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
变化。
2.找出文章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谈谈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牧羊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植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幅画面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第二幅图呢?由一
幅戈壁荒滩、荒无人烟的高原到一幅青山绿水、美如画卷的田园,
你相信 这是同一个地方吗?但有一位牧羊人却独自完成这样巨
大的工程,他是如何将一片荒原变成美丽富饶的田园呢?今天,
我们共同学习《植树的牧羊人》去感受牧羊人身上散发的光芒!
二、走进作者
让 乔诺,法国著名的小说家。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
克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
候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的信
念。其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成电影。
三、预习检测
1、生字词
慷慨(kāng kǎi) 坍塌(tān) 干涸(hé) 戳(chuō)
山毛榉(jǔ) 浇灌 (guàn) 琢磨(zuó) 酬劳(chóu)
2、词语解释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理清情节内容,完成表格。
牧羊人情况 高原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五、合作探究 精读赏析
1.快速的默读课文,以“他是一 个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
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2.找出你认为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3.写作特点归纳
<1>对比手法.对比表现在三次见面时候高原上景色的巨大.突出了
牧羊人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
<2>按时间顺序叙事,条理清楚.用表示时间的短语交代事情的发展,
条理分明,脉络清晰.
六、联系实际 拓展探究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
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有哪些人吗?试为他们写
一段文字,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七 、作业
1、作文题目:《他(她)进步了》
习作要求:1.用对比的写法。
2.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选材范围:学习、生活、劳动、行为习惯、思想认识等。
中间部分:用以前和现在对比(详写)
2.预习《猫》。
板书设计
初遇牧羊人—55岁,平和安定—荒地秃山,干旱无比
植
树 再见牧羊人—身体硬朗,种树养蜂—看到溪水,树木长高
的
牧
羊
人
最后一次相见—87岁,信念坚定—充满生气,变得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