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3 我爱这土地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3 我爱这土地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22: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我爱这土地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我国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
文体知识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主要指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灵活自由;内容上主要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其倡导者和初期代表作家主要有胡适、郭沫若、沈尹默、闻一多等。诗歌流派主要有“新月派”“现代派”“九叶诗派”“朦胧诗派”等。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我爱这土地
鸟——诗人自己
土地——祖国大地 象征深远
河流、风——抗争精神 意象朴实
黎明——光明和希望
常含泪水 直抒胸臆
爱得深沉 激情澎湃
主旨点睛
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运用象征手法,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自己对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悲愤( fèn ) 嘶哑( sī ) lí( 黎 )明
fǔ( 腐 )烂 xiōnɡ yǒnɡ( 汹涌 ) hóu lónɡ( 喉咙 )
课内精读
1.(考点:内容理解)“鸟”所歌唱的四个对象是什么?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①土地、河流、风、黎明。②“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却遭受日寇践踏的祖国大地;“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河流”与“风”也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黎明”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光明和希望)。
2.(考点:词语赏析)“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中,“嘶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如果换成“嘹亮”好吗?请说明理由。
①“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以鸟的不屈和抗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②不好。如果换成“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的感觉,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3.(考点:写作技巧)诗人为何将自己假设成“一只鸟”?这样写有何好处?
①诗人笔下的这只“鸟”用整个生命歌唱大地,生命耗尽后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拼尽全力歌唱的是“鸟”,也是诗人自己。通过表现“鸟”对大地的挚爱,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的挚爱以及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②好处:这种寓情于物(象征)的写法,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嘶哑(shī) 歌唱(chànɡ) 悲愤(fèn) 红装素裹(ɡuǒ)
B.汹涌(yǒnɡ) 腐烂(fú) 黎明(mínɡ) 各领风骚(sāo)
C.止息(xī) 星宿(xiù) 心脏(zānɡ) 恪尽职守(kè)
D.深沉(chén) 吹刮(ɡuā) 出席(xí) 自怨自艾(yì)
【解析】A.嘶(sī);B.腐(fǔ);C.脏(zànɡ)。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这被爆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C.宿菅地上篝火红啊。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解析】A.爆(暴);C.菅(营);D.竟(竞)。
3.(2021云南中考)将下列诗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假如我是一只鸟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①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②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③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④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⑤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A.⑤③④①② B.②⑤④①③
