
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民主色彩;
提倡“经世致用”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特点四、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明清之际的思想—儒学的批判继承 1.为儒学的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3.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4.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但仍属于封建思想范畴,没有跳出传统儒学范畴,没有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从西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完善,
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认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作用的变化:自明朝以后,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积极意义对儒学思想的评价 1.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2.儒家提倡“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3.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4.儒家提倡“孝”、“仁义”、 “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消极作用对儒学思想的评价 1.儒家思想强调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存在。2.对个性的压抑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妨碍了民主制的产生。3.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
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B2、明清时期,思想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理学发展为心学 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
C.西学东渐 D.拜金逐利思想盛行B3、李贽是明朝反封建的思想斗士,其思想特点主要是
①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②否定孔子的权威
③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 ④主张个性自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B4、《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C.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C5、关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倡导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B.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C.在当时对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一定冲击
D.对近代资产阶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A 经 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
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6、中国明末清初出现的具有民主色彩的批判思想与西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几乎是同时代的。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历史条件、内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