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1 《岳阳楼记》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1 《岳阳楼记》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22:3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岳阳楼记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的政治改革主张(“庆历新政”)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去参知政事的职务,贬放到邓州(今河南邓州)。庆历六年(1046)六月,与范仲淹同年进士、因遭诬陷而被贬官到岳州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其重修岳阳楼一事作记。这篇文章即因此而作。
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以记叙、描写为主,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等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岳阳楼记
滕子京谪守 叙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事
总:横无际涯,气象万千
分:淫雨霏霏,感极而悲 写景
分:春和景明,其喜洋洋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抒情 议论
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主旨点睛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属予作文( zhǔ ) 霏霏( fēi ) 樯( qiánɡ )
楫( jí ) 浩浩汤汤( shānɡ ) 潜( qián )
冥( mínɡ ) 汀( tīnɡ ) 曜( yào )
偕( xié ) 嗟( jiē ) 芷( zhǐ )
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1)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托
2.古今异义
(1)增其旧制
古义: 规模 今义:制度
(2)前人之述备矣
古义: 详尽 今义:准备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义: 写文章 今义:名词,文章
(4)去国怀乡
古义: 国都 今义:国家
(5)微斯人
古义: 如果没有 今义:微小
3.一词多义
(1)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2)极
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至、到达
②此乐何极 尽头
③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
(3)或
①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②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4)空
①浊浪排空 天空
②长烟一空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
(5)通
①政通人和 顺利
②北通巫峡 通向
(6)和
①政通人和 和乐
②春和景明 和煦
(7)一
①一碧万顷 一片
②长烟一空 全
③在洞庭一湖 全部
(8)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连词,来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
(9)则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是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就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那么
4.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 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 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5)忧谗畏讥 名词用作动词,说坏话
5.其他重点实词与虚词
(1)越明年 到
(2)朝晖夕阴 日光
(3)连月不开 指天气放晴
(4)日星隐曜 光芒
(5)薄暮冥冥 迫近,靠近
(6)去国怀乡 离开
(7)樯倾楫摧 倾:倒下
摧:折断
(8)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9)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景,美景
(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壮丽景象
(11)迁客骚人 贬谪、降职
(12)若夫淫雨霏霏 连绵不断的雨
(13)沙鸥翔集 停息
(1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6.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乐趣哪有尽头!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忧虑。
课内精读
1.首段叙述滕子京“谪守”之事有何用意?
①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②滕子京的“谪守”与作者经历一致,暗含作者对仕途浮沉的感慨,定下本文的写作基调,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如何对待贬谪”而展开的;③表达对滕子京虽谪守而励精图治的赞赏,反映了作者积极的政治态度。
2.“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把“远山”“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别致,展现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极力渲染了洞庭湖的壮阔和浩大。
3.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的“忧”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作者写这两种人的不同感情的目的是什么?
①古仁人的“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忧国忧民。②迁客骚人的“忧”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即因外物环境的触发而忧个人之遭遇。③目的:通过对比,赞美“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阔达胸怀和崇高情怀的肯定与赞美;②具有自勉之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③表达了对好友滕子京的劝勉之情;④慨叹当今世人具有“古仁人”这种胸怀和情操的人太少了。
巩固提升
(2022巴中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岳阳楼记》第3~5段。
【乙】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顾常病①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②,无以宣畅郁湮③,导迎清旷。乃直其南凿门通道,以临白河,而取旁近废门旧额以榜之,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④;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⑤,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⑥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⑦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寤叹隐忧,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⑧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呜呼,悲夫!”乃书其匾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节选自朱熹《江陵府曲江楼记》,有删改)
【注释】①病:担心,忧虑。②墉(yōnɡ):高墙。③郁湮:滞塞不通;郁抑不畅。④萦纡渺弥:萦纡,盘旋环绕。渺弥,水流旷远貌。⑤晻(ǎn)霭:昏暗的云气。⑥曲江公:即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被李林甫诬陷,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记》。⑦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⑧汲汲然:急切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沙鸥翔集 集:停息
(2)微斯人 微:如果没有
(3)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 明年:第二年
(4)昔公去相而守于此 守:做太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乃书其匾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写信来嘱托我为曲江楼作记。
3.分析甲、乙两文中写景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甲文写景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为下文写“古仁人之心”做铺垫(形成对比),抒发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写景是为张敬夫的感叹、抒情做铺垫,抒发了贤人志士抱负难以实现的惆怅之情。
4.甲文先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后又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不矛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就个人荣辱得失而言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就国家(天下、君主)、人民命运和前途而言的,二者所表述的角度(立足点)不同。
【参考译文·乙】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太守的第二年,五谷丰登,百姓安乐,衙门清闲。只是常常为学校门外被高墙所挡,不能排除阻塞郁闷之气、迎纳旷野清新之风而感到不快。于是在它的正南面,凿墙开门修路,直到白河边,又取近旁已废弃的门上原有的牌匾,悬挂在新门之上,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作为标志。
一天,张敬夫和客人前往登览,只见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辽远开阔;而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蒙,云气昏暗,又都隐约显现在苍茫的水天之外。张敬夫于是环顾四周,慨叹道:“这不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吗?过去张公离开宰相之位,被贬到这里做太守,在他平常家居闲暇的日子里,登高吟诗,总是有超脱尘世的念头。到了他感伤时事时,往往长夜不眠,喟然兴叹,深深忧虑,足见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张最终不能实现。唉,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写信来嘱托我为曲江楼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