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22:3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著有《红楼梦》。
作品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背景链接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曾三次进入贾府。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写的是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的情形。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后,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饭时出尽洋相,导演了一场“笑剧”。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刘姥姥进大观园
开端:众人与刘姥姥参观大观园
发展:凤姐、鸳鸯设局取笑刘姥姥
高潮:吃饭时刘姥姥上演“笑剧”
结局: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
主旨点睛
本文通过记叙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被凤姐和鸳鸯设局取笑一事,表现了刘姥姥幽默风趣、乡土味浓厚而又富有草根智慧的乡下人本色,侧面突出了贾府的奢华,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等级的森严。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紫菱洲( línɡ ) 蓼溆( liǎo xù ) 戗金( qiànɡ )
银箸( zhù ) 漱盂( shù yú ) 麈尾( zhǔ )
纨( wán ) 发怔( zhènɡ ) yán xí( 筵席 )
课内精读
1.(考点:内容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笑剧”的导演者是谁?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②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为了讨贾母开心,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取笑。③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靠自己双手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同时,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谴责。
2.(考点:细节描写)为什么要写众人发笑以前“先还发怔”?
这一“发怔”的细节写得尤为传神、真实,这个看似无声的间歇时间,实际上是为后面写众人大笑做铺垫。
3.(考点:写作技巧)第7段中作者是如何描摹众人大笑的场景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点面结合。作者注重重点刻画,将湘云、黛玉等主要人物的不同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同时又注重群体塑造,在面上使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互相映衬,相得益彰。②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展示众人的个性差异:如史湘云的任性率真,林黛玉的身体娇弱,贾宝玉的备受宠爱。
4.(考点:人物形象分析)“湘云掌不住……还只管让刘姥姥。”此处写众人的笑,写得绘声绘色,各具情态。请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她/他的笑分析其性格特点。
示例:史湘云的笑纵情爽朗,一个“喷”字展现了她率真直爽、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笑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宝玉笑时滚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探春“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笑得不能自抑,反映了她干脆、爽利的性格特点;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母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爱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任选一个人物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铁锨(xiān) 楠木(nán) 撮合(cuō) 紫菱洲(línɡ)
B.凑趣(zòu) 嘱咐(zhǔ) 丫鬟(huɑn) 秋爽斋(zhāi)
C.琥珀(pò) 四楞(lénɡ) 麈尾(zhǔ) 摄丝戗金(qiànɡ)
D.撑船(chēnɡ) 蓼溆(liǎo) 砒霜(pī) 沉甸甸(diàn)
【解析】B.凑(cò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银著 威武 规矩 娇生惯养
B.调停 促狭 岔气 弯腰曲背
C.捉弄 筵席 镶金 芳草如因
D.漱盂 商议 腮帮 茶饭无心
【解析】A.著(箸);B.曲(屈);C.因(茵)。
3.下面文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你会发现 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 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 ,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 的答案。
A.焦躁 豁然开朗 困惑 各种各样
B.焦虑 豁然开朗 疑惑 各种各样
C.焦躁 茅塞顿开 困惑 不尽相同
D.焦虑 茅塞顿开 疑惑 不尽相同
4.下列对《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凤姐与鸳鸯设计捉弄刘姥姥,既反映了凤姐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一面,又突出了她的阴险狡猾。
B.作者在细节描写处彰显匠心独运,通过箸、桌、漱盂、麈尾等用具,反映了贾府奢华、讲排场的生活。
C.刘姥姥进荣国府,给生活沉闷空虚的贾府带来些许生气,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刘姥姥的聪明能干。
D.作者用白描手法绘了一幅“群笑图”,八位主子各具笑态,展现了人物的不同处境、身份和性格。
【解析】A.“又突出了她的阴险狡猾”表述有误。凤姐捉弄刘姥姥,并无害人之心,只是想哄贾母高兴,说她“阴险狡猾”言过其实。
阅读迁移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
文本一:
一提起刘姥姥,我们眼前就呈现出一个“村气”十足的老妈妈,插了满头的花朵,喝得酩酊大醉,层出不穷地闹笑话。“刘姥姥进大观园”久已成为人们常常引用的语言。那么刘姥姥该是一个大傻瓜了?却又不这么简单。
作者一入手就说她是一个“久经世故的老寡妇”。她初次见到贾母,立刻想出一种奇特的称呼,她说:“请老寿星安!”多么巧妙而恰当。此后,和贾母的许多对话又多么得体。鸳鸯和凤姐设计取笑她,引起全场狂笑。但事后她对凤姐和鸳鸯说明:“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
她为贾母和众姊妹讲乡下故事,什么下雪天一个红衣女孩儿抽柴草,什么九十多岁老奶奶抱孙子等等,完全为了迎合宝玉和贾母诸人的好奇心理,一味顺口胡诌。多么聪明!从来没有到过的环境,从来没有见过的人物,初一接触,就能懂得别人对她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对人应有的尺度,多么机警!
