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小小商店
课题 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购物活动中,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 2.通过购物活动,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 在购物活动中,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通过购物活动,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民币样币(学生自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 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去商店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吧! 教师:我们先去玩具区逛逛吧。(板书:小小商店)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情境一。 (1)课件出示教材上面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这些玩具中你最喜欢哪个呢? 课堂预设: 学生1:飞机。 学生2:布娃娃和机器人。 学生3:积木和魔方。 …… (2)解决问题。 教师:看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笑笑买了两件她最喜欢的玩具,我们来看看笑笑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吧。(课件出示绿点1) 教师引导:笑笑买了1架飞机和1辆坦克车。同学们先从玩具柜台上找一找,买1架飞机和1辆坦克车各需要多少钱吧! 课堂预设: 学生1:1架飞机12元,1辆坦克车9元。 教师:我们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元,可以怎样解决呢? 学生2:可以把1架飞机的价钱和1辆坦克车的价钱合起来。 教师:怎样列式呢? 学生3:12+9=21(元)。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 2.学习情境二。 (1)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下面情境图。 教师:我们逛完玩具区,奇思在文具区买文具呢,我们一起去文具区看看吧!(课件出示绿点2) 课堂预设: 教师引导:奇思买了什么呀? 学生1:1盒彩笔。 教师:1盒彩笔多少钱呢 学生2:15元。 教师:奇思付给了收银员阿姨多少元? 学生3:20元。 教师:要求收银员阿姨要找给他多少元,可以怎样解决呢? 学生4:用付给的钱数减去彩笔的价钱。 教师:同学们列式算一算吧。 (2)解决问题。 20-15=5(元) 3.学习情境三。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下面情境图。 教师:我们再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到了体育用品区。淘气在体育用品区想买1个皮球,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绿点3) 课堂预设: 教师:淘气想买的皮球多少元? 学生1:5元。 教师引导:淘气告诉我们,他带了3张1元和2张2元,他一共带了多少钱呢? 学生3:3张1元+2张2元=7元。 教师:我们要从这些钱中取出多少呢? 学生4:5元。 教师:和自己的同伴说一说你可以怎样取。 (2)解决问题。 3张1元和1张2元,或1张1元和2张2元。 (3)课件出示绿点4。 教师:柜台上还有1个足球和1个篮球。同学们能算出1个足球比1个篮球贵多少钱吗?小组讨论可以怎样解决。 (4)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与指导。 (5)结果汇报。 72-68=4(元) (6)课件出示绿点5。 教师引导:我们逛完商店,看到了很多的商品,同学们能根据这些信息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如何解答。在求出几件商品的总价后,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可以怎样付钱的问题。 若有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涉及几元几角加减几元几角的问题,教师用注意讲解,相同单位的钱数才能相加减,角的钱数相加超10角时换算成几元几角,再与前面的元相加。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通过逛商店,我们学习了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求一共付多少钱,就是把几样物品的价格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求应找回多少钱,就是用支付的总钱数减去所买物品的价格。当单位相同时,可以直接将数字进行加减,单位不变。当单位不同时,要统一单位再计算。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决简单购物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11页练一练3题、4题。 要鼓励同学积极参与课堂 情境图中包含的信息较多,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需要的关键信息 对不同的想法予以肯定。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生提问的角度可能有所不同,可能有的提出付钱的问题,也可能有的提出找钱的问题。
板书 设计 小小商店 求一共付多少钱,就是把几样物品的价格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求应找回多少钱,就是用支付的总钱数减去所买物品的价格。当单位相同时,可以直接将数字进行加减,单位不变。当单位不同时,要统一单位再计算。
教后 反思 1、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购物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帮助理解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付钱会多样化。 3、通过学生学习人民币,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教育学生要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