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孤独之旅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2016年,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成为第一位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作家。
知识链接
《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经历。主人公杜小康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学习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但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孤独之旅
↓
杜小康→茫然、恐慌、孤独
→磨难→坚强
↓
成长之旅
主旨点睛
本文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亲背井离乡,到偏远的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同时告诉我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历练,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成长。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茬( chá ) qū( 驱 )除 炊烟( chuī )
抠门( kōu ) zhì( 置 )之不理 ɡuāi( 乖 )巧
嬉闹( xī ) 凹地( āo ) 掺杂( chān )
胆怯( qiè ) 空旷( kuànɡ ) 觅食( mì )
撩逗( liáo ) 眺望( tiào ) 戳破( chuō )
词语释义
1. 一落千丈 :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2. 置之不理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3. 歇斯底里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课内精读
1.(考点:内容概括)根据故事情节,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
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到孤独;时间久了:不会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2.(考点:写作手法)作者把“芦苇”“芦荡”分别比作“浪潮”“大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芦苇”比作“浪潮”,把“芦荡”比作“大山”,写出了芦荡的宽广、厚重。②运用反衬的表现手法,芦荡越幽深繁茂,越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越真切,形象地表现出陌生的环境使杜小康产生了压抑沉重的心理。
3.(考点:描写方法)“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这两句话中连用四个“黑”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环境描写,描绘出了暴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阴沉的景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它预示着杜小康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与后文战胜风雨后明亮的天空形成强烈对比。
4.(考点:主题理解)“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这里的“哭”有什么含义?
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了、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同时也暗含着他为自己这样幼小的心灵和身体却要承受这样重的生活艰辛而委屈地哭。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诘问(jié) 琐屑(xiè) 陌生(mò) 戛然而止(ɡá)
B.胆怯(qiè) 伫立(chù) 匀称(chèn) 踉踉跄跄(qiànɡ)
C.哂笑(shěn) 嬉闹(xī) 空旷(kuànɡ) 面面相觑(qù)
D.呼唤(hū) 掺杂(cān) 凹地(āo) 肆无忌惮(dàn)
【解析】A.戛(jiá);B.伫(zhù);D.掺(ch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炊烟 绸密 寂寞 撩逗
B.肥硕 旋风 跌落 旧茬
C.窝棚 芦苇 苋食 戳破
D.恐慌 蓬松 纯猝 驱除
【解析】A.绸(稠);C.苋(觅);D.猝(粹)。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叠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1)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 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2)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 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
(3)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 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一样的芦苇,一样 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儿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
A.青森森 朦朦胧胧 重重叠叠 浩浩荡荡
B.朦朦胧胧 青森森 浩浩荡荡 重重叠叠
C.重重叠叠 青森森 浩浩荡荡 朦朦胧胧
D.朦朦胧胧 浩浩荡荡 青森森 重重叠叠
4.(2022呼伦贝尔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通过阅读中国建筑类文章,使我感受到了前人的非凡智慧和杰出创造力。
B.也许是因为杜小康太困了的缘故,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
C.日常聊天时的讲述也要注意内容合适和言语得体,避免不要引起误解。
D.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亲属之间的表现。
【解析】A.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其中一个;B.句式杂糅,可删去“因为”或“的缘故”其中一个;C.否定不当,可删去“不要”。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会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 。 , , 。所以,不妨抓住梦想与理想,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总有一天你将会从小溪变成大海。
①而江河也因为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
②而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也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③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
④因此,要相信自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没有跨不过去的河
⑤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丧失了斗志,那么我们的人生肯定会迷失方向
A.⑤②④③① B.③④①⑤②
C.⑤②③①④ D.③⑤②④①
阅读迁移 【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摆地摊(节选)
曹文轩
①桑桑现在所见到的杜小康,已经不是过去的杜小康了。
②对于杜小康来讲,无论到哪一天,他也不会忘记在芦荡度过的那几个月——
③那是一个荒无人烟的世界。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鸭子、孤独、忧伤、生病、寒冷、饥饿……这一切,既困扰、折磨着杜小康,但也在教养、启示着杜小康。当杜雍和因为鸭群连续几次误入人家的鱼塘,几乎吃尽了塘中刚放养的几万尾鱼苗,被愤怒的当地人扣下小船与整个鸭群,而陷入一贫如洗的绝望时,他万万不会想到这段时间的生活给了儿子多少珍贵的财富……
④桑桑现在再见到的杜小康,已经是一个远远大于他的孩子了。
⑤当桑桑向杜小康问起他以后怎么办时,杜小康并没有太大的惊慌与悲哀。他与桑桑坐在打麦场上的石磙上,向桑桑说着他心中的打算。他至少有十项计划,而他最倾向于做的一个计划是: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个小摊子卖东西。
⑥而这个计划是桑桑最感吃惊的一个计划:他怎么能在学校门口,当着大家的面做小买卖呢?满眼全是他的同学呀!
