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3 《范进中举》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3 《范进中举》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22:2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范进中举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著有《儒林外史》。
作品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小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作者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知识链接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范进中举
开端: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遭拒
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高潮:范进被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了
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主旨点睛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作揖( yī ) 带挈( qiè ) 绾( wǎn )
不省人事( xǐnɡ ) dìnɡ( 锭 )子 醉醺醺( xūn )
tiǎn( 腆 )着 啐( cuì ) 星宿( xiù )
词语释义
1.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指不懂人情世故。
2. 今非昔比 :现在不是过去所能相比的,形容变化极大。
3.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课内精读
1.(考点:重要情节的作用)课文第1、2两段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胡屠户对范进的辱骂,有什么用意?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一方面表现了范进未中举前地位的低下,另一方面和后文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形成对比,从而更形象地刻画出胡屠户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增强了讽刺效果。
2.(考点:语言赏析)根据要求品味语言。
(1)胡屠户吃的醺醺的……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醺醺的”“横披”“腆”恰当地描画了胡屠户粗俗、鄙劣的形象,把胡屠户在范进面前高人一等的傲慢刻画得入木三分,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2)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看”“念”“拍”“笑”的动作描写,表现出范进欢喜至极的神态和心理。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突出表现了他心满意足的心情。通过对范进动作、语言等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已达到神魂颠倒的地步。
3.(考点:主旨探究)第9—11段中,作者用不少笔墨对胡屠户、张乡绅两人进行了详细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②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③说明范进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得到了想要的功名富贵后,便立刻表现出其虚伪、世故、圆滑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的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等行为,表明他已被科举制度腐蚀、同化;④由此可见,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当时的整个社会,深化了主题。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A.相公(xiànɡ) 浑家(hūn) 踱步(duó) 阎王(yán)
B.见教(jiàn) 星宿(xiù) 高中(zhònɡ) 癞蛤蟆(mɑ)
C.火候(hou) 劈手(pī) 解元(jiè) 轩敞(xuān)
D.锭子(dìnɡ) 后襟(jīn) 诧异(chà) 侥幸(jiǎo)
【解析】A.浑(hú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兀自 簇拥 千恩万谢 拱手作揖
B.忌讳 带挈 细软银两 淋淋漓漓
C.央及 拙病 面面厮觑 趋炎附势
D.桑梓 商酌 腆着肚子 不醒人事
【解析】D.醒(省)。
3.下面文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艺术能够 人的精神生活,能够给生命带来惊喜,让人生充满美和诗意。艺术作品对人的影响在于一朝一夕, 地应用于实践,自觉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当习惯成为自然之后,个人的修养、良好的气质与品质当自然形成。 艺术修养, 审美情趣,我们每个人都将在生命的历程中绽放精彩。
A.丰富 锲而不舍 提升 培养
B.丰富 坚持不懈 提高 培养
C.丰盈 坚持不懈 提升 培育
D.丰盈 锲而不舍 提高 培育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范进中举》中有很多极具讽刺意味的情节,如范进的喜极而疯、胡屠户的前倨后恭。
B.作者借写范进因中举而疯癫,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毒害。
