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咸阳城东楼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的时间之短;“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遥迢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意蕴深刻。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尾联融情于景。“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思索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走近作者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时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此诗。
主旨情感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巩固提升
1.理解默写。
(1)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临摹来勾画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句子是: 溪云初起日沉阁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2)诗中虚实结合,写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 鸟下绿芜秦苑夕 , 蝉鸣黄叶汉宫秋 。
2.易错字强化练。
(1)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 葭 杨柳似 汀 洲 。
(2) 溪 云初起日沉 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3)鸟下绿 芜 秦 苑 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3.首联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根据诗歌内容概括诗人“愁”的原因。
①官宦在外,思念家乡;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③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4.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颈联写过去的秦苑汉宫现今却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诗人晚眺近景,在今昔对比中分析了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仇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和深刻思考(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无 题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全诗内容围绕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无力百花残”,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人与物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妙的契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连设两喻。“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情。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颈联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容颜憔悴;“夜吟”一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诗人对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关切之情。诗人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更突出了情之忠贞,念之坚定。
走近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主旨情感
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全诗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巩固提升
1.理解默写。
(1)诗人从体贴、关切的角度揣测对方的相思之苦,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的句子是: 晓镜但愁云鬓改 , 夜吟应觉月光寒 。
(2)诗中运用典故,借缥缈的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
2.易错字强化练。
(1)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 风无力百花 残 。
(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 炬 成灰泪始干。
(3) 蓬 山此去无多路,青鸟 殷 勤为 探 看。
3.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连用有什么深刻含义?
①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②两个“难”字连用,造成一种连绵纡曲之势,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4.颔联表达的感情委婉而深沉,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5.诗人善用典故营造意境,结合尾联说说你的理解。
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蓬山是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诗歌的尾联借用这样的典故,以蓬山作为对方住处的象征,以青鸟作为信使的象征,寄托了诗人的相思之情。
行香子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树绕”两句,写所见的烂漫春光:村庄的周遭,层层绿树环绕;村子里的池塘,水已涨得满满的与池岸齐平了。接着“倚东风”两句,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信步漫游村庄,欣赏春天的风光,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小园”两句,写词人在漫游中被一座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红、白、黄绚丽的色彩,桃花、李花、菜花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远远”四句,词人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韵,引人遐想。“偶然”两句,写词人突然萌发了酒意,赏春也须有酒助兴,然后乘着一时的兴致,再步行翻过东边的小山冈。莺啼、燕舞、蝶忙又表现了一番别致的春天景象。
走近作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
写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1068—1077),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一个春天,作者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质朴自然的村野风光所感染,因此创作了此词。
主旨情感
这首词描绘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通篇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表现了词人对田园大好风光的喜爱之情。
巩固提升
1.易错字强化练。
(1)树绕村庄,水满 陂 塘。
(2) 倚 东风,豪兴 徜 徉 。
(3)偶然 乘 兴,步过东 冈 。
2.这首词随作者的 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 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 色彩明丽 、 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 的特点。
3.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①通俗生动,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画面生动自然;“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语调昂扬。“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种动物的活动特征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词的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读来轻快流畅。
4.李商隐的《无题》和秦观的这首词都写到了“东风”,两位作者借“东风”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不同。《无题》通过描写“东风”的无力,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痛、相思之苦;《行香子》通过描写“东风”的浩荡,表达了词人对春天万物竞发的喜悦(喜爱)之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上片写少年时期思想单纯,没有经历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赏玩景致。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现了作者“愁”的深沉。
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合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写作背景
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在带湖居住期间,辛弃疾无心赏玩,眼看国是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主旨情感
这首词以“登高说愁”为议题,写出了少年与成年两种人生感受。通过将“少年”时没有愁苦而勉强说愁与“而今”满腔愁苦却无从诉说进行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到排挤、报国无门的愁苦,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巩固提升
1.理解默写。
(1)词人认为少年时期,不谙世事,没有愁苦,却要勉强说愁的句子是: 爱上层楼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生动地表现了遍尝心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体现词人“愁”的深沉的句子是: 欲说还休 , 却道“天凉好个秋” !
2.词的上下两片紧扣一个“愁”字来写,“为赋新词强说愁”和“而今识尽愁滋味”中的“愁”分别指什么?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闲愁,“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
3.说说你对叠用“欲说还休”的理解。
前一句紧承上句的“尽”字,写少年时无愁硬要说愁,如今历尽世事艰难,满腔愁苦,却无从诉说;后一句紧连下文,词人胸中的忧愁不仅是个人的境遇忧患,也是忧国伤时之愁,不便明说,只得转言天气。叠用“欲说还休”,写尽了词人体味人生愁苦之后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