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22:2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作者作品
文学常识
《战国策》 见第133页《唐雎不辱使命》
知识链接
春秋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
妻:君美甚——私“我”
妾:徐公何能及君——畏“我” 个人经验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有求于“我”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之臣——畏王 类比说理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门庭若市
皆朝于齐
主旨点睛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使齐国实现大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和建议,除弊兴利,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为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少犯或不犯错误。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昳丽( yì ) 朝服( zhāo ) 衣冠( ɡuān )
窥镜( kuī ) 期年( jī ) 朝于齐( cháo )
间进( jiàn ) 谤讥( bànɡ jī )
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孰视之 同“熟”,仔细
2.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今义: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
(2)窥镜而自视
古义: 照,看 今义:暗中察看
(3)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土地方圆 今义:地点,处所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 指责 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5)臣之妻私臣
古义: 偏爱 今义:自私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今义:方位词
(7)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 长,这里指身高 今义:修理,整治
(8)朝服衣冠
古义: 穿戴 今义:衣服
3.一词多义

(1)皆朝于齐 朝拜,朝见
(2)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3)朝服衣冠 早晨
4.词类活用
(1)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3)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5.其他重点实词与虚词
(1)旦日 第二天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没有谁
(4)王之蔽甚也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5)能谤讥于市朝 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6)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然
(7)而形貌昳丽 连词,表递进,并且
(8)暮寝而思之 连词,表顺承
6.句子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课内精读
1.齐王纳谏只用了一个“善”字,却使他神韵尽现。这个“善”字有哪些含义?
①认同、接受邹忌的建议;②对邹忌的肯定和赞赏;③意识到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的必要;④表明了改革的决心。
2.“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词语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词语从时间上表现了进谏的人由多到少至无这一渐进过程,突出了纳谏后齐国内政治理取得的显著效果。
3.邹忌为什么能劝谏成功?
①主要因素:邹忌从生活小事入手,采用类比说理的方法进谏,语言委婉含蓄,处处为国为君所想,晓以利害。②次要因素: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
4.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从邹忌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示例:对人对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客观论人);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
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段。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①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②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③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④。’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规:贪求。③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国相。④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大风刮得迅猛,贪心的人败坏家族。意指一人贪会贻害很多人。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作借鉴的例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2)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莫:没有谁
(3)乃刻五石牛 乃:于是,就
(4)何可胜记 胜:尽,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
我曾经说过,贪婪的人不知道如何爱惜财物。
3.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简析。
甲文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对齐王进行规劝,以妻、妾、客对自己有所求而说谎话为由,劝诫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乙文唐太宗以公仪休不贪别人送的鱼而保住自己的官位、蜀人贪金而招致国亡的例子,告诫群臣不要贪,贪则毁身。
4.请根据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你从两文中获得的启示。
示例:从甲文中可获得的启示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从乙文中可获得的启示是,做人不要贪婪,利令智昏,反而会让人失去原有的利益。
【参考译文·乙】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曾经说过,贪婪的人不知道如何爱惜财物。像五品以上的官员,他们高官厚禄,一年所得的财物,数目非常大。如果接受别人的贿赂,数目不过几万。然而,一旦丑行暴露,就会被革去官职和俸禄,这样做哪里是爱惜钱财呢?他们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过去,鲁国的国相公仪休很喜欢吃鱼,但从不接受别人进献的鱼,因此他得以长期享受鱼的美味。国君贪婪,必定亡国;臣子贪婪,必定丧命。《诗经》说:‘大风刮得迅猛,贪心的人败坏家族。’所言不虚啊!过去,秦惠王要攻打蜀国,但不熟悉蜀国的道路,于是刻了五个石牛,并把金子放在石牛身后。蜀国人看见了,以为石牛可以拉出金子。蜀王便叫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到蜀国去,由秦入蜀的道路就这样开辟出来了。秦国大军尾随而至,灭掉了蜀国。汉代的大司农田延年接受三千万贿赂,事发他自杀身亡。这样的例子,哪里可以说得完!我现在以蜀王为警戒,你们也要把田延年当作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