C.《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围绕着“范进中举”这一故事情节而展开。
D.“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中的“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敬称。
【解析】C.“范进中举”只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儒林外史》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名著阅读
5.(2022云南、昆明中考改编)【核心素养·语言运用】名著阅读。
班级围绕名著中“可笑与可敬的人物”开展阅读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众评《儒林外史》。请在①处填出可笑之人,在②处填出可敬之处。
同学甲:我笑范进,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来中举,喜极疯癫。
同学乙:我笑① 严监生 ,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
同学丙:我敬王冕,出身贫寒,② 示例:不慕名利,磊落洒脱 。
同学丁:我敬杜少卿,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
(2)选评名著人物。打开《儒林外史》,我们发现匡超人的变化与他结交的朋友有关。请你从下图匡超人的朋友圈中选择一人,结合相关情节,说说此人对他的影响。
我选: (填字母), 。
示例一:A 马二先生送给穷困潦倒的匡超人钱财衣物,让他能回乡看望病重的父亲,还一再劝说匡超人要努力进学,光宗耀祖。在马二先生的影响下,匡超人踏上了科考之路。 示例二:B 景兰江带匡超人参加西湖诗会,匡超人听到西湖名士们谈论名利,才知道读书人除了做官以外,做个名士也是很风光的。这让他对名利心生羡慕。 示例三:C 潘三带匡超人看别人赌钱,让他伪造文书、替人考试。在潘三的引诱下,匡超人一步步丢掉了做人的底线。
阅读迁移 【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不是范进中举
龙会吟
①别人早上练歌,秋芸早上练哭,每天天一亮,她就在院子里扯开喉咙大嚎,嚎得满世界都以为她家里死了人。只有丈夫知道,她这是在为加入表嫂的哭丧队练功。
②现在的老人去世了,后辈好像没以前那么悲伤,没有几个哭的。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后人不孝,计划生育搞了几十年,家家的儿女都不多,独生子女占多数,既无叔伯兄弟,又无姑表舅亲,长辈死了,哭的就那么一两个亲人,气氛太淡。于是,有人就顺应时势,组织起一批能哭的女子,代人哭丧,生意还挺火爆。秋芸的表嫂就成立了一个这样的哭丧队,见秋芸的嗓门大,就动员她参加。
③秋芸练了七天,就跟着表嫂外出哭丧了。她很有哭丧的天赋,嗓子一扯,哭得惊天地,泣鬼神,词一套一套的,能一口气哭上三个钟头。人家哭都是干哭,没有眼泪,再怎么哭也引不起别人的悲伤。而秋芸哭声未起,泪已先下,再哭上几句,旁人的眼泪都跟着哗哗地流,灵堂里悲声四起,真的像个灵堂了。
④秋芸的哭丧生意就特别火,方圆几十里死了人,都要请她哭。
⑤秋芸哭丧前,先要谈好价,哭一场多少钱,中间还要“散花”。就是哭到一定程度,她就停下来,等孝子给她一些小费后,再接着哭。哭一场丧,散花要散五六次,钱多钱少,凭孝子给,三五元不少,十来元不多,不散,她就不哭了。孝子一般不在乎那几个钱,只要她哭得起劲,哭得悲切,哭得灵堂里的人都流泪,就高兴,就出手大方。
⑥久而久之,这成了秋芸的习惯。
⑦那一天秋芸正为一丧事人家哭丧,手机里传来噩耗,她的老父亲突发脑出血去世了。这边的丧事还没结束,她不能半途离开,否则就拿不到钱,她没有把老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任何人,强忍悲痛,继续哭下去,越哭越悲切,哭得肝肠寸断,声泪俱下,哭得旁边的人都泪流不止。孝子大受感动,为她多散了几次花,每次都是二十元钱以上。谁也不知道她其实在哭自己的老父亲。
⑧丧事结束,她一路悲悲戚戚回到娘家,趴在灵堂前放声号哭,哭着,哭着,突然抬起头来东张西望,像在寻找什么。别人问她找什么,她说找办丧事的老板,还没说好哭一场丧多少钱呢。一屋子的人都面面相觑,眼神怪怪地打量着她,说,你哭你老子,还要哭丧费?她说,除了哭丧费,还要散花。旁人见她这个样子,都说她是伤心过度,疯了。有人就想起《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连喊扇她两个耳光。没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不解,问扇她耳光干什么?那个喊扇耳光的人就解释,范进因老来中举喜极而疯,岳父胡屠户给他扇两个耳光就清醒了。秋芸是悲极而疯,扇她两个耳光,她也会清醒的。于是就有人走过去,在秋芸脸上左右开弓,扇了她两个响亮的耳光。
⑨秋芸被打懵了,泪水似小溪奔流,嘴里大声叫嚷,不是范进中举,不是范进中举。
6.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考点:修辞手法)她很有哭丧的天赋,嗓子一扯,哭得惊天地,泣鬼神,词一套一套的,能一口气哭上三个钟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秋芸哭功之高,能营造悲伤的氛围。
(2)(考点:语句的作用)久而久之,这成了秋芸的习惯。(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起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作用。
7.(考点:主旨理解)请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理解。
示例:小说结尾具有戏剧性。秋芸要哭丧费是出于职业习惯,秋芸挨打,讽刺了社会上有些人只认钱财,不讲亲情,小说结尾发人深省。
8.(考点:拓展探究)本文与《范进中举》有什么异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相同点:都是讽刺小说;主人公都是因疯而被打。不同点:秋芸因哭自己的父亲却要哭丧费而被打,范进是因考中举人喜极发疯而被打。本文讽刺了金钱至上、亲情冷漠的现象,《范进中举》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士人儒生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