⑦杜小康却是一副很坦然的样子:“你是怕大家笑话我?”
⑧“大家不会笑话你的。”
⑨“那怕什么?就是笑话我,我也不在乎。”
⑩杜小康向桑桑详细地说明了他的计划:“我们家开了那么多年的小商店,我知道应该进什么货、什么好卖;我在学校门口摆个小摊,那么多学生,买个削笔刀啦,买几块糖啦,谁不愿意出了校门就能买到?”
桑桑觉得杜小康的计划是有道理的。
“那你有钱进货吗?”
“没有。”
“怎么办?”
“能想到办法的。”
桑桑与杜小康分手后,回到家中。晚上,他等鸽子都进窝后,将窝门关上了。他用笼子捉了十只鸽子。桑桑的鸽子,都是漂亮的鸽子。第二天一早,他提了笼子去镇上,将这些鸽子卖给了一个叫“喜子”的养鸽人。他拿了鸽子卖得的二十元钱,直接去找杜小康,将钱统统给了杜小康。
杜小康一手抓着钱,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另一只手抓住桑桑的一只手,使劲地、不停地摇着。
过了一个星期,杜小康在校园门口出现了。他挎一只大柳篮子。柳篮里装了零七八碎的小商品。柳篮上还放了一只扁扁的分了许多格的小木盒。一格一格的,或是不同颜色的糖块,或是小芝麻饼什么的。盒上还插了一块玻璃。玻璃擦得很亮,那些东西在玻璃下显得很好看。
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感到震惊的是,这个当初在油麻地整日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最初几天,反而是同学们不好意思。因此,几乎没有一点生意。
桑桑替他感到失望。
杜小康安慰桑桑:“会有生意的。”那时,杜小康又想起了那次鸭被惊散了,还有最后十几只没有找到的情景,父亲说,算了,找不到了,别找了。他却说,能找到的。结果真的找到了。
第一个来买杜小康东西的是桑桑。杜小康无限感激地望着桑桑,会意地笑着。
生意慢慢有了。渐渐地,油麻地的孩子们,再去杜小康那里买东西时,就没有异样的感觉了,仿佛只不过是在从一个朋友那里取走一些东西而已。他们可以先不给钱,先在心中记住。而杜小康知道,他们绝不会白拿他的东西的。
那天,学生们都在上课时,桑乔站在办公室的廊下,望着校门外的杜小康,正在冬季的第一场雪中,稳稳地坐在树下。桑乔对另外几个也在廊下望着杜小康的老师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选自《曹文轩经典作品》,有删改)
6.(考点:语句赏析)请从动作描写的角度对第 段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两个“抓”和一个“摇”描写了杜小康拿到钱后的一连串动作,“抓”体现了用力之大,“摇”体现了动作之剧烈,写出了他从不敢置信、紧张到激动的心理变化过程和对桑桑的感激之情。
7.(考点:内容理解)《孤独之旅》中“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这件事对杜小康现在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从选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回答。
①这件事既困扰、折磨着杜小康,但也在教养、启示着杜小康,这使他从一贫如洗的境况中走了出来,抛却惊慌、悲哀与高傲,决定在学校门口摆摊卖东西来维持生计。②在没有生意的时候,他想起了在芦苇荡找鸭子的经历,从而坚持了下来,最终卖出了货物。
8.(考点:内容理解)桑乔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你认为这个判断准确吗?请依据选文说明理由。
准确。①因为杜小康经过了家庭破产和芦苇荡的暴风雨后,成长起来了,当决定卖东西时,他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在遇到困难时能坚持想办法解决。②当卖东西时,面对曾经的老师、同学,他不但没有害怕、退却,反而温和礼貌地打招呼,东西卖不出去时,他也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下来,说明他能坦然面对人生挫折。这些品质都能帮助杜小康日后“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