“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所以成为人们口头上最流行的典型故事,这固然是因为作者把刘姥姥的形象描写得太活泼逼真,淋漓尽致;实际上也因为刘姥姥其人其事也的确不平凡。她是以取得人同情的动机,运用了出人一等的智慧,表演出轻松愉快的姿态,而获得胜利的。刘姥姥这人物之成功,就只在于本质与形象的矛盾。她是内心蕴藏着沉重的使命,艰苦的心情而来的,来了之后自必须一方面战战兢兢进行争取,而另一方面却必须随机应变。她哪里是什么滑稽斗笑的人物?她不过偶然闯上了一个陌生的舞台,遇到了一群喜欢看热闹戏的观众,这才被人强制化装,临时做了一回票友罢了。
(摘编自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有删改)
文本二:
姥姥很“有趣”,这是真的。不过姥姥是否真的只是一位写来好玩、供人取乐开心的角色?便又得思索一下才好。
谁要总是习惯用“单打一”的思想方法和眼光去看雪芹的笔墨,谁就是不想真懂《红楼梦》。刘姥姥在全部书中的作用,也正是“单打一”的反面。现传的八十回中,姥姥原是为了生计来求财借当,并打点些农田土味来走动人情的。从这个角度讲,全书乃一富贵人家贾府之事迹,却偏从一贫苦人家老妪写来——这大约是可以被文艺家称为“善用对比”的例子了。
雪芹的小说,已经有点像现代电影艺术,很懂得运用“多镜头”“多角度”“多层次”“多衬染”的手法。刘姥姥的出场,其作用之一即是要从一个村屯老婆婆的目中、心中,来显现一下这个全书的中心对象“贾府”。荣国府毕竟何等情景?由姥姥先作一番感受。好像由她先来向我们“传达”这一人家的服饰、住处、饮食、礼数、心肠……一切跃然纸上,一切不离穷人对它的衡量和评价。
姥姥的作用尚不止此。她第一次入府,看的是凤姐儿。我们讲过了:凤姐是全书中“家亡”这一条大线路上的主角,正像宝玉是全书中“人散”这一条大线路上的主角一样。即此已可明白,姥姥之来,是和荣府上的家亡遥遥相关的。试看第五回中巧姐的册子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这就证明,雪芹原书,姥姥“三进”时,荣国府已是势败家亡——再次明白提出“家亡”这个标目来,而刘姥姥王熙凤之会见,看似开卷闲文,却是后来关纽。
手写此而目注彼,看似为当下情节费工夫,却不知实是为日后的巨变做映衬。河有源,山有脉,所谓“伏线千里之外”。这说来容易,实际上却是难极了的事情。试想:前面写的刘姥姥,我们只看见她“好玩”“有趣”,而在雪芹,笔叙欢愉,却心牵惨痛,流着泪写“乐事”“良辰”“欢情”“妙绪”——这该是多么难以想象的创作之境啊。
(摘编自周汝昌《红楼小讲》,有删改)
5.(考点:信息提取与概括)文本一中,作者认为刘姥姥具备丑角条件,赢得了贾府的欣赏和优待。请结合《刘姥姥进大观园》和文本一概括理由。
①刘姥姥身居下层,经历生活磨炼,为达到目的,敢于也愿意承受被取笑的耻辱。②刘姥姥说话得体,投人所好,在不同场合对不同人的话语都巧妙妥当。③刘姥姥见机行事,自觉扮丑角配合凤姐等人设计逗乐贾府众人。④刘姥姥具备打诨逗乐的表演才能,言行滑稽逗得众人开怀大笑。
6.(考点:论证思路)请简要梳理文本二的行文脉络。
首先提出问题“姥姥是否真的只是一位写来好玩、供人取乐开心的角色?”接着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与富贵人家贾府形成对比;从村屯老婆婆的角度,来显现贾府;是全书“家亡”线索的关纽,伏线千里之外。
7.(考点:内容理解与分析)对于“刘姥姥”这一人物,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评论角度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文本一从“刘姥姥”这一形象自身的身份、性格出发,重点评析了刘姥姥在贾府获得成功的原因,指出她不是真正的丑角;文本二则从作家的创作意图出发,重在分析刘姥姥这个人物的设置所体现的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难以想象的创作之境。
8.(考点:次要人物的作用)结合文本一、二及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简要分析《红楼梦》中塑造“刘姥姥”这一形象的意义。
①运用反衬的手法,借助刘姥姥这一穷苦农妇的言行和感受,展现了富贵豪门的奢侈,对照出社会的贫富悬殊。②以刘姥姥这一人物串联情节、见证贾府的兴衰。小说写了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她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结识了凤姐;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搭救巧姐,以报当年救济之恩。通过刘姥姥引出故事,推进情节,使前后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