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9 《论教养》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9 《论教养》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22:0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论教养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
写作背景
利哈乔夫关心青少年教育,他为青少年撰写了《善与美书简》。书中论述了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等方面的问题。文章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本文即收录在《善与美书简》一书中。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品味。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论教养
开门见山,引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无教养的表现 教养的本质
有教养的表现 是尊重
优雅风度——教养的重要表现
主旨点睛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尊重,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考点提炼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在本论部分,为了充分展开论述,常见的结构模式有:①总分式;②并列式;③递进式;④对照式。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贸然( mào ) 彬彬有礼( bīn ) 雷霆( tínɡ )
涵养( hán ) 自吹自擂( léi ) 恪守( kè )
汲取( jí ) 遵循( zūn ) 矫揉造作( jiǎo )
忸怩作态( niǔ ní ) 箴言( zhēn ) fánɡ ài( 妨碍 )
词语释义
1. 一意孤行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2. 自吹自擂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3. 矫揉造作 :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4.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课内精读
1.(考点:首段的作用)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可以“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
2.(考点:写法分析)文章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有无教养的行为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起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这样的写作顺序,使作者的观点更突出、更鲜明。
3.(考点:论证思路)第13段中,作者主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是如何批驳的?
①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②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接着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再运用举例论证,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前面所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4.(考点:论证特点)本文的论题是“教养”,可文中有大量篇幅却在谈论“风度”与“优雅”,这是否跑题了?你是如何理解的?
没有跑题。“风度”“优雅”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本文的论述是从“无教养”到“有教养”,再到“风度”“优雅”,层层剖析,论述逐渐深入,内涵越来越丰富。由“教养”转向“风度”“优雅”并没有跑题,反而使论述更深入、更巧妙。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贸然(mào) 汲取(jí) 遵循(zūn) 彬彬有礼(bīn)
B.箴言(jiān) 涵养(hán) 谦让(qiān) 忸怩作态(niǔ)
C.恪守(kè) 厌倦(juàn) 愚蠢(chǔn) 矫揉造作(jiǎo)
D.妨碍(ài) 喧哗(xuān) 絮叨(xù) 自吹自擂(léi)
【解析】B.箴(zhē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自持 贤达 疲惫不堪 大发雷铤
B.典范 巴嗒 随心所欲 理所当然
C.内涵 尴尬 漠不关心 侧目而视
D.允喏 慎重 轻而易举 一意孤行
【解析】A.铤(霆);B.巴(吧);D.喏(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他那矫揉造作的精彩演讲,令所有在场的人感到惊艳。
B.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C.如果我们工作中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自吹自擂,忘乎所以,那我们就一定会失败。
D.现在是讲究团队精神的时代,你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很难引起共鸣。
【解析】A.“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句中用于形容“精彩演讲”不恰当。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B.人们走路时自然而然地会摆动手臂,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是进化过程中的遗留产物,还是因为如果不摆臂,会显得比较憨?
C.红墙黄瓦白阶绿树,70多座宫殿、9 000余间房屋,还有护城河、城门、角楼……店主用乐高积木搭建的缩微版故宫,吸引了大量行人驻足拍照。
D.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形成、价值观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当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切莫不要以校外培训代替家庭教育。
【解析】D.否定不当,“切莫”或“不要”删去其一。
5.(2022呼伦贝尔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①只须记住一条:
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③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
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
⑤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
A.⑤②①③④ B.⑤①②④③
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④③⑤
6.下列关于《论教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本文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来解说“教养”。
B.本文透过众多的“有教养”以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C.本文作者通过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D.本文作者主要是通过讲道理和引用名言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解析】D.“通过讲道理和引用名言来证明中心论点”说法错误,本文主要通过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来论述中心论点。
阅读迁移 (2022辽宁中考改编)【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节制是一种君子之德
吴敏文
①曾有人说:“我觉得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看到这话,不禁让人击节赞叹。
②什么是节制呢?《文心雕龙·议对》里有“议贵节制,经典之体也”之说。宋代沈括在《〈孟子〉解》中说:“人之情无节则流,故长幼贵贱莫不为之节制。”其实,社会生活中,节欲、节食、节声同属节制,节制是一种君子之德。
③君子当节欲。欲望是人所共有的,但如果不加以节制,必然后患无穷。明代的海瑞两袖清风,为民请命,流芳百世;清朝的和珅聚敛无数,富可敌国,但终至殃祸,留下骂名。
④君子当节食。周恩来总理谦谦如玉,有口皆碑。他一生都崇尚节俭,饮食上更是从不讲究。电影《周恩来》中有一个镜头:总理忙于公务误了吃饭时间,到厨房时,师傅急了:“饭菜都没了,如何是好?”总理毫不在乎:“有一个馒头就行啊。”师傅想赶紧做个汤,这时秘书来催,总理顺手拿出干净的手帕,将吃剩的馒头包好,装入小包之中,疾步而去。周总理急匆匆离去的身影,留给观众的是对美德的敬仰。
⑤君子当节声。节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以把事情说清楚为度,为显示水平动辄长篇大论,无异于向听众申请厌恶;二是声音以对方能听清楚为度,无论是大庭广众之中,还是在自己办公室内,哗啦哗啦声振屋瓦,不仅处事不密,而且显得缺少涵养。
⑥不仅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节制,西方经典作家同样崇尚节制。著名法国作家蒙田在《论节制》中说:“用力过猛的射手同射不到靶子的射手一样,都命不中靶子。”这几乎就是中国成语“过犹不及”的法国版。蒙田还说:“要是我们怀着过分热切强烈的欲望将美德拥进怀里,这美德就会在我们的搂抱下变成恶行。”节制的哲学讨人喜欢,适当得体,这方面东西方几近相同。
⑦有节制,说话才有分寸。有时一句话境界全出,有时一句话教养尽显。保持节制,可以藏拙,每个人都不可能事事精通娴熟;保持节制,可以藏锋,以免刺伤他人乃至累及自身。有节制,做事才会有余地。大凡做事皆难完满,更难周全,有意留白,才显智慧。
⑧有节制,才会在喜悦时保持平静,避免得意忘形无所顾忌。思之所得并非必得,有同事的帮衬,家人的付出,朋友的相助,以感恩之心敬谢自然,回报社会。有节制,才会在愤怒时保持克制,在克制中反躬自省。思之若是换位,自己说不定反应会更激烈,说不定正是自己的无理,才导致对方的过激反应。
⑨有节制,才会在遇到顺境时保持平和。思之世事不如意者十八九,如意者十一二,自己本是常人,上苍不会特别垂青;于是面对成功,做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有节制,才会在遭遇逆境时保持信心。思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心诚则灵,暴雨之后必有霓虹;于是面对失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⑩节制有为,愿我们言行得体,心静如水,臧否有度,成君子之德。
(有删改)
7.(考点:中心论点)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节制是一种君子之德。
8.(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海瑞两袖清风而流芳百世和和珅贪婪无度而留下骂名的事例,并形成鲜明对比,具体、突出地论证了“君子当节欲”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9.(考点:论证思路)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不仅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节制,西方经典作家同样崇尚节制;接着引用法国作家蒙田的话,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本段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节制的哲学讨人喜欢,适当得体,这方面东西方几近相同。
10.(考点:论据分析)下面的材料放在文中哪一段段尾最合适?为什么?
俗话说: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子孙。又说:做事留一线,事后好相见。
放在第⑦段段尾最合适。该材料说明了做事需留几分余地,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了“有节制,做事才会有余地”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