C.⑤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⑤
4.下列对《我爱这土地》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喉咙,使读者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和其心中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诗人愿为祖国献身之意。
【解析】C.“我”指的是诗人自己。
阅读迁移 (2021吉林中考改编)【核心素养·审美创造】
去艾青先生故乡
钱红莉
①艾青先生故乡,是距金华市区很远的一个小村子。
②先生老家,大极。无数房子,一进又一进,灰了,旧了。走着走着,至一中庭,天井储满白亮亮的阳光。墙壁阴影处,挂一匾额,《蒋氏家训》,松花黄的底,衬几行淡青的字:
一戒溺爱护短,要严慈相济。
二戒重男轻女,要一视同仁。
三戒粗暴任性,要说服疏导。
③“二戒重男轻女”——民国时期的乡绅,早有如此心胸眼界,着实了不起。艾青先生自小便生长于这样自由气氛的家庭,难得。
④艾青先生家,至少有三十间屋子吧,陈列他各个时期的照片,犹如黑白老电影,将一名游子的一生,定格于故乡的庭院。离开众人,我一人自这间屋迈至那间屋,一点点了解他的生命历程……我在一张聂鲁达①的生日宴会照前,徘徊良久——原来,艾青与聂鲁达处在同一时代。我的脑海里储存的,仅仅有艾青对于一位乡下妇女大堰河的深情,以及那首著名的家国之诗,却不知他足迹遍布东欧、南美,竟也去过聂鲁达的国度,参加他五十岁生日宴会。
⑤看完墙上相片,再去陈列柜寻觅。无数诗集封面,已然泛黄,风一吹,似要折断。许多竖排繁体版本,让人有点儿恍惚,仿佛一脚踏入旧日时光。所有人影都是旧的,唯有思想簇新。
⑥自旧到新,这里有一位诗人一生的路程。
⑦十几个孩子站在厅堂,朗诵艾青先生的名篇。稚嫩的脸,闪亮的眼,青葱的语气,阳光映射于孩子们光亮的额上,有白银一样的质地。站在阴影处,认真倾听这些孩子们的发声,一字一顿,语感、韵律以及内在的节奏……忽然感动起来,这是《诗经》里的中国,几千年了,这种民间的气质依然在,未曾消逝。
⑧一群鸟一样欢快的孩子,有不少热爱写诗的。他们将打印好的诗,呈给诗人蓝蓝批阅。蓝蓝汗流浃背,毫无焦躁之气,一行一行认真地读着,赞美着。对每一个孩子,她皆不吝赞美之辞。这位金华乡下的小学老师,很了不起,她在孩子们心里种上了诗歌的种子。
⑨去年在黄山宏村,我们放弃午休,静静地坐在餐桌旁,听诗人树才讲自己如何启发孩子们写诗。今年在金华乡下,看蓝蓝大汗淋漓地赞美孩子们稚嫩的文笔。对于真正的诗人,我一直心存敬畏。如果说人类的文明一直在曲径通幽地流转,那么,诗人们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许多光所不能抵达的幽暗角落。
⑩一直相信,一个国家,只要有诗人在,它也就不至于沉堕到哪里去。诗歌的力量潜移默化,它并非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而是一片星光映衬另一片星光,是用心的陪伴,是清新的启蒙,也是永久的照耀。
金华美食,名不虚传。有一餐,晕车导致我对肉类失去胃口,事后方知,那一道道肉类佳肴,正是大名鼎鼎的金华两头乌②烹制而成。只说平常无奇的猪尾、猪头、猪耳之流,是不好登大雅之堂的,但这也拦不住厨师的一颗匠心,他在这些庸常食物下,垫一张荷叶。正是这青翠无尘的荷叶,让一盘菜变得雅致起来。未动箸,我一直在观赏它,何其美焉。建于雅俗之间的美,接地气,又有底气,像汪曾祺的那些水墨画,哪怕一棵葱一瓣蒜,涵容不尽,怎么看,怎么美气。你能说一盘被荷叶衬托的猪头肉俗吗?不能,因为它让你看见了一颗诗心。
夜里,来自各地的诗人们坐在灯光下,讨论“人文精神与诗歌”。所谓人文,莫非人性与文明。诗歌呢?如果土地的伦理是长出庄稼,那么,诗歌的伦理就是要有温暖的心肠。因为和冰冷的智力相比,我们更相信温暖的心肠。
【注】①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②金华猪的别名。因其头颈部和臀尾部毛为黑色,其余各处为白色,故又称“两头乌”,是全国地方良种猪之一。
(有删改)
5.(考点:内容概括)艾青先生的故乡充满诗情,文中写了哪些与诗有关的事情?
十几个孩子站在厅堂,朗诵艾青的诗歌;蓝蓝大汗淋漓地批阅孩子们的诗稿,并不吝惜赞美之辞。
6.(考点:内容理解)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说对“真正的诗人”一直心存“敬畏”?请分析原因。
因为诗人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幽暗的角落;诗歌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诗人能够影响人或国家积极向上。
7.(考点:语句赏析)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蓝蓝老师批阅孩子们诗作时的认真和投入,表达了作者对蓝蓝的赞美(敬佩)之情。
8.(考点:词语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处“温暖的心肠”的含义。
①诗人和老师们启发和保护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②热爱自然万物,与之和睦相处并从中得到启迪;③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诗心。
9.(考点:拓展延伸)艾青有一副“温暖的心肠”,作者对金华的赞美源于对艾青“温暖的心肠”的感动。请结合《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探究艾青诗歌中“土地”这一意象的内涵。
“土地”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凝